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互联网+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路径探索

2017-02-02 16:31王雨沁上海市浦东新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201399
上海农业科技 2017年1期
关键词:互联网+农业现代化经营

高 原 王雨沁 (上海市浦东新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201399)

利用“互联网+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路径探索

高 原 王雨沁 (上海市浦东新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201399)

为在实现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充分发挥“互联网+农业”的优势,总结了“互联网+农业”在农业经营方面的应用体现,分析了利用“互联网+农业”拓宽农业经营的流通方式和途径,并提出了进一步发挥“互联网+农业”优势的对策与建议。

互联网+农业;农业现代化;农业经营;流通方式;对策与建议

农业作为我国整个产业结构的基础,其发展状况直接关系着国民经济的运行质量。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重视程度的不断加深,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来改进农业生产方式和经营模式、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就成为了新时期农业发展的重点。“互联网+”作为互联网技术发展的一种体现,已在现代社会中有了广泛应用,“互联网+农业”也随之出现,成为了一种新的农业发展模式。为在实现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充分发挥“互联网+农业”的优势,总结了“互联网+农业”在农业经营方面的应用体现,分析了利用“互联网+农业”拓宽农业经营的流通方式和途径,并提出了进一步发挥“互联网+农业”优势的对策与建议。

1 “互联网+农业”在农业经营方面的应用体现

2010年以后,我国互联网产业进入全速发展期,网络投资和融资量逐年增加,这与互联网金融、当前金融需求的特点相一致有很大关系。同时,国家对“三农”问题的关注度不断提升,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和文件,大大推动了农业发展的内动力,加快了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和专业化的升级。此外,从现代化角度来看,发展现代化农业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以资本来代替劳动,基于此,就必须要重点解决农业的投资和融资问题,充分利用“互联网+农业”来促进现代化农业的发展。

1.1 建立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规范

对于“互联网+金融+现代农业”这一发展战略规划的体现,并不是简单地在农业产业的经营和发展过程中渗透互联网金融,而是在实现前者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的手法实现互联网金融和传统农业经营的有机结合,达到取长补短、优势互补的目的,实质上是对原有农业投资、融资模式的一次创新和完善,而这也是现代农业的内在要求之一。因此在实行这一战略规划时,就需要从顶层来对现有的农村互联网金融进行合理设计,且设计要足够完善,最后形成具有统筹性质的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指导方案。同时,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开放农村金融市场,充分引入各种竞争主体,形成一个公正、开放的农村金融竞争市场环境,使农村金融市场获得新发展。

1.2 推进农村互联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充分发挥互联网的应用优势,就必须要保证互联网硬件设施的充足和完善,要在国家“宽带中国”战略的实施背景下,进一步推进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地方管理者来说,要把当前“三农”发展政策中的“村村通”工程予以全面落实,实现村与村之间的有效互动。同时,还要对不同类型的农业大数据进行合理开发和利用,以完善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建设,起到中心协调的作用。结合当前国外这方面的建设,很多地区已形成了农业大数据“采集—加工—存储—处理—分析”这种全产业的产业链格局[1],并把所研究的成果及时公布,为农村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创新提供了信息环境。

1.3 农村互联网金融征信系统的完善和优化

众所周知,当前开展的任何一项金融活动,都离不开信用体系作保障,一旦信用丧失,金融风险就会大大增加,这也是当前金融行业进行改进和优化的重点所在。从现阶段我国农村在金融征信体系方面的发展来看,在信用体系上还存在一系列的漏洞和问题,如没有准确有效地把握这一环节,就会导致互联网金融面对诸多风险。从长远角度来讲,需要对信用体系进行完善和优化,同时要做好与整个外部征信系统的相互连接,并对相关信息数据进行开放和共享。

1.4 发挥监督监管机制的作用

农村互联网金融是一种新的农村金融形式,是在传统农村金融基础上进行的一次创新。需要注意的是,在执行监督监管功能时,必须要考虑到市场的作用,保证市场的开放性。同时,也要事先明确监管主体,统一实施和规划监督监管形式。此外,从立法角度来讲,也要健全和完善现有的法规制度体系,从而起到推动互联网金融发展的作用。

2 利用“互联网+农业”拓宽农业经营的流通方式和途径

2.1 在流通方面,实行廉价且高效的销售入口

通过“互联网+农业”来拓宽农业流通渠道的根本目的就是缩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空间距离,实现两者的有效交流和协作,加深两者的信任关系,这就需要在对信息服务平台进行合理利用的前提下,进一步优化和改进销售模式,强化信息的透明度。此外,农村电商的发展,可有效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增加农产品销量。

2.2 改进现有的农业商业模式

“互联网+”可使市场更为细化,且消费者和商家两者的关系更多是基于网上信息互动平台得以维持,这种互动实质上体现的是未来新经济和新文化的发展方向。因此,在信息技术的带动下,推动物联网建设、促进农业生产和经营的多个环节创新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还要鼓励开放第三方应用程序接口,形成一个跨终端平台的应用商店。此外,还需要有严格的市场监督监管作保障[2]。

3 发挥“互联网+农业”优势的对策与建议

3.1 形成新的农业信息体系

“互联网+”的最大优势就是可以摆脱时空限制,保证联通交流的实时性,从而有效解决农业产业链中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在信息利用方面,“互联网+”行动计划可以有效打通信息传递的物理距离,使各种各样的农业信息全方位地应用到农业发展中,从而使农业现代化建设能更为有序地开展。

主要内容包括:(1)基于互联网建成农产品质量追溯平台,确保农产品电商等销售终端可以完成农产品供应、流通及消费等各个环节的信息采集、记录和交换,促进农产品电商服务功能的提升。(2)形成专业的农业大数据中心,对农业业务管理部门的相关数据进行有机整合,构建科学的数据分析模型,进而为农业生产管理提供参考。

3.2 强化政府服务农业的职能

对于政府来说,要积极引导和推进“互联网+农业”,主要工作包括:(1)增加资金投入,各级政府每年都要设置相应的专项经费,全面开展农村信息化建设。(2)建设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形成新的服务体系,既可使农业宏观生产管理的科学性和预见性得到提高,又可帮助农业主管部门依据实时环境数据和视频信息,全过程指挥和协调农作物种植[3]。

3.3 强化“互联网+”平台的资源优化配置功能

在“互联网+农业”模式下,农业生产经营中的资源要达到利用上的最佳配置,提高利用率,需要形成一个精准对口的农业服务和帮扶平台。同时,对互联网的链接效应加以利用,以强化农业生产要素配制的效率和质量,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交易成本。

4 总 结

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它的现代化发展离不开传统农业与信息技术的融入,“互联网+农业”可以构建一个信息化程度高、服务性全面的农村信息服务平台,从而改变传统农业经营服务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从而更为有序合理地发展现代化农业。

[1] 孟治刚.略论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实施障碍及实现路径[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10(1):103-104.

[2] 赵长玲.新型农业现代化发展路径探索[J].企业导报,2012(12):34.

[3] 杨继瑞,薛晓,汪锐.“互联网+现代农业”的经营思维与创新路径[J].经济纵横,2016(1):78-81.

2016-07-13

猜你喜欢
互联网+农业现代化经营
园林一角与位置经营
这样经营让人羡慕的婚姻
中国现代化何以起飞和推进
——评《中国现代化论》
变争夺战为经营战
“互联网+农业”信息化发展路径探讨
“特许经营”将走向何方?
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发展
武器装备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
向武器装备现代化的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