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县露地菜豆无公害生产技术

2017-02-01 00:04何莉
吉林蔬菜 2017年7期
关键词:菜豆豆荚落花

何莉

(甘肃省天水农业学校 甘肃·清水 741400)

清水县露地菜豆无公害生产技术

何莉

(甘肃省天水农业学校 甘肃·清水 741400)

10.16627/j.cnki.cn22-1215/s.2017.07.006

菜豆,别名豆角、芸豆、四季豆等,为豆科菜豆属一年生蔬菜,原产中南美洲,16~17 世纪传人欧洲和亚洲,我国南北各地均有栽培。菜豆风味鲜美,营养价值高,嫩荚含 6%的蛋白质,菜豆蛋白质类似于动物蛋白质,富含赖氨酸和精氨酸,还含有维生素 c、胡萝卜素、纤维素和糖等,是一种品质鲜嫩,营养丰富,风味鲜美的蔬菜,深受消费者的欢迎。清水县菜豆栽培历史悠久,栽培技术不断进步,特别是经过近几十年的栽培实践,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生产规模和一套先进的栽培管理技术措施,生产的菜豆因其外形美观,肉质细嫩,味甘鲜美,采用了无公害生产技术而深受消费者的欢迎,既满足了市场需要,也增加了菜农的收入。现将其无公害丰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 特征特性及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菜豆根系发达,生长速度快,根群形成迅速。根群的主根系不明显,根颈处常常分生出几条类似于主根粗细的侧根,具有一定的耐旱能力。根系木栓化程度较高,侧根再生能力弱,栽培上以直播为主,育苗应注意护根。根瘤菌与菜豆共生,能固定空气中的游离氮,为菜豆生长提供营养,并增加土壤中的氮素含量。茎较细弱,依生长习性可分为蔓生型和矮生型。菜豆的叶包括子叶、初生叶和蔓生叶。子叶肥厚,初生叶为单叶对生,蔓生叶为复叶,由三片小叶组成。花为蝶形花冠,叶腋处抽生出花梗,每梗上着生花 2~4 对,总状花序。为典型的自花授粉作物,天然杂交率很低。果实为荚果,棒状或扁圆棒状。嫩荚多为绿色、淡绿色、黄色、紫色等,带条纹。种子肾形、卵圆形。千粒重 300~700g。

菜豆喜温暖气候,不耐寒冷,也不耐炎热。种子发芽适温 20~25℃,最低地温 8~10℃。幼苗生长适温 18~20℃。地温低于 13℃根量少,几乎不生根瘤。花芽分化适温 20~25℃,超出此范围,不完全花增多。菜豆开花结荚的适温为 18~25℃,超出此范围易引起落花落荚。菜豆对光照强度要求比较严格,光照弱时,植株易徒长,落花落荚严重。菜豆最适土壤湿度为田间持水量的 60%~70%。过干,根系发育不良,开花结荚率降低;过大或地面积水,根系会缺氧使发育受阻。适宜空气相对湿度 80%左右,过低过高会造成严重落花。菜豆要求土层深厚,腐殖质多,排水良好的土壤。不耐盐碱,忌连作,对氮、钾需求量大,对磷的需求量少,但缺磷会使植株和根瘤生长不良。硼和钼可促进根瘤活动,可提高产量,改善品质。

2 品种选择

清水县露地菜豆栽培多选择节间长,长势强的无限生长类型,这类菜豆成熟期较晚,从播种至始收需 50~80 天,收获期长,产量高,品质较好。常用的品种有:架豆王、秋紫豆等品种。

3 栽培季节和茬口安排

菜豆喜温,不耐低温霜冻,又怕高温多雨,栽培的适宜季节是月平均气温 10~25℃,以 20℃左右最适。清水县位于甘肃东南的陇山西南麓,属半湿润气候,年平均温度为 8.8℃,是高原夏菜的适宜生产区,由于夏无酷暑,适宜菜豆越夏栽培,因此当地菜豆露地栽培是春季播种后,夏秋季采收,一直收获到秋季早霜来临前。生长期长,产量高。

在菜豆茬口安排中应避免与豆科作物连作,宜实行 2~3 年轮作。适宜前茬为大白菜、甘蓝、花椰菜、黄瓜、西葫芦、马铃薯等。

4 整地施肥做畦

菜豆栽培宜选择耕层深厚、土质肥沃、排水良好的地块,于冬前秋耕晒垡、春耙细整,可改善土壤耕层的理化性质,提高地温,有利于根系生长和根瘤菌活动。结合整地每 667m2施入腐熟有机肥 5000kg、三元复合肥 50kg,或磷酸二铵 30kg 和硫酸钾 25kg、尿素 15kg。有机肥要充分腐熟。作种肥的化肥施用要距离种子远一些,否则,易伤苗。当地均采用地膜覆盖栽培,于播种前起垄,垄宽70~80cm,垄高 15~20cm,垄间距 40~50cm,要求精细整地,垄面光平,随后立即覆膜,要求地膜紧贴地面,四周压严。

5 播种

5.1 播种时期

菜豆春播宜在断霜前数天,10cm 地温稳定在 10℃以上时播种,当地一般在清明过后的四月上中旬露地直播,晚霜后出苗。过早播种,地温低,发芽慢甚至烂种,出苗后容易遭受霜冻。播种过晚,种子发芽出苗虽快,但采收期推迟,产量降低。

5.2 种子处理

播种前精选种子,选用粒大、饱满、无病虫,有光泽的新鲜种子并进行种子消毒。一般用 0.3%的福尔马林或 50%代森锰锌 200倍液浸泡 20 分钟,杀灭病菌,用清水冲洗后播种。也可用 0.08%~0.1%的钼酸铵溶液浸种 1 小时,促进根瘤菌活动与繁殖,用清水冲洗后播种。

5.3 播种方法

菜豆在当地露地播种宜采用干籽直播,不育苗移栽。春季播种由于气温较低,采用浸种易烂种,故不采用浸种的方法。播种时每条垄上播种两行,行距 50cm,穴距 25cm,破膜后开小沟或开穴,深 3~5cm,按沟穴点籽,每穴点籽 3~4 粒,然后覆土平沟穴,适当镇压,使种子与土壤充分接触,以利种子吸水发芽。要求覆土时将地膜压严,不留缝隙。播种要深度适宜,过浅不易保墒,缺苗严重;过深地温低,出苗慢且不整齐。当幼苗出土后,每穴留 2~3 株。同时在播种时应注意防治地下害虫。

6 田间管理

6.1 中耕除草

直播出苗后如土壤干旱应沿垄沟浇水,5~6 天后当地面变白变干时对垄沟进行第一次浅中耕,深度为 6~8cm,以疏松畦土,提高地温,改善土壤通气条件。当菜豆开始抽蔓时进行第二次中耕使土壤细碎松软。中耕结合除草,当菜豆进入抽蔓期后,就不再中耕,但随时见到杂草应立即除去。

6.2 植株调整

菜豆在抽蔓之前,第二次中耕后浇一次透水,待畦土稍干时就可插架。可插成人字架、三角形架等架式,插架时架杆入土处距离植株基部 10cm,以免伤到根系。在畦的两端应多插 1~2 根撑竿以加固支架,防止倾斜倒地。插架后在植株开始抽蔓向上生长时,应引蔓一次。使菜豆各株的茎蔓能均匀地沿架竿向上缠绕生长。勿使各株茎蔓自上架之初就相互缠绕,影响生长和通风透光。

6.3 肥水管理

直播菜豆出苗后,可根据土壤水分状况沿垄沟浇一次小水,之后中耕蹲苗。菜豆现蕾时,再浇一次小水。如果土壤肥力不足,在这次浇水前按每 667m2用尿素 10~15kg 施入株旁 10cm 处,可用施肥器或一头削尖的直径 3cm 木棍插一小洞,深度 6~10cm 左右,放入一小汤勺化肥并覆土,然后浇水。

菜豆浇水采用“浇荚不浇花”的原则,开花期严禁浇水,防止土壤湿度过大引起落花,当第一批豆荚长 3~4cm 时,说明豆荚已坐住,此时每 667m2追施氮、磷、钾复合肥 10~15kg,随后浇水。此后增加浇水次数,每采收一次即应浇一次水。每浇两次水,每667m2追施氮、磷、钾复合肥 10~15kg。

6.4 保花保荚措施

菜豆的结荚率仅占花芽分化数的 4.0%~10.5%,占开花数的20%~35%。可见,菜豆的落花落荚现象极为严重。

因此在生产上要采取保花保荚措施:首先,应选用坐荚率高的优良品种。第二,要适期播种,安排适宜的栽培季节,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第三,要加强田间各项农事操作管理,调节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关系,保证合理的水肥供应和充足的光合产物累积。第四,在花期用 NAA 溶液或对氯苯氧乙酸溶液喷洒花序,可减少落花,提高结荚率。

6.5 适期采收

菜豆开花后 10~15 天,嫩荚已充分长大,种子略显,荚大而嫩为采收适期。应适时采收,供应市场,做到丰产丰收。

7 及时防治病虫害

菜豆主要病虫害有锈病、炭疽病、病毒病、蚜虫、潜叶蝇、豆荚螟等。

7.1 锈病

主要危害叶片,也能危害茎蔓和豆荚。叶片发病,初期病叶上产生黄绿色突起斑,斑色逐渐变黄,表皮破裂后散出粉红色粉末,后期还可出现黑色疮斑。有时叶片两面有白色突起,严重时叶片枯死。茎蔓和叶柄发病时,后期出现黑色椭圆形隆起大病斑,表皮破裂后散出黑色粉末。豆荚染病,表皮有黄绿色突起斑,破裂后散出褐色粉末。防治方法:一是选用抗病品种;合理密植,覆盖地膜,及时支架引蔓;采用小水勤浇,保持地面适度干燥;加强营养管理。二是发病初期,交替用粉锈宁、敌唑酮、敌力脱等进行叶面喷洒,每 4~5 天 1 次。

7.2 炭疽病

主要危害叶片。叶上病斑多发生在叶背面的叶脉上,并延叶脉扩展成三角形,病斑红褐色或黑褐色,后期变成黑色网状斑。叶柄和茎上发病先出现锈色细条形小斑,病斑凹陷。并发生龟裂,后期变为黑褐色长条。豆荚染病后病斑黑褐色,中心凹陷以至穿过豆荚扩展到种子。种子发病出现凹陷斑点。潮湿时,病斑上长生有大量的粉红色黏稠物。防治方法:一是选用抗病品种;播种前种子消毒;与非豆科作物轮作 3 年以上;合理密植,覆盖地膜,及时支架引蔓;加强营养管理。二是发病初期,交替用炭疽福美、甲基托布津、农抗 120 等叶面喷洒,每 4~5 天一次。

7.3 病毒病

病株萎缩,嫩叶初呈明脉、失绿或皱缩,后呈浓绿色相间的花叶。严重时,花叶的绿色部分凸起或凹陷成带状,叶片常向下弯曲,有时扭曲、畸形。病株花少,开花延迟,严重时不结荚。防治方法:一是选用抗病品种;播前种子消毒处理;采取垄作或高畦栽培,覆盖地膜,促根系生长;加强营养管理,防止植株徒长或早衰;及时消灭蚜虫等。二是发病初期,叶面交替喷洒植病灵、病毒 A、高锰酸钾等,每 4~5 天一次。

7.4 蚜虫

危害菜豆的芽虫主要有豆蚜、瓜蚜等。以成虫和若虫在植株叶背及幼嫩部分吸取汁液,造成幼叶卷曲,同时分泌蜜露,使叶发生杂菌感染,严重影响到光合作用,使菜豆提前干枯,同时,还传播病毒病,使产量损失极大。防治方法:一是增施有机肥,摘除虫卵;利用黄板诱杀有翅蚜。二是可用 40%乐果 800~1000 倍液或用10%阿维菌素乳油 3000 倍液或用 0.2%阿维虫清乳油 1000~2000倍液防治。

7.5 潜叶蝇

幼虫潜叶蝇取食上下表皮层间的叶肉,形成曲折隧道,影响光合作用。防治方法:一是播前清洁田园,减少成虫羽化数量;摘掉虫害叶片。二是要抓住产卵盛期和卵孵化初期两个关键时期,可用 20%氰戊菊酯 3000 倍液或 50%辛硫磷乳油 1000 倍液防治。7.6 豆荚螟

以幼虫形式蛀食寄主花器,造成落花,蛀食豆荚,早期造成落荚,后期造成豆荚和种子腐烂,对产量和品质影响极大。防治方法:一是及时清除田间落花落荚,摘除卷叶和豆荚以减少虫源。二是用鲜楝树叶 1.5kg 捣烂加水 1.5kg 过滤去渣,每千克汁液加水40kg 喷雾;或用 50%敌敌畏 800 倍液或 10%喷雾防治。每种农药在同一作物只能喷雾一次。

[1] 韩世栋.蔬菜生产技术.中国农业出版社.

[2] 山西农业大学主编.蔬菜栽培学各论.农业出版社.

猜你喜欢
菜豆豆荚落花
小房子上的绿豆荚
归来落花拂罗衣
过不去的过去终于过去了
落花人独立
落花落,落花纷漠漠
菜豆娃娃
菜豆之音
豆荚螟的无公害防治
豆荚儿青青豆荚儿黄
菜豆啊!我和你真的像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