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下中职英语教学改革

2017-02-04 13:08陈超
中文信息 2016年9期
关键词:中职英语校企合作教学改革

陈超

摘 要: 近年来,校企合作逐渐成为我国中职教育发展的主要方向。随着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我国对英语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传统英语教学模式的一个突出问题是中职英语教学与社会需求、企业工作实际运用“脱节”。如何提升中职英语教学的质量,致力于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成为众多一线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校企合作 中职英语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9-0132-02

一、校企合作下的中职英语教学背景

1.校企合作的涵义及模式

校企合作,指职业院校为了谋求自身发展,抓好教育质量,增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切实体现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与企业接洽、建立一种“厂中校,校中厂”的合作共享模式。校企合作体现了学校注重人才质量培养的实效性与实用性,关注学生在校学习与企业实践,通过“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实现学校与企业信息、资源的共享,有针对性的培养企业所需人才。

由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全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学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达不到统一的模式,校企合作办学呈现多元化趋势:①引企入校模式,即学校提供设备和场地,企业提供技术人员,在校内实行理论学习和顶岗实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②产教结合模式,学校根据所设专业开办专业课程,把实践与教学密切结合,即工学交替的模式;③校企互动模式,职业学校主动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战略,一方面学校师资凭借技术和设备优势,可以承接企业产品项目研发,承办技能大赛,课题研究等,或者学校聘请具有丰富经验的企业、行业专家到学校授课、举办讲座等;另一方面教师下企业实践,亲身体验和经历学生未来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④订单培养模式,学校与企业进行联合培养,以企业名义开办定向委培班,可以针对在校生,也可以针对企业员工。

2.校企合作的现实意义

近年来,面对国家“以就业为导向”职业教育政策的指引,高校竞争的日益加剧,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对高技能职业人才的日益需求等因素,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大势所趋,是企业发展、参与竞争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从学校角度来说,校企合作模式体现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可以使职业院校的学生获得实际的工作体验,获得及时准确的就业信息而顺利就业,也可以使学生较早接受企业文化熏陶,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和劳动态度,以及爱岗敬业、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的精神,还可以使学生把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融为一体,真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动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从企业的角度来说,校企合作能减少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和培训成本,为企业培养更多的急需人才,有利于企业人力资源储备和人才战略的实施;企业人员的“送培”和学校订单式培养,有利于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同时经费充足的企业可以把学校科研机构的新成就、新技术短时间内转化为经济效益,有利于企业的技术创新;企业联合办学的过程中把自身的文化传递给学校、社会,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品牌形象;学生的顶岗实习,为企业提供了相对廉价的劳动力,教师带队检查指导实习从而参与企业生产,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的成本,有利于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校企合作下的中职英语教学现状

伴随“十三五”规划纲要的逐步实施,职业教育发展突飞猛进。国家相继出台了若干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比如校企合作、人才定向委培等,但实际的实施过程却困难重重。企业、学校、学生都有各方面难题和障碍,制约着中职英语教学的发展。

1.企业层面问题分析

目前校企合作发展呈现出企业主动作为的少,学校有求于企业的多。绝大多数校企合作的开展并未达到深度融合,仅仅停留在表面层次,合作的广度与深度还有待进一步的开拓和发展。一方面,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接收学生顶岗实习时一味要求学生按照企业自身需求从事生产劳动,重劳动轻培养,缺乏英语口语交际的良好语言环境,没有大量的英语语音环境,没有英语的互动交流,没有英语的情境对应;另一方面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往往会考虑整个岗位生产安全、最大化的追求利润,学生顶岗实习常常流于形式,要么只接受少部分学生顶岗实习,要么顶岗实习岗位安排不对口,甚至出现只让学生观看不让实际操作的情况。绝大多数学生都从事与英语无关的专业,英语锻炼实践的机会少之又少,甚至没有。导致学生陷入到无法自由表达“哑巴英语”的尴尬境地,即使有机会用英语进行交流,讲出来的也是比较蹩脚的英语,缺乏韵味,甚至影响交流。

2.学校层面问题分析

职业院校生存发展的命脉是获得发展性生源,影响命脉的关键因素是学校的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对与职业学校来讲“校企合作”是福祉,校企筑巢孵化人才,既解决了学校需投资建立实训基地的困难,也解决了毕业生的就业问题。然而一些职业院校开展校企合作的办学思路不开阔、办学理念不到位,学校对学生顶岗实习缺乏资金和专业教师人才的投入,教师的科研、实践能力有待提高。特别是承担英语教学任务的基本都是由公共教学部基础课教师,英语教师跨专业担任英语教学的常态,忽略了英语的专业性和实践性。一部分由专业教师担任专业英语课程的讲授,其更多的擅长专业知识的传授,而缺乏语言教学规律和技巧的锻炼,不能满足现实教学的需要。

3.学生层面问题分析

校企合作是全面提升职业院校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途径,不仅能提高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职业适应能力、求职应聘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然而在校企合作办学的过程中,一些学生在思想上对实训和顶岗实习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尤其是进入订单班的学生自认为进了保险箱抱着万无一失的态度,模糊认识学习职业技能和创新创业之间的联系,对自己的“三观”认知不清楚,从而在英语学习中学风不浓,缺乏目的性、积极性、主动性,过多的依赖老师。英语学习过程中一旦遇到困难便采取消极的态度。这种消极漠然的学习英语态度严重影响教学效果,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除此之外,政府推进校企合作管理机制的不健全,社会舆论的导向等对学生英语的学习都有一定的影响。

三、校企合作下的中职英语教学改革的原则

校企合作是加强职业教育专业运用性的捷径,也能够全方位地拓宽办学道路。加强校企合作,必须在了解不断发展的市场经济对于特定职业岗位素养的需求,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的进行课程改革,建立以职业素养为中心的教学体系。校企合作下的英语教学改革应以实践活动为中心,强调学生自主学习,遵循现代学生认识的发展顺序,始终贯穿相应的原则,使学生愿意接受、能够接受、主动探求,帮助每个学生获得全方位的发展。

1.合作性与开放性相结合原则

校企合作下中职英语教学改革应遵循合作性与开放性相结合的原则,以求有效的配合从而完成任务。合作是师生间双向型和师生与生生间的多边互动。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是发展性的人、个性化的人,他们为了共同的学习目标而合作交流、互相促进、共同提高。教师也不是唯一的信息来源,师生平等互动交流的活动是师生共同优化教学的过程。创设开放的人文环境和时空环境,可以缓解个人间的竞争而营造友好英语学习氛围,降低学生的焦虑,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有利于因材施教,解决英语教学中班级“两极分化”现象。英语学习中学生在团队合作中扬长避短、互相帮助,从而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提高学生的学习适应能力、交往沟通能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

2.生活性和相关性相结合的原则

中职英语教学改革应结合实际情况,注意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内容与学生的个性特点、认知水平及日常生活的相关。英语教学中的活动设计,尽可能真实地再现学生生活、工作场景,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体验,真正做到动脑、动手、动口,又要选择与学生生活贴近的自然、社会环境来展开教学,使学生在生活实际和实践活动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现实生活经验中开放地去探究、去总结、去发现、去再创造,在具体的、多样化的生活经验中形成一个英语听说的氛围,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习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英语听、说和用英语做事的能力。

3.实践性和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

美国心理语言学家克拉申认为,语言只有自然吸收才能转化为口头的熟练掌握。换言之,语言学习重在实践,只靠语法分析、辩微得到的理性认识并不能使人熟练掌握外语。因此,英语教学改革必须注重主体的实践性活动,把教学重点放在实际掌握和应用上。教师应从学生心理、生理、年龄特点、就业方向出发,努力遵循语言教学规律及学生的认知规律,引导学生在实际体验和亲身实践中学以致用、用中提高。活动内容要融知识性、思想性、趣味性于一体,突出实用性、优质性、功能性和发展性,使英语特长生和爱好者有用武之地,使他们发展能力、充实知识、增长才干,使之成为英语学习、实践活动的骨干,从而去吸引、去影响更多的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

4.阶段性与层次性相结合原则

语言的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中职英语教学改革应该遵循阶段性和层次性原则,使语言传授更加切合学生发展的实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校企合作下中职英语教学分为基础能力培养和应用能力ESP培养两个阶段。基础能力培养阶段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为学习专业英语打下良好的英语基础;应用能力ESP培养阶段主要根据素质教育和个性化的理念,着力提高学生与所学专业有关的英语应用能力,满足学生的就业需要和个性化发展的要求。层次性是指根据学生入学时的英语水平把学生分为两个教学层次:一般要求和较高要求。根据层次的不同制定独立的课程设置和考核评估标准。对于入学时英语水平相对普通的学生只需要完成基础能力培养阶段的学习,达到中职英语课程国家规定的英语水平的一般要求。相对应的入学时英语水平较高的学生在完成基础能力培养阶段的学习后,应达到中职英语课程国家规定的英语水平的较高要求,即进行应用能力ESP培养阶段的学习。

四、校企合作背景下中职英语教学改革的建议

校企合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校企双方、社会各界以及各级政府的共同努力,在内涵上加强职业院校与企业的对接工作,才能保证校企合作落到实处,真正实现企业、学校、学生“三赢”的目的。校企合作下中职英语教学改革要摆脱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从注重理论教学转向注重实践教学;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从重视学科转为为重视能力,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1.改革理念与企业文化对接

现在企业文化的本质特征和根本基点是“以人文本,企业即人,文化是魂”。企业要发展,企业竞争力要提升,企业文化要建立、保持和发展,都必须尊重人、依靠人、关爱人、塑造人,才能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校企合作中,教学需要的是企业人才培养的方向、就业岗位需求以及企业贴近实战的教学环境;而企业需要的是学校培养满足企业自我发展、适应市场的人才。因此中职英语教学改革必须与企业文化对接,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学生主体意识,造就学生独立人格。在英语教学中,充分研究学习主体,研究学生的智力、非智力因素,研究学生将从事的职业,在实施教学的同时与企业文化对接,渗透企业文化意识,增加学生对企业的认可度,培养学生从事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社会适应性和职业素养。一是创设环境,营造企业文化氛围,给学生提供良好的机会,使他们充分运用英语技能,提高英语听说综合运用的能力;二是在词汇、阅读教学、课外作业、实践中渗透企业文化,风土人情,学生由此获得认知和情感的共鸣,并将此迁移到英语学习中,从而学会准确地运用英语进行交流;三是对比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体验文化差异,让学生直观的感受企业文化,激发他们的创新和参与意识,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2.授课教师与技术人员对接

校企合作是建立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职业院校教师参与企业生产管理、新产品研发、技术革新活动,承担着企业员工教育培养、继续教育培训等;而企业承担合作职业院校的实践教学任务,负责学生技能训练指导工作等。校企合作有利于加快建立实践能力强的“双师型”或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队伍,有效促进校企教学团队和技术创新团队的构建。这就要求中职英语教师到企业回炉,通过企业这个实践的“桥头堡”解决动手能力问题。中职英语教师必须走出校门,走进合作企业,了解企业对专业知识的需求,亲身体验企业文化,定期与企业专业人员开展教学交流和研讨,提高自己对英语教学的理解,在英语教学中因地制宜、有的放矢的制定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帮助学生掌握与专业相关的英语知识,做到既能在课堂上传授理论知识,也能在学生实践过程中、在工作岗位上现场指导学生。同时企业也需向学校输送部分能工巧匠或适合教学工作的兼、专职专业技术人员进入课堂授课,把前沿的新技术动态和知识技能引入课堂,激活课堂,促进教学过程的创新以及学校实训、实习课程的完成。

3.课程教学与职业标准对接

校企合作的核心是共同开发职业能力体系标准。实现学生职业能力与岗位能力零距离衔接的关键环节是:课程体系与岗位职业标准的对接。

3.1课程教学目标与职业工作需求对接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和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为了更好的与国际接轨、适应市场对英语人才的需求,对英语人才的素养要求也越来越高。校企合作下中等职业学校英语课程教学目标应与职业工作需求对接,以职业工作需求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分析为基础来制定教学大纲、确定教学目标、调整课程设计。

3.2课程教学内容与职业岗位任务对接

中职学校培养的是应用型技术人员,具有更灵活的办学形式、教学形式以及教学内容。社会的需求在变,因此课程教学内容也应随时与职业岗位任务对接发生相应的变化。选择英语课程教学内容时,重视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紧紧围绕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做到“用得着”“少而精”,有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筛选学习资源必须以职业资格标准为参照,使英语课程教学内容与职业岗位任务相衔接。同时应充分考虑内容的恰当性、通用性、典型性与适应性,关照英语课程教学与其他课程横向的配合与沟通,注意课程教学内容的纵向连贯与衔接。形式上尽量做到能吸引学生眼球的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刺激学生的想象并拓展学生想象的空间,激发学生兴趣发展的个性需求,解决理论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共性需求,让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3.3课程教学方式与职业工作过程对接

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职业关键能力为核心的行动导向性教育模式对接职业工作过程,着眼于行动能力的养成,立足于任职岗位能力需求,在校企合作中被广泛推广。在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英语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中,设置教学情境,让学生进行有趣的角色扮演,力求使用材料来源于学生将要从事的行业中、具体工作中,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找到自信和乐(兴)趣。在英语课堂中,教师是导演,课堂是舞台,将学生置身于设定的语言情境中,利用视听效果增强情境的真实性和趣味性,利用声响效果拓宽学生的交际领域,加强听说读写训练,使学生勤说、会写、善听,培养学生互助性英语思维,促进学生语言全面发展。

3.4课程效果评价与职业能力素质对接

英语教学评价的本体功能是导向功能,它对英语教学效果起着潜在的制约作用,可以对学生英语学习导向,也可以对学校教学管理导向,还可以对教师教学内容、方法导向,甚至会左右教学活动的发展方向。校企合作中,英语课程评价应与职业能力素质相对接,突出职业资格标准,重在考核评价职业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包括任务完成的程度,诚信品质、协作意识、敬业精神、工作态度及创新能力等。构建教学评价多元主体合作机制、三维的评价内容、多元的评价方法。宏观上可以解决英语教学现状与市场经济发展不协调的矛盾,解决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素质与单纯进行训练的矛盾;微观上解决班级英语两极分化的矛盾。

总而言之,校企合作下的英语教学改革必须与职业标准对接,将职业资格标准融入到英语课程标准中,树立新的教学观念、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选取适宜的教学内容,精选生活素材合理改编教材,恰当选择教学方法,正确运用评价手段,坚持以人为本,把社会能力培养放在首位,实现学校与企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利益双赢”的结果。

参考文献

[1]谢文琴.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英语教学改革探索[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

[2]万国邦.高职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的实现路径[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4).

[3]孙宜娟.语言学习重在实践[J].新课程导学,2015(8).

[4]郑雯婷.校企合作背景下中职英语教学策略研究[J].青春岁月,2015(10).

猜你喜欢
中职英语校企合作教学改革
浅谈“互联网+中职英语教学”革新的影响
中职英语口语互动教学探究
渗透专业元素,提高职业能力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