中药配合头针对中风偏瘫康复的效果分析

2017-01-28 03:08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7年36期
关键词:头针偏瘫中风

中风也就是脑卒中或脑血管意外,其病因复杂、病情严重,偏瘫是最常见的后遗症,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的“四高”特点[1]。随着诊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中风的病死率已大幅度下降,可是致残率仍然保持在较高水平,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运动功能丧失,对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2]。本研究采用中药配合头针治疗中风偏瘫患者,取得了较显著的效果,现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2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92例中风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出血性中风44例,缺血性中风48例;左侧偏瘫31例,右侧偏瘫35例,双侧偏瘫26例;年龄为32~81岁,平均(50.67±3.26)岁;病程为2~36个月,平均(16.27±5.19)个月。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为46例。其中,对照组中,男28例,女18例;观察组中,男27例,女19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证型、偏瘫位置等基础资料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对比性。

1.2 治疗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西药治疗以及中成药治疗,及时处理脑水肿,定时给予吸氧和抗炎,血压较高者适当给与降压药以稳定血压,根据胆固醇、甘油三酯情况用降脂药物,并且辅以必要的营养支持[3]。而观察组使用中药配合头针治疗,具体方法如下。

1.2.1 中药 生黄芪30 g、当归尾15 g、白术15 g、赤芍12 g、桃仁10 g、红花10 g、川芎10 g、地龙10 g、陈皮9 g、炙甘草6 g。辨证加减:血瘀甚者加三棱10 g、莪术10 g;气虚甚者加党参15 g、黄芪20 g;脾虚痰湿者加半夏9 g、菖蒲10 g、茯苓15 g;肝肾亏虚者加熟地15 g、山茱萸15 g;肢体疼痛者加鸡血藤15 g;口舌歪斜者加全蝎1 g、僵蚕9 g;痰热者加瓜萎15 g、枳实10 g;痰多者加天竺黄6 g、法夏10 g;言语不利者加远志12 g、石菖蒲15 g。每日1剂,用水煎服,分两次服,30 d为1个疗程,连续服用1个月之后,根据患者状况调整用药频率,改为周服1~2次,治疗时间为3~6个月[4]。

1.2.2 头针 (1)准备工作。嘱患者排小便后,取仰卧位,用75%酒精棉球常规消毒。(2)施针位置。上肢瘫痪取对侧运动区的中部2/5,下肢瘫痪取对侧运动区的上部1/5,中枢性面瘫取对侧运动区的下部2/5。面部疼痛、麻木取对侧感觉区的下部1/5,上肢疼痛、麻木、感觉异常取对侧感觉区的中部2/5,流口水、发音障碍、运动后失语、后部头颈痛以及腰腿痛、麻木或感觉异常取对侧感觉区的上部1/5。眩晕者增加晕听区,不能言语或言语不利者增加言语1、2、3区,大小便失禁增加足运感区。(3)施针方法。使用28号1.5寸毫针,施行进针快、捻针快、起针快的“三快针刺术”,快速捻转200次/min,持续3min,然后门诊患者留针30 min,期间行针2次,1 min/次。(4)治疗周期。15 d为1个疗程,休息3 d后继续下一个疗程,总疗程为3个月[5]。

1.3 疗效判定

使用FMA运动功能量表评价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使用Barthel指数评分量表评价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根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评价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

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的FMA得分分别为(30.98±1.87)分、(51.82±2.73)分;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的FMA得分分别为(31.02±1.92)分、(66.02±3.59)分。经过对比,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MA得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239,P<0.05)。

2.2 比较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的Barthel得分分别为(34.02±8.25)分、(52.76±12.83)分;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的Barthel得分分别为(33.87±8.16)分、(68.59±13.75)分。治疗前,两组患者的Barthel得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437,P<0.05)。

2.3 比较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为(25.98±4.89)分、(18.24±3.92)分;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为(26.11±5.03)分、(12.58±3.67)分。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1.563,P<0.05)。

3 讨论

中医认为中风的病机是“窍闭神匿”,脑窍闭塞则神无所附,肢无所用,造成神经中枢失效,肢体不能运动,其致残率高达80%,容易引发偏瘫。而西药治疗中风偏瘫的靶点单一,多数会产生耐药性,治疗效果有限[6]。

人体四肢百骸布满了运行气血的经络,经络系统联络各个器官,主导了运动功能,因此应辨证治疗,疏通经络、气血等,逐渐恢复肢体的运动能力。传统中医学认为“头为诸阳之会”,施行头针可提升人体阳气,通调十二经络,使受损的神经纤维再生,恢复神经中枢的控制功能,从而通关开窍,疏通筋络,建立起正常的运动模式,恢复肢体的运动功能[7]。加上中药化瘀通络,配合随症加减,靶点多、效果好、药效长,能充分发挥纤溶、抗凝、溶栓、活血的作用,与头针齐奏通络补气活血化瘀之功[8]。

从本研究的结果来看,经过3~6个月的治疗,观察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得分为(66.02±3.59)分,日常生活能力得分为(68.59±13.75)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2.58±3.67)分,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这说明中药配合头针治疗中风偏瘫的效果较好,能修复受损的神经,调整身体机能状态,改善患者的肢体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

[1]任立华.中药配合针灸治疗中风偏瘫60例[J].湖北中医杂志,2015,37(5):46.

[2]赵彦彦.中风及其偏瘫中医治疗的优点和辨证治疗[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5):22-23.

[3]唐梁英.辨证针刺治疗中风后遗症临床观察[J].广西中医药,2016,39(1):39-40.

[4]王晓莉.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偏瘫效果探讨[J].中医临床研究,2016,8(12):109-110.

[5]付露,潘文宇.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针灸推拿及康复治疗现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5(10):1137-1140.

[6]魏基钦.分期中医康复治疗在中风康复中的临床效果[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36):126-127.

[7]刘金辉,易满.透刺法配合头皮针结合中药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19):14-15.

[8]张晶,郭小雄.方氏头针配合中药治疗对中风偏瘫患者后期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20):130-131.

猜你喜欢
头针偏瘫中风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探讨头针联合体针对失眠患者的作用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头针结合多功能神经康复诊疗系统治疗小儿脑瘫语言障碍42例
头针配合逍遥散加减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疗效观察
回药失荅剌知丸治疗中风后痴呆的疗效观察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
强化肩胛带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肩痛的疗效
人格特质与脑外伤偏瘫患者残障接受度的相关性研究
头针加舌针联合推拿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痉挛型2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