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手术期护理预防髋关节置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

2017-01-28 03:08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7年36期
关键词:置换术髋关节下肢

髋关节骨折多发生于老年人,老年人生理年龄较大,且身体各项机能逐渐减弱,对手术的耐受力较差,术后需要较长时间卧床休息,下肢血流速度缓慢,大大增加了术后DTV的发生风险。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很容易并发DVT,DTV不仅会增加患者痛苦,同时会影响患者康复治疗效果[1]。大多数学者研究提出,加强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预防患者术后DTV的发生,提高患者手术治疗效果。为进一步研究分析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预防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发生DTV的效果,本文对比分析了我院2014年1月—2017年8月收治的55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干预以及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干预预防DVT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7年8月收治的55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7例,男性12例,女性15例,年龄53~92岁,平均(73.5±4.3)岁;病程1~8 d,平均(3.2±0.8)d。实验组28例,男性12例,女性16例,年龄54~93岁,平均(74.6±5.3)岁;病程1~7 d,平均(3.1±0.6)d。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主要包括清洁皮肤,保持患者呼吸道畅通,术后严格根据医嘱采用适当的镇痛措施,每天密切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变化。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干预。

1.2.1 术前评估 术前应详细咨询患者既往病史,积极治疗其他原发疾病。待患者入院后应多和患者交流、沟通,了解患者心理状态,客观评估患者心态,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护理人员还应向患者讲解髋关节置换术后出现DVT的危害,分析高危因素、发病原因以及预防措施,使患者对DVT有一个正确、客观的认识[2]。

1.2.2 饮食护理 护理人员应鼓励患者平时多饮水,每天饮水量应≥2 000ml,多吃低胆固醇、低盐、易消化的清淡食物,劝诫患者戒烟戒酒。建议患者多吃一些富含纤维的食物,多吃一些新鲜的水果、蔬菜,保持大便畅通[3]。

1.2.3 术后观察 护理人员应认真听患者主诉,仔细观察、记录患者患肢的颜色、温度、肿胀情况以及感觉运动等,指导患者患肢摆放体位比心脏高出20~30 cm。观察患者下肢是否出现足背动脉搏动变弱、水肿、升温、发绀等症状。每天叩诊一次小腿腓肠肌是否有压痛,定期测量两侧下肢不同平面的周径。

1.2.4 肌肉收缩锻炼 指导患者加强腿部肌肉训练,比如踝关节屈伸运动,按摩肢体肌肉等。待患者麻醉清醒后指导患者进行膝关节、踝关节、足趾主动屈伸运动,每天3~5次,每次10 min。指导患者进行股四头肌、小腿肌肉舒缩练习,每次20 min,每天4次。

1.2.5 DVT预防措施 术后当天采用足底静脉泵,每天2次,30 min/次。夜间指导患者持续穿梯度压力弹力袜,注意合理调整压力,使患者处于舒适状态。其次,术后12~24 h应皮下注射4 100 U低分子肝素,每天1次,共治疗10 d。用药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患者出现穿刺针孔渗血、皮肤黏膜出血、血尿等症状,观察引流液性质、量等情况。指导患者定期进行凝血常规检查。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DVT发生率以及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住院时间等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DVT发生率等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1例患者术后出现DVT,对照组4例患者术后出现DTV,实验组术后DVT发生率(3.6%)低于对照组(14.8%),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587,P<0.05)。实验组患者住院时间(10.2±2.1)d短于对照组(19.1±2.8)d,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683,P<0.05)。

3 讨论

根据大多数文献报道表明[4-6],术后DVT形成主要和血液处于高凝状态、静脉血流停滞、静脉损伤等因素有关,而且往往是由于两个以上因素相互作用致病。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多发生于老年患者,各种生理功能减退,血流缓慢,且术后患者需要长期卧床休息,下肢活动受限,发生DVT的风险较高。临床研究发现[7],术后DVT发生和手术治疗紧密相关,发病高峰期是术后1~7 d内,少数学者认为术中可能就已经形成血栓,为此围手术期应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本次实验研究表明,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实验组术后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这和张成等[8]研究报道结果基本相符。术前,应对患者的既往病史、病情、心理状态等各方面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估,分析患者术后出现DVT的高危因素,制定合理的预防措施。护理人员还应向患者讲解术后DVT的危害以及预防措施,使患者能够对该病有正确的认识,提高自我防范意识。同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指导科学、合理的功能锻炼,并积极采取有效的物理预防措施、药物预防措施,尽可能消除DVT形成的潜在危险因素[9]。

综上所述,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DVT,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帮助患者尽早康复。

[1]陈秀鸿,林凤英,林淑红.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 [J].当代医学,2017,21(13):102-103.

[2]杨月楼,马海璇,伍丽霞,等.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要点研究及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7,14(16):100-102.

[3]顾娟娟,沈华英,俞瑞娟.护理干预预防髋关节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J].中国医药科学,2017,7(16):116-117,191.

[4]武天舒,李雪,郭新荣,等.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功能康复及护理干预研究进展[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7,33(4):734-736.

[5]支慧,秦德华,丁丽娜.提高手术室护士预防妇科围手术期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实践能力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17,30(14):1298-1299.

[6]谢惠.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前护理干预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观察[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7,8(9):132-134.

[7]李焕喜.优质护理服务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病人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7,11(7):651.

[8]张成,兰红珍.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预防老年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7,11(3):106-107.

[9]段道朋,冯丹,王丽娜.探讨舒适护理在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2):232-233.

猜你喜欢
置换术髋关节下肢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半髋关节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创伤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
冰球守门员髋关节损伤与治疗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成人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分型与治疗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对血红蛋白下降和并发症的影响
反肩置换术
髋关节翻修术Gross型髋臼骨缺损重建的研究进展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