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生命线工程:解决粮食产业链问题的新思路

2017-02-02 04:18宫殿庆吉林省通化县粮食局军粮供应站
食品安全导刊 2017年15期
关键词:生命线粮食农户

□ 宫殿庆 吉林省通化县粮食局军粮供应站

粮食生命线工程:解决粮食产业链问题的新思路

□ 宫殿庆 吉林省通化县粮食局军粮供应站

粮食对人类生存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在目前我国的粮食产业价值链管理中,还存在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我们必须要正视并重视这些问题,分析解决这些问题,调整改造我国现有的粮食产业价值链管理。在分析问题与重新认识粮食产业价值链管理中,有很多视角,但是粮食生命线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为全面、创新的视角。这不是一个简单的系统,而是一个涵盖面广、系统复杂的生命线,通过建立一条具有活力、充满创新的生命线,对企业、社会、行业的更好发展有极大的帮助。

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不仅是因为我国地域辽阔,更重要的是我国人口众多。相对于其他国家而言,我国对粮食的需求是十分巨大的。粮食可能无法提高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上的地位,但是粮食却是一个国家能够在国际社会上占据一席之地的重要基础。直到今天,我国大部分对农业以及粮食问题的研究思路都比较单一,无非是从农业或者是粮食产业链的视角来看待农业问题。但农业发展也随着社会的发展出现了新的趋势与问题,传统的研究思路并不能完全解决新问题。因此,如何创新研究农业以及粮食问题的研究思路就成为了人们关注的一个重点。

通过地震的出现以及对地震相关问题的研究,产生了生命线和生命线地震工程研究。通过借鉴这个生命线工程的思路,构建粮食生命线的概念以及实施粮食生命线工程不失为研究我国农业与粮食问题的一个新思路。目前,我国的粮食生命线工程研究已经有了非常大的发展,取得了令人惊喜的成果。

粮食产业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在商品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粮食的商品化程度也越来越高,但是在我国目前的粮食生产、流通、加工这些环节中,还存在非常多的问题,致使无法与市场发展相适应,各环节之间也存在衔接断层的问题。这些问题使我国粮食产业的发展脚步放缓,甚至是阻碍了我国粮食产业发展的脚步。

我国的小农户分散生产模式极大抑制了加工消费市场的发展

首先,我国农村人多地少,耕地较为分散。2006年,在我国公布的全国农业普查数据中,我国现有耕地总面积比较大,共有耕地18.27亿亩,但如果将这些耕地平均到每个劳动力中,人均耕地只有5.3亩。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人均耕地对比,我国的人均耕地数量是日本的1/12,只是美国的1/300。这样的数据能够更为直观的让大家感受到我国人均耕地面积的数量少。由于人均耕地面积小,我国农业难以实现大规模、机械化的生产。所以,我国农业存在的最主要问题就是经营规模过小,而且难以扩大。

其次,虽然家庭生产粮食的投入大,但产出低,低利润大大降低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在我国目前的农业生产中,农户的经济水平有限,拥有的土地也十分有限,不能够很好的使用农业机械,造成生产效率十分低下。同时,由于我国目前农业产业化的趋势不断增强,逐渐使单独的农户在市场竞争中落于劣势地位。他们对市场价格的影响非常小,只能被动服从于市场价格,而且一旦市场出现波动,首先受到影响的就是分散的小规模农户。造成农户投入高、收益低,不断打击农户的生产积极性。

再次,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上升,人们的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人们对粮食消费也出现了不同的变化。从前人们只满足于能够吃饱,但如今,人们不仅要吃饱,更要吃好,要吃绿色、高品质的粮食。这样一来,作为人们生活主食的粮食质量就必须要达到人们满意的标准。然而,在目前分散的农户生产下,很难统一规制粮食质量,农户生产也难以达到人们要求的质量水平。

最后,虽然农村里的土地是成片的,可以通过农户联合的方式实现大规模、机械化的生产,但目前粮食加工企业所需要的粮食品种一般是特定的,而且需求量一般都较大,单独的农户难以满足。在实际生产中,经常会出现同一个村庄里有十几种小麦品种的情况,不能够实现种植连片,也无法大批量的被粮食加工企业收购。

在静态的粮食储备方式之下,粮食产业系统的活力难以提高

目前,我国粮食储备制度是中央和地方分级管理粮食储备。虽然这样的制度非常合理,能够减少人力物力的浪费,但这样的制度仍然存在很大的不足。

首先,分级粮食储备的吞吐机制不够灵活,导致宏观调控率低。目前,如果需要调动我国的储备粮食,需要政府部门层层批准与计划指标分解,最终才能实现储备粮食调动的目标。在这样的运作程序下,即使粮食保障已经落实,但早已不能适应改变后的市场粮食情况了。

其次,粮食安全意识不足。粮食安全直接关系每一个人的生命安全,有必要强抓粮食安全问题。但追求粮食安全的同时,不能够忽略经济规律。如果忽略经济规律,那么对粮食安全的控制不仅难以起到原有的作用,甚至还会起到反作用。因此,不仅需要加强粮食安全观念的建立,更要及时更新粮食安全观念。

最后,主动服务意识不足。由于粮食的重要性,长期以来粮食企业都受到国家的严格控制,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活动缺乏主动权,只是被动接受国家管理,使得服务意识大大降低。

缺乏龙头加工企业带动产业发展

目前,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粮食加工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由于大部分中小型粮食加工企业的经济效益一般,没有高额收入。因此,通过自身积累实现技术的升级改造就十分困难。

我国构建粮食生命线工程的尝试与发展

虽然在各个地区由于条件的不同以及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各个地区的粮食流动方式都不尽相同,都有不同的特点,但是从大的方面来分析,每个地区的粮食流动都基本是按照以下路线进行的:粮食生产—粮食储存—粮食加工—粮食消费。这个过程不仅是粮食流动的方向,也是粮食企业的价值链,这条价值链正是粮食的生命线。

从田间最后走向人们的餐桌,其中的各个要素都在不断流动,各个环节也在不断运行。在整个运行过程中,能够推动所有要素不断向前发展的是加工转化环节。如果缺少这个环节,粮食也就无法最终走向人们的餐桌,这条价值链在运行时也就难以维持。正式加工环节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将生产与储备连接起来,为加工提供原材料;另一方面,将消费市场与消费者联系起来,为他们提供能够消费的商品。在这样连续不断的转换下,也就形成了粮食生命线,实现了人们对粮食需求的满足。

虽然这条粮食生命线与粮食息息相关,对粮食的影响也非常大,但其影响对象并不单单只有粮食。这条粮食生命线对粮食生产加工等相关行业也都起到了非常大的关联带动作用。首先,粮食生命线对粮食行业的关联带动范围。一旦粮食生命线发生变化,相关行业也会一起变化,哪怕只是粮食生命线中一个小小的环节发生变动,都会导致整个粮食生产与加工行业发生非常大的变动。其次,对于粮食生命线的管理。目前,我国对粮食的管理中,国家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还需要各级政府与企业一同协助,通过多个层次的运行与具体职能的分工,确保粮食生命线的安全、稳定运行。

由于粮食生命线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具有非常大,而且非常广泛的关联带动效应,粮食生命线的作用“宽度”将会非常宽,可以说粮食生命线整体的关联作用直接或是间接覆盖了国民经济中的所有部门。在这样巨大的关联作用下,许多行业都会直接或者间接与部门连接在一起,互相影响。这样就使粮食生命线问题上升到一个非常宏观的层面,建立起的粮食生命线工程也必然是一个非常复杂且涵盖面非常广的工程。

在构建粮食生命线工程时,除了原本相关的各个产业以外,要想保证粮食生命线的正常运行,还需要其他部分对其配合与保障,支撑起整条生命线的运行。这里所说的配合与保障主要是通过提高农业技术、健全农业信息、政府政策倾斜、完善物流系统和加强基础设置体系建设等。不仅对粮食生命线的基本过程起到一定的保障作用,同时也是生命线自身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通过产业发展与产业之间的联系加强,再加上各种保障,双管齐下能够进一步使粮食生命线工程更为完善,而且运行的更为顺利。同时,我们也必须要明确,在粮食生命线工程中,即使是一个单独的运行环节或者是单独的支持系统,都是一个非常独立的子系统,同时也是一个独立的决策主体。通过与其他企业、其他产业的联系来获取自己所需要的各类信息与各种资源,通过这些途径来作出对自己企业最好的决策,及时适应环境变化,随着环境的改变而改变。

猜你喜欢
生命线粮食农户
除险清患 守护城市运行“生命线”
珍惜粮食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保护我们的“生命线”
珍惜粮食 从我做起
请珍惜每一粒粮食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我的粮食梦
粮食日 访农户
农户存粮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