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兰台 荣耀青春

2017-01-28 13:10文/冯
陕西档案 2017年6期
关键词:兰台曾几何时汉中市

文/冯 甜

当金色的阳光穿过湛蓝的天空,古朴典雅的机关大院,整洁庄重的馆库大楼,排列严整的档案组架,忙碌淡定的工作身影,都被这夏日的骄阳映射得灿烂无比。这里,工作着一群实实在在的档案人,他们成年累月地扎进故纸堆里钩沉,用自己执着的坚守,弘扬着“淡泊、坚韧、奉献、超越”的兰台精神,书写着对党的事业的无比热爱与忠诚!

她,是一名来自汉中市档案馆的讲解员。记得大学毕业那年,她毫不犹豫地考取了这个职业,是因为她爱她的档案专长,爱她的家乡汉中,她要用自己的所学为家乡的档案事业贡献小小的力量!她爱家乡的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她饱含热泪地翻阅过许多档案、资料,在那里面,记载着汉中这方热土发生过无数次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孕育了众多彪炳千秋的人物,也留下了众多供人凭吊的遗迹。她青春洋溢、激情挥洒地为每一期来到机关参观学习的公民代表们,讲解着家乡的风土人情、历史典故、文化渊源。每讲解一次,她对家乡的热爱增进一分;每讲解一次,她对自己的职业崇敬增进一分!

他,是一名在我们汉中市档案局工作了多年的科长,也是我们档案系统一本活的教科书!曾几何时,为了完成数字化档案馆的建立,他埋头钻研信息技术,逐渐养成了晚上加班、节假日无特殊情况照常上班的习惯,有人说他出风头、没事找事,对此他毫不在意,他觉得当干部的就是要有担当,定下了目标就要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去一步步实现。曾几何时,因为长期加班、用眼过度,他的视网膜脱落了。当眼前的世界突然变得模糊,当心中的事业不得不戛然而止,他的心是那么地不舍!有人劝他歇歇吧,他无奈而又倔强地说道:“我是想歇,很想歇,可是这工作是立下军令状的呀,按时完成不了,怎么对得起组织的信任!现在,我的眼睛虽然看不见了,可是我的心是明的,我的思维依然活跃。功成不必在我,你们要接着干,有什么问题尽管问我!”也许是天佑好人,他的视网膜修复手术做得非常成功,恢复也很快。在病床上休养的那段日子,他还在一边思考工作,一边口述,一边让家人帮着整理多年来从事信息技术工作的心得和经验。含辛茹苦,是铁石也融化;天长日久,是铁树也开花。凭着他对党的事业的忠诚与担当,汉中市档案局在全省率先建起了数字化档案馆,汉中市的此项工作也获得全省先进的殊荣。

他们,是一群默默无闻却长年为兰台事业奔波、忙碌的档案工作者。曾几何时,为了更好地做到依法治档、规范管理,他们不顾别人的冷眼与懈怠,一次又一次地登门协商,指导纸质档案的分类整理、电子档案的接收备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他人,直至重点项目档案完全达标、需接收档案超额进馆;曾几何时,为了更好地做到资源共享、保存历史,他们一次又一次地奔赴四川、甘肃等邻省地区,发出了《陕甘川毗邻地区革命历史档案资源共享倡议书》,将红色档案资源进行深度抢救、发掘、整合与编研;曾几何时,为了更好地服务百姓、服务民生,他们用自己的热心、耐心与细心,一遍又一遍地为老百姓查阅档案文件,最大程度地满足老百姓查档需求;曾几何时,为了更好地保存古籍、还原历史,他们冒着对身体严重损害的危险,在酷暑天戴着厚厚的口罩,对每一块木刻板、每一本线装书,完成着除霉、杀菌、分类、装函等工序,尽管鼻腔和肺部窒息般难受,但他们仍选择了坚持,直至每一件古籍档案变得类目清晰、排列有序;曾几何时,为了更好地传承历史、创新工作,他们凝神聚力、呕心沥血地编撰了《汉中二十世纪图鉴》《汉中改革开放三十年》《汉中十一五要事录》《汉中旧影》《文化汉中》《陆游与汉中》《文同论文集》《汉中历史文化论集》等,深度阐释了汉中文化以及与汉中有关的历史名人的内在魅力!

红日如曲,皓月如歌,生命的芳蕊正迎风绽放,正是因为有了她、他、他们的努力,我们的档案事业才大放异彩!让我们一起扎根兰台、上下同心、激情干事、荣耀青春,朝着档案事业的明天进发!进发!进发!

猜你喜欢
兰台曾几何时汉中市
吉林省各地驰援长春工作队
——兰台人名录
宝鸡市:档案局(馆)“兰台讲堂”正式开讲
汉中市人民医院
曾几何时
国 宝
看图识字
四季兰台
师恩
“曾几何时”:常被误用的词
奉献兰台 无怨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