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谷文昌的政绩观及其时代价值

2017-01-28 09:47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政绩观风沙东山

李 帆

政绩,是指从政之绩,施政之绩。所谓政绩观,就是领导干部对如何履行职责、追求何种政绩的认识和态度。领导干部在工作上的决策会直接或间接受到根植于其意识中的政绩观的影响。谷文昌在其作为东山县委书记近十年的工作生涯中 ,一心为民、廉洁奉公、艰苦奋斗,带领东山人民制服风沙,把荒岛变成绿洲,“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东山人民至今仍旧铭记这位带领人民走出困境的县委书记。这些与谷文昌自身所树立的政绩观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一、谷文昌政绩观的内涵

(一)坚定的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谷文昌同志之所以能够炼就“金刚不坏之身”,根本原因就在于他始终不渝地坚定理想信念。谷文昌说“我是经过沟沟坎坎的人,但我始终坚定,任何时候都要相信党,相信党组织。”[1]正是由于他有了这样的信念,当组织要求他去条件艰苦的福建东山时,他能做到无条件服从组织安排;当被“点将”到隆陂水库任总指挥时,他苦活累活抢着干,完全没有想到自己是否吃亏,用实际行动书写了一名共产党员对党的无限忠诚。心中有党,忠于使命,甘于奉献,正是谷文昌做事的底气、不变的信仰。他作为一名党的干部,在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根守魂,在心中树立起“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定信念。不论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工作、居什么职位,他始终把党和人民牢记在心,任何情况下都能做到政治信仰不变、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自觉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永葆共产党人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

(二)以人为本,施政为民

谷文昌作为领导干部,时刻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在工作上始终把人民群众的需求放在第一位,并且在自己的笔记本里写下“不带私心搞革命,一心一意为人民”的句子。立下“不把人民拯救出苦难,共产党来干什么”的誓言,更是大事小情都想到群众心底里,干到群众心坎上。谷文昌说到:“为官有两条标准:一要看是否对百姓有利;二要看是否有损党的威信。只要对百姓有利的事,哪怕排除万难也要做到,凡是对党威信有损害的事,哪怕是再小的事也不能做。”[1]在东山工作十四年里,谷文昌除了坚持不懈的植树造林带领东山人民抵御风沙外,还修筑了南门海堤,兴修水利、挖掘水源解决海岛用水困难,围海造盐田,发展盐业,为发展东山当地文化事业成立潮剧团、支持建立农村广播网等等。他的所作所为无一不从人民群众的切身需要出发,无一不是“以人为本”的政绩观的体现。“为民者民拥之”,谷文昌造福人民的举措使他得到广大东山人民群众的拥戴和尊敬,至今仍为东山人民所铭记和传颂。谷文昌同志在工作时始终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时刻做到“心中有民”,致力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以实实在在的工作业绩赢得群众真心“点赞”。

(三)勤政务实,敢于担当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2]谷文昌在工作中经常强调的一句话就是“事业要成功,领导是关键,指挥不在第一线,等于空头指挥”。[1]他以勤政务实、脚踏实地的做风,完成一项又一项的业绩。始终坚持在“第一线”:亲自带队成立造林实验小组,观察木麻黄的生长状况;深入闹饥荒的村庄为当地群众解决问题;为更加了解群众的生活和困难,经常辗转各个乡镇村庄与群众同吃同住打成一片。总之,群众哪里有困难、哪里有需要,他就出现在哪里。谷文昌不仅仅是个勤政务实的好干部,更是一个敢于担当的好领导。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特殊年代,敢冒政治风险为被抓壮丁的家属正名,向县委建议改“敌伪家属”为“兵灾家属”。1958年“大跃进”时期,他尊重科学、尊重事物的客观规律,坚持实事求是原则,不随众搞浮夸不谎报成绩,不顾个人得失顶住压力,以维护群众的利益和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

(四)心怀敬畏,坚守底线

谷文昌一生艰苦奋斗、廉洁奉公,心怀“敬畏”。他敬畏群众,“把人心当成最大的政治”,以“为民高擎一把伞,为民敢扛一片天”的担当,把人心聚起来、向群众靠过来,亲自带头发动东山全县机关干部和人民群众投入到轰轰烈烈的植树造林制服风沙的行动中;敬畏党纪国法,牢记“当领导的要先把自己的手洗净,把自己的腰杆挺直”[1],自觉做到“凡是对党威信有损害的事,哪怕再小也不能做”担任县委书记时家里连一张像样的桌子都没有;敬畏责任,把“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作为奋斗目标,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对手中的权利保持清醒的认识和正确的态度。他始终坚守党性,心怀敬畏,严防死守防线、底线和界线,一时一刻都不放松,一丝一毫都不大意。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家人和身边的工作人员,始终坚持公权不询私情,公正处事,克己奉公,时刻紧绷清正廉洁之弦,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操。正是这样敬畏,修炼了他干净做事、坦荡为官的浩然正气,赢得了党和群众的万众敬仰。

二、谷文昌政绩观的具体体现

谷文昌的政绩观对行事作风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并贯穿其工作生涯始终。在他工作生活过的地方,都有关于谷文昌的故事在流传。而他的这些“事迹”无疑也是他所坚持的正确的政绩观的最好诠释和体现。

(一)坚定理想,百折不挠。

谷文昌政绩观的灵魂就是坚定的理想信念。他作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始终不渝的坚持共产主义的精神与信念,始终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和方向,始终保持着自己的奉献精神。也正因为拥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他可以毫不犹豫地响应组织号召从河南老家南下;在灾荒不断、风沙遍地的东山岛工作十四年,为改变东山贫穷的面貌进行不断的尝试和努力;“文革”期间受屈下放宁化却不怨天尤人,始终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帮助生产队干部带领生产队的同志改进农业生产方式,提高产量;下放期间,拖着生病的左腿和当地的干部群众一起修建隆陂水库···谷文昌依靠着理想信念的支撑,践行“条件再差也要建设社会主义”的誓言。他的所作所为与他心中拥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分不开的。因为怀有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才能不计较名利与得失,他把自己在“文革”中的厄运置于度外,把建设社会主义作为终身的奋斗目标,矢志不渝。

(二)植树造林,治理风沙

东山岛位于福建省南部,解放之初,该岛东南部风沙肆虐、旱涝为害、寸草不生还有40多个流动沙丘不断进逼。一年当中六级以上大风天气长达150多天,植被少,淡水缺。自然条件恶劣导致农田缺收,灾荒遍地,许多民众外出下南洋做苦力或乞讨为生。面对此般困境,谷文昌誓言“不治服风沙,就让风沙把我埋掉。”他组织成立造林实验小组,发动群众参与植树。然而,恶劣的自然条件,给谷文昌的植树造林行动带来一次次打击,试种相思树、槐树等十多种树种均以失败告终。 民众议论纷纷“沙滩能长树,鸡蛋能长毛!”“这沙滩,冬天人站不住脚睁不开眼,夏天烫得可炒花生,怎能长树呢!”。然而谷文昌以坚持不懈的精神,顶住压力,在试种存活的三棵木麻黄树苗里看到希望,并且组织团队南下广东电白县学习植树经验和获取树种。在沙滩搭建草棚,与林业技术人员一同观察、记录木麻黄的生长。终于,在艰苦的努力和坚持之下,东山人民成功种植了木麻黄,战胜了千年肆虐的风沙,在万亩的沙滩上筑起一道道绿色的防护林。从此,东山植树造林的模式在福建沿海推广,抗击风沙第一线是木麻黄,第二线是果树林,一块块农田包裹于其间。福建沿海400多公里的防护林,都是以东山模式为样板的。

(二)改“敌伪家属”为“兵灾家属”

国民党残部在败退台湾之际从东山抓走壮丁近五千名,留下众多孤苦伶仃的老人妇女。按照当时的政策,这些遗留下来的老人妇女就都成为了“敌伪家属”,在各个方面备受歧视。然而谷文昌认为,那些被抓走的壮丁并非心甘情愿为国民党效劳而是被强行掳走的,他们是失去亲人的受害者,也是需要共产党解救的贫苦百姓。于是,谷文昌不顾当时的政治环境,冒着政治风险力主建议,“共产党人要敢于面对实际,对人民负责。国民党造灾,共产党就要为民众救灾。”县委接受了谷文昌的建议,将“敌伪家属”改为“兵灾家属”,对这些家属政治上不歧视,经济上与其他村民一律同等,并且对困难户给予救济,孤寡老人由乡村照顾。谷文昌之所以敢冒这个风险,为受害的群众正名,是因为谷文昌心中装着老百姓,能够感受到老百姓的疾苦。

(三)艰苦朴素,两袖清风

谷文昌不管是主政东山还是就任林业系统,从来不忘自己的身份,为防止以权谋私或侵犯公众利益,他身体力行,自觉避嫌。在主政东山时期,他保持一贯的朴素作风,与群众打成一片,不搞特殊化。一件不知几手的旧大衣一穿20年,满是补丁的中山装舍不得扔掉。有一次,谷文昌下乡了解情况,生产队长为照顾身体不好的他特地做了一碗白米饭。谷文昌见四周吃的都是地瓜和薄粥,唯有自己是白米饭,便严肃对周围的干部说,身为党的干部要和群众吃一样的饭,受一样的苦,干一样的活才能缺的群众的信任。于是把白米饭同众人一起分食。谷文昌担任龙溪地区林业局局长时期,为避嫌也为以身作则,家里从不使用木质家具,甚至连子女结婚也要求不得添置木制家具。他的子女无论是考学还是参加工作,均与其他人无异,父亲从未给过任何特殊照顾。甚至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还在因为价格过高而拒绝使用可以缓解身体疼痛的球蛋白,还留下遗嘱要把公家配给的自行车、电话、枪支等一并交还国家。谷文昌行事处处谨小慎微,生活中自觉抵制享乐主义,始终保持共产党人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

三、谷文昌政绩观的时代价值

谷文昌之所以能在离世三十多年后,仍然被当为标杆式的人物,这与他在工作生涯中所创造出的成绩以及他的政绩观里体现出一个优秀的领导干部所该具备的思想、品质和情操是分不开的。即使谷文昌所处的年代离我们很遥远,但他的政绩观在今天这个时代依旧充满非凡的意义和价值。

(一)谷文昌的政绩观既符合时代发展要求,也为时代所需要

谷文昌的政绩观当中包含了“坚定信念、以人为本、勤政务实、清正廉洁”的信条,它不仅是对中国传统政绩观的继承,也是对中国传统政绩观的超越,摆脱了历史空间的局限,即便时间早已过去几十年,但在今天看来也同样焕发着闪亮的光彩。时代在变,不变的唯有人民是时代的开创者这一事实。任何时代任何社会都需要有谷文昌这样,把人民群众放在第一位的领导干部。谷文昌在东山工作了十几年,留给人民的除了绵延141公里的沿海防护林还有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他身上那种“治服不了风沙,就让风沙把我埋掉”的气概,“只要对百姓有利,哪怕排除万难也要做到”的情怀,不只是在革命和建设时期需要,当下的发展时期也同样需要。

在新的历史时期,党员干部要学习弘扬谷文昌的精神,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避免重近轻远,只注重多出政绩、快出政绩,对长远发展却缺少统筹规划;改变那种只管建设、不管保护,只顾眼前增长、缺乏长远打算的错误做法。要本着为党和国家负责,为当地和老百姓负责的态度,坚持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

(二)谷文昌的政绩观为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提供了榜样

在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一贯坚持光荣传统,发扬优良作风。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部分领导干部丢掉了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在其执政过程中受到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与党的光荣传统格格不入的许多不良影响,损害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败坏了党的声誉,甚至对党的执政基础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在新的形势和任务面前,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显得尤为重要。谷文昌在近四十年的工作生涯中形成了“坚定信念、以人为本、勤政务实、清正廉洁”的政绩观,并且始终保持不动摇。正是在这样的政绩观的影响之下,谷文昌在其主政东山的十多年里,成功带领东山人民植树造林抵御风沙,把荒岛改造成为美丽的海岛,如此的丰功伟绩,至今仍然为东山人民所铭记。

谷文昌为党员干部提供了榜样,学习弘扬谷文昌精神,做谷文昌式的好党员、好干部,就一定要树立起正确的政绩观,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第一位,不追求轰轰烈烈的“显绩”,而是脚踏实地为民办实事、办好事。

(三)谷文昌的政绩观与“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精神相契合,是被学习的典范

以人为本、勤政务实、清正廉洁,是谷文昌政绩观的实质所在,这与“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的主题是高度契合的。因此,要把以谷文昌为榜样,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与专题教育活动紧密结合。

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不能只是为学而学,必须要有学习的对象。在谷文昌政绩观里包含的清正廉洁,勤政务实,敢于担当,以人为本,严以律己等信条,这也足以证明他是可以并且是需要被学习的典范。领导干部应该把谷文昌作为一面镜子,通过对比发现自身的不足,勇于进行自我批评,及时纠正自己对政绩、对权利的错误认识,“知耻而后勇”使“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取得实效。

[1] 姜志信.不朽的丰碑——谷文昌精神干部学习读本[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5.

[2] 王充.论衡校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政绩观风沙东山
东山果事
政绩观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研究
东山由义井
为民造福就是最大政绩——树立正确政绩观
何来胜《李白忆东山(其一)》
藤县挂榜岭和东山的史事
时间的年轮
树立正确发展观、政绩观推动党的十九大精神在盐业落地生根
东明县风沙化土地监测与治理
都怪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