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侵染性病害的发生与综合防治

2017-02-01 00:04
吉林蔬菜 2017年7期
关键词:培养料多菌灵出菇

食用菌侵染性病害的发生与综合防治

10.16627/j.cnki.cn22-1215/s.2017.07.018

食用菌受到有害生物侵染而发生病害,叫侵染性病害。细菌性侵染叫细菌性病害,真菌性侵染,叫真菌性病害。

1 真菌性病害

1.1 蘑菇湿泡病

蘑菇湿泡病,也叫疣孢霉病、白腐病、菇癌。是蘑菇主要的病害,秋菇出菇期遇高温,极易爆发成灾,严重时颗粒无收。发生症状,首先是出现一些白色斑点,并在菇床和培养料上扩展,寄生于子实体,并使子实体发生畸型,早期块状,后期有菌盖偏小、菌梗偏大,蘑菇后期变成褐色、软、湿,并流出橙褐色的清液,伴有恶臭味,发生原因主要是高温和通气不良。

蘑菇湿泡病的防治:一是搞好环境卫生,注意菇房清洁和覆土材料消毒,覆土材料消毒可用甲醛密闭薰蒸 36 小时;二要选好栽培季节,潮菇出菇期温度避开 25℃以上高温;三要及时处理病斑,防扩散,并做好治虫防病,以防昆虫携带传播;五是药剂防治,可用 1:800 倍多菌灵或托布津喷洒。

1.2 轮枝霉病(褐斑病、干泡病)

危害:主要发生于蘑菇,感染后产生褐斑,早期子实体发育不良,颜色灰白,幼菇感染成洋葱菇,中期有唇裂现象,质地较干,不流水滴,无难闻气味。防治:采取有效防虫治病,病菇周围用 2%甲醛、500 倍多菌灵或 1000 倍百菌清喷洒。

1.3 鱼籽菌

症状及危害,粒状,园球状,乳白色,也叫尿素病。感染后培养料发酸发黑,菌丝疏而稀少。若早期感染,菌丝难于定植。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培养料含水量过高和发酵不良。防治:搞好培养料的发酵工作,加强菇房管理,做好通风透气,发现感染时可用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800 倍喷雾。

2 细菌性病害

2.1 蘑菇细菌性斑点病

危害:常在春菇后期,逢高温、高湿,特别是菌盖有水膜时极易发生,使菌盖产生褐斑,但不危害菌肉。防治:保持恒温,减少变温,喷水后加强通风,菌盖上不能有水珠残留,发病时用l%漂白粉液喷雾。

2.2 金针菇细菌性斑点病

危害:菌盖上的病斑不规则,外圈颜色较深,呈深褐色,条件适宜时很多病斑连成一片,使菌柄、菌盖变黑褐色,质软,有黏掖,后整朵腐烂。防治:控制出菇温度不大于 15℃,发生时可用 1%的漂白粉液喷雾。

3 生理性病害与防治

3.1 菌丝生长阶段

菌丝徒长:当培养料中含 N 量偏高,菌丝大量进行营养生长,不扭结出菇的现象。主要预防方法是配好培养料,加强通风换气,产生菌皮时用器具挑去菌皮。

菌丝萎缩:主要原因一是料害,料中 N 量偏高,产生氨中毒,二是水害,喷水过多,造成缺氧,三是温度过高烧菌。

3.2 子实体阶段

子实体阶段发生的生理性病害主要是地雷菇、空心菇、硬开伞、死菇等,预防方法主要是加强管理。

猜你喜欢
培养料多菌灵出菇
培养料pH和含水量对海鲜菇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蔬菜中多菌灵的不确定度评定
杏鲍菇出菇实践操作技术浅析
草菇出菇为何怪
香菇白棒出菇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加工过程对柑橘罐头多菌灵残留的影响
浙贝母中多菌灵残留量测定及急性膳食摄入风险评估
袋料香菇阴雨季节出菇管理技术要点
大球盖菇培养料发酵实用技术
长江流域蘑菇栽培系列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