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普通高校学前教育本科专业课程的适宜性教学

2017-02-04 23:19洪玉华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6年10期
关键词:学前教育

【摘要】发展适宜性实践(DAP)是美国儿童早期教育教学模式的主导理论之一,DAP需要教师从年龄适宜、个别差异适宜、文化差异适宜几个方面在规划课程以及教学实践过程中进行“因人施教”。在我国学前教育目前需要大力发展的形势下,普通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招生制度和培养模式从单一走向多元,由普遍采用面向普高文史类考生录取的单一招生制度,转向多渠道招生。较之普通高校其它的专业来说,这种多渠道招生导致学前教育专业在校生之间存在着各种巨大差异,而传统的单一教育教学模式无法适应,迫切需要在普通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教育方面进行改革,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适宜、文化差异适宜进行适宜性教学。

【关键词】适宜性教学 学前教育 本科课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013-02

我国学前儿童的数量庞大,尤其是在2015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后,“二孩政策”将全面放开,学前儿童的数量将进一步持续增加。高生育率迫切需求学前教育行业的市场规模扩大。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家庭收入水平和家长教育程度的提高,家长在对子女学前教育的意识不断增强,人们对高质量学前教育的需求越来越强烈。顺应这一新时期社会发展趋势,尤其是幼儿园对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的需求,我国普通高校在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师资培养方面快速应对作出相应调整:为了扩大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学生数量,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招生制度和培养模式从单一走向多元,由普遍采用面向普高文史类考生录取的单一招生制度,转向多渠道招生。而与之相适应的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方面没有进行太多相应的调整,凸显出许多不符合培养高质量学前教育师资要求的问题,尤其是面对多元化招生相对应的教育方面存在问题突出,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提高普通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师资培养质量与培养效率,所以普通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教学有必要针对招收学生的个别差异采用适宜性教学。

一、发展适宜性实践(DAP)概述

(一)什么是发展适宜性实践(DAP)

发展适宜性教学源于美国幼儿教育协会(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Education of Young Children,NAEYC)1987年的发展适宜性教学(DAP)主张。先后1997年和2009年对其进行修订。

发展适宜性实践(Developmentally Appropriate Practice,DAP) 需要教师充分了解儿童的情况并且鼓励儿童通过努力实现具有挑战性的目标。所有的教学实践要与儿童的年龄和发展状况相匹配,将儿章作为独特的个体,并且考虑到他们所生活的社会和文化背景。

(二)DAP理论的核心主张

通过DAP理论的发展历程可将DAP的核心理念归纳为以下三方面:

1.年龄的适宜性

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在身心发展方面会表现出不同的特点,这种在不同年龄阶段所表现出来的特点,就是我们所说的年龄特征。因为大脑、骨骼和器官的发育程度的不同,儿童在不同的年龄段会表现出不同的学习及发展特点。教师要从儿童的实际年龄出发,对儿童进行充分的观察和了解,让教学始终与年龄阶段的需要相适应,依据幼儿的年龄特征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

2.个体的适宜性

一方面,幼儿的每一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特点,另一方面,幼儿的发展具有个体差异。虽然儿童的发展在每一阶段都表现出一定的共性,但每一个儿童的发展都有其特殊性。首先,儿童在发展速度上不是整齐划一的;其次,不同儿童其发展的优势领域和弱势领域也是不同的;再次,由于遗传因素、家庭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儿童形成了独特的性格、气质和学习风格。因此,作为教师“要充分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了解团体里每位孩子的特点、兴趣及需要,以针对无法避免的个别差异调整教育方式。

3.文化的适宜性

NAEYC认为每个儿童都是带着自己的文化背景进入集体的,文化是儿童和家庭的生活方式的总和。教师只有在具备对儿童所属的社会文化背景有所了解的基础上,本着多元文化共同发展,各种文化和民族都有平等发展的权利的原则才能够帮助每一个孩子顺利地发展。基于社会文化多元的特点,DAP课程倡导一种多元文化教育。

(三)DAP理论的课程观

DAP理论的课程观是指DAP关于课程的作用和地位的观点。DAP不是一种课程模式,也不是一套僵化的期望标准。DAP是一种理论框架,一种教育哲学。作为指导课程模式的方针DAP也提出了一系列的标准。

1.构建适当的课程

DAP认为课程内容应该是广泛的,针对儿童的所有领域的发展。课程应该符合DAP的核心主张,每个儿童的个性和发展水平都不一致,课程能够有针对性的进行,在课程目标的设置上要考虑到大部分儿童的需要。同时课程能够考虑到儿童的社会文化背景,特别是对于来自移民家庭的儿童还要考虑他们的家庭语言。

2.对游戏的重视

游戏与儿童的发展密不可分,如何在适宜的环境中运用游戏促进儿童的发展DAP认为专业的早期教育者可以通过游戏来开展课程活动的计划,并且通过对与游戏相关的特殊活动的整合,达到特殊的学习效果,游戏活动应当适应儿童的发展性需要。

3.整体性的课程观

整体性的课程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课程目标:首先是体现在教师的课程设计上DAP课程要求教师了解儿童兴趣特点、发展能力以及儿童生活与学习相互影响的生态关系,设计的各种相关的活动要有机地渗透到课程的各个方面。(2)课程内容:课程的内容应是由学科中的主题事件,是由社会或文化价值观及家长的参与以及学习者的年龄和经验等多种因素决定的。由于这些发展的领域相互关联,教师应该了解并利用这些内在联系来组织儿童的学习经验,帮助儿童在全部的领域都能够得到最佳发展,在所有的领域之间都能够建立有意义的联系。

二、普通高校学前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进行适宜性教学的依据

虽然DAP理论是NAEYC针对幼儿学习与幼儿教育方面的指导性理论,但是DAP理论在普通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实践中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和借鉴意义。将DAP理论借鉴到普通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实践中的依据是由当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现状决定的。当前普通高校学前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教学现状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目前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态势来看

我国学前儿童的数量庞大,尤其是在2015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后,“二孩政策”将全面放开,学前儿童的数量将进一步持续增加。随着我国未来更为宽松的新计生条例,中国开始进入第四次人口出生高峰,预计这一高峰期将会持续到2030年以后。高生育率迫切需求学前教育行业的市场规模扩大。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家庭收入水平和家长教育程度的提高,家长在对子女学前教育的意识不断增强,学前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随着社会对学前教育的关注,人们对高质量学前教育的需求越来越强烈。顺应这一新时期社会发展趋势,幼儿园不仅需要大量的幼儿教师,同时对师资的要求不再停留在简单的保育和粗略的教育上。幼儿园师资的门槛也随之水涨船高,幼儿园对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而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正是培养幼儿教师资最重要的机构,是高质量师资诞生的摇篮。

(二)目前我国普通高校学前教育本科专业的招生制度和培养模式从单一走向多元

为了适应学前教育新形势下的各种要求,尤其是幼儿园对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的需求,我国普通高校在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师资培养方面快速应对作出相应调整:为了扩大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学生数量,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招生制度和培养模式从单一走向多元,由普遍采用面向普高文史类考生录取的单一招生制度,转向多渠道招生,目前我国普通高校学前教育本科专业主要招生渠道有:面向普高文史类考生录取的招生、幼师专科录取、幼师中职录取、普高艺术招生录取。多渠道招生使得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在校就读学生人数大幅度增加。

(三)目前我国普通高校学前教育本科专业针对不同招生渠道的学生采用统一的教学

随着对学前教育教师学历层次和能力要求的提高,单纯的技能型教师和单纯的理论型教师都不能适应当前学前教育发展的需要,而应是二者兼备的人才。从目前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来看,高等师范本科课程设置显露出“重理论轻实践,重文化素质轻教学技能”的弊端。同时,针对不同招生渠道入学的学生进行统一教学。由于不同招生渠道入学的学生文化基础和专业技能基础都不尽相同,普通高校专业课程的设置和教学没有按照学生的个别差异组织教学,这种教学势必会导致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鉴于目前我国普通高校学前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教学凸显出的上述种种问题,迫切需要借鉴发展适宜性实践(DAP) 理论中的相关理论方面来指导我国普通高校学前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教学。

三、DAP理论对普通高校学前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教学的启示

为了适应我国当前对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教师的大量需求,达到高质量、高效率的培养出大批合格学前教育师资,借鉴DAP理论致力于创造适合中国儿童发展需要的教育,在我国普通高校学前教育本科专业的课程施行适宜性教学。

(一)与时俱进更新教学内容,调整课程结构设置,树立整体的课程观

根据美国DAP理论的课程观,我们在普通高校学前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教学实践中与时俱进更新教学内容,调整课程结构设置,树立整体的课程观。幼儿教育对师资有着特殊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要求,针对当前幼儿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滞后于幼儿教育的发展需要的现状,普通高校幼儿教育有必要基于各种具体情况更新教学内容,调整课程结构。

(二)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适宜性教学

根据DAP理论中的个体的适宜性和文化的适宜性要求,针对普通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招生渠道的多样化普通高校学前教育本科专业的课程教学应按照学生的个别差异和文化差异组织进行。真正做到“因人施教”具体做法如下:首先进行教学前的评估,教学之前对所有学生组织专业课程水平测试。然后根据测试结果进行分班组织教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按照学生在课前所具有的经验进行教学。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不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个别调整学生上课班级,以调整学生的学习速度。

(三)致力于创造适合学前教育本科专业学生发展需要的适宜性教育教学实践

学前教育专业是实践性极强的专业,不仅需要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还需要具备幼儿园所需的基本教学技能。为了增加见习和实习的时间,可以采取校内实践与校外实践有机结合的方式以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水平。校内实践主要是在学科教学中增加学生上讲台讲课的机会,多组织幼儿园教学模拟课堂,充分利用微格教学,使学生在体验教师角色中掌握教学技能等。校外实践包括幼儿园见习与教育实习,可以依据实践教学的目标将幼儿园见习与教育实习贯穿于本科学习的全过程,一二年级主要以课程教学的见习为主,教师根据课程需要,预先拟定见习主题,制定见习计划,按期见习;三年级主要以分散实习为主,每一学期的实习时间应不少于一个月;四年级主要以集中实习为主,实习时间最好应为一个学期。此外,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建立幼儿园作为实习基地,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去幼儿园做“志愿教师”,增加实践时间,满足学生的个别所需。

目前在我国学前教育需要大发展的形势下,我们需要学习中外大量有关学前教育的各种理论,运用发展适宜性的原则对之进行深入分析,博采众长,在透彻认识各种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模式特点的基础之上,结合中国学前教育的社会文化背景和现实状况,创造出属于我们自己的适宜性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我们需要深刻认识到发展适宜性实践的核心理念:年龄适宜性、个体适宜性、文化适宜性这几个要素是优质学前教育的保证,也是我们致力于创造适合中国普通高校学前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教育适宜性教学时应该思考的重要方面。

参考文献:

[1]陈帼眉,姜勇.幼儿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7.

[2][美]Bredekamp,S.&Copple,C.(Eds.)著.幼教绿皮书[M].(洪毓瑛译).新竹:和英出版社,2000.195.

[3]张家政,杨晓萍.美国DAP方案的发展历程及其对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启示[J].学前教育研究,2007(06):61—64.

[4]朱家雄.对“发展适宜性教育”的反思[J].幼儿教育(教育教学),2009,(7):4-7.

[5]张鹏妮,程秀兰 ,贺琳霞. 地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与教学的现状分析[J].鸡西大学学报,2011.5.

[6]霍力岩.发展适宜性实践的主要观点及其有益启示[J].福建教育,2013.

[7]张瑾.美国发展适宜性实践理论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1.

作者简介:

洪玉华(1969—),女,湖北鄂州人,硕士,从事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学前教育
论我国学前儿童受教育权法律保障的不足及其完善
从学前教育的前景和就业状况谈幼教学生如何提升就业竞争力
《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指导》课程整合的探索
实习日记在师范生专业成长中的应用
加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文化修养之初探
单一向复合的发展研究
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中歌曲即兴伴奏能力的培养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
论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引领艺术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