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专业课程置换中课程体系设置研究

2017-02-04 16:35李宇翔
现代商贸工业 2016年29期
关键词:人力资源研究

李宇翔

摘 要: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基地,理应为社会培养和输送更多的实用性人才,但是很多学子满怀理想的进入象牙塔,却没想到在大学毕业之后面临进退两难的抉择。以人力资源专业为例,社会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需求量很大,但是却有大批的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究其原因是大学课程与社会实践脱轨。从人力资源专业课程置换的角度进行分析研究,试图破解人才供需不匹配的怪现象。

关键词:人力资源;课程置换;研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29.116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使学生能够熟悉人力资源各项管理职能,掌握心理、管理、经济、法律等方面的相关理论知识,熟练运用人力资源管理六大模块,为社会培养懂理论、会操作,能在各类企事业单位以及政府行政部门从事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一个资深的HR不仅仅是熟练掌握理论知识,更是在实践中千锤百炼出来的。为什么会出现招聘会上用人单位找不到合适的人才,但大学生又找不到工作的人才供需不匹配的怪现象,究其原因就是高校课程设置偏离社会需求,如何改变现状,许多高校推出了课程置换。课程置换是指一方面可以通过高校与教育培训机构合作,将教育培训机构的教学课程体系引入到高校的人才培养中来,通过发挥教育培训机构的优势来优化高校课程体系、提升办学水平;另一方面是开展校企合作,实现联合培养,提高实践教学的课时比例,提升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增加就业砝码。

1 现阶段人力资源专业课程置换存在的弊端

通过校企合作实施课程置换是高等院校人力资源专业教学突破发展瓶颈以及走出资源困境的有效措施,已经被广大院校尤其是高职院校所采用。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与探索,我国在校企合作、课程置换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仍然存在不少的弊端。

1.1 政府行为缺失,未形成课程置换总体规划以及完备的课程体系

教育行政部门作为高校开展课程置换的引导者,由于未出台相应的教学大纲,未形成课程置换总体规划以及完备的课程体系以及并没有形成专门的、规范的、面向就业岗位的主干课程,所以导致高校在实际教学中存在了理论与实践教学都和就业岗位要求背离,无法形成合理对接。另外,相关的企业主管单位、劳动部门以及教育部门未能对有些校企合作项目进行充分协调,政府行为缺失影响了课程置换的实施效果。

1.2 在“利本位”的影响下,企业并没有树立成熟的校企合作操作理念

由于企业的经营目标就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培养人才是需要有成本的,因此企业在招聘员工的时候倾向于可以立即上岗、能够胜任岗位需求的现成人才,而轻视对学生的培养,认为培养学生是高等院校应做的工作,人才培养观念淡薄。

企业的运营会综合考虑自身的经济利益以及生产实践等方面的因素,当企业的自身利益和社会利益发生冲突时,企业肯定是先考虑自身利益,此时就会将培养学生看作企业的一种负担。因此,开展校企合作、实施课程置换一方面得转变企业观念;另一方面应出台利好措施,激励企业与高校合作。

1.3 高校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企业人才需求脱轨

高校通常是注重传授理论知识,由于条件的限制对大学生的操作技能地提升与培养而往往被弱化,难以达到预期的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但是现阶段企业所需要的真正的人才而是专业理论知识丰富、实践能力强、有核心竞争优势的人。因此高校应树立“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理念,强化大学生的职业技能的培养与提升,切实从职业岗位的角度培养人才,确立以校企合作为特色,以培养大学生就业岗位能力为切入点,将职业道德教育以及职业精神培养作为人才培养的首要任务,真正开启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企业人”培养模式,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是以大学生职业化发展以及企业人才需求为基本立足点,真正实现我国高等院校和企业形成优势互补,实现高等院校和企业的合作双赢。

2 人力资源专业课程置换中课程体系设置研究

2.1 确立人力资源专业课程置换分类原则

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从事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需要优化和完善课程置换,课程体系设置应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市场为导向”。人力资源专业课程置换分为两个方面,课程置换包含理论课程的置换和实践环节的置换。理论课程的置换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指学生可以用自己已经修合格的理论课程去置换人才培养方案中还未修或者不合格的课程以及没有条件进行重修重考的那类课程;另一方面是针对人力资源市场需求,将培训机构课程引入高校,帮助学生考取人力资源师证书,为就业获得更多机会。需要注意的是理论课的置换应基于课程内容相近、属性相同以及学分、学时都基本一致的理论课程。其中,必修课程可以去置换其它的必修以及选修课程,但是选修课程只能够置换选修课程,非特殊情况下不能置换必修课程。实践环节的置换是指通过开展校企合作来实现联合培养学生的目的,或是通过与社会进行联合办学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实践环节的置换应注意实践内容应当相近以及实践教学时间不能少于被置换的实践教学所规定的培养时间。

2.2 优化课程置换流程,明确权责利

根据培养计划要求以及课程置换分类,明确学校、企业、学生三方的权责利,保证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首先,需要进行课程置换的学生需要本人提出申请并填写《课程置换申请表》,对于在校外培训的学生,需填写个人安全保证书。其次,学校须告知学生进行课程置换的注意事项以及需要达到的学习效果,学生须严格执行。其次,学校须同合作企业签订培训协议,对企业的实训课程进行严格把关,并将学生在企业的实训感受以及学生能力的提升情况作为企业的考核指标。只有科学合理的流程,才是实现课程置换的重要保证。

2.3 多措并举,开通校企合作通道

首先,高校深入企业与企业专家以及业务骨干共同商讨人力资源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结合人力资源管理六大模块,并结合企业人力资源岗位的技能需求,对大学生进行重点培养,加强对大学生在企培养的跟踪管理,并根据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定期完善培养方案,开展有针对性地培养措施,并通过建立优秀人才信息库,每年评选出优秀人才并记入个人档案。其次,通过到企业实地考察,按照人力资源岗位的需求在高校内建设实训基地,为大学生提供能够真实体现企业人力资源工作岗位的机会。为激励高校建设实训基地,政府应加大对高校的投入或出台其它的激励措施,防止高校由于高额的成本而放弃基地的建设。第三,聘请企业资深HR到校为大学生开展驻校实训。通过资深HR的言传身教,把企业人资现状、人事管理注意事项、六大模块的实施过程等内容带到课程教学中,让大学生真真正正地了解到人资工作全过程。第四,通过与培训企业开展合作实现理论课程置换,形成优势互补。根据地域不同,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可以通过与雷博斯企业、尚德教育等联合办学,引入培训机构成熟的课程体系来改造高校现有的课程体系。运用培训教育机构对培训人力资源管理师的较为科学、先进、系统的教学模式以及课程体系,对高校现行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变革,并抓住就业市场需求特征,注重对大学生工作技能的塑造与提升。第五,校企合作共同研究与开发以项目为核心的、专业特色突出的人力资源实战教材。以高校为主导,成立教材研究与开发委员会,邀请企业资深HR以及业务骨干参加,按照教学改革要求,联合开发以项目为核心的实用教材。第六,通过构建精品课程、中心师资库及教育资源共享、提升企业社会知名度、为企业输送优质人才等手段激励企业积极参与到校企合作中来。

2.4 加强监管与考核,提升课程置换效果

若要达到课程置换预定的目标,必须加强对学生的监管与考核。校方应坚持客观、公平、公正的原则,对参与课程置换的学生进行客观评价,对达不到培养要求的,按不及格处理,严禁教师打人情分,要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对学生进行综合考评。第一,当每学期的置换课程结束时,学生必须及时向分管教师提交置换课程的学习/实践总结报告或者是合作企业所提供的必要的证明,由管理学院指定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相关专家成立考评小组,对学生的置换效果进行评价,并对学生的置换课程打出成绩。第二,根据培养计划的要求,必要时学院可以结合学生提供的置换课程报告,组织答辩会,通过答辩来检验大学生对学习课程的掌握情况。第三,对到企业参加受训的大学生,学校需要为每名配备一名指导老师,对大学生在企培养进行跟踪管理,并根据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予指导,定期完善培养方案,开展有针对性地培养措施。

课程置换是培养从事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有利抓手,在完善课程体系设置的同时,还应站在院校、政府、企业、大学生四者不同的角度看问题。高等院校作为实施课程置换的主导者,应本着“社会需要什么人才,学校培养什么人才”的教学理念,来适应社会需求;政府作为实施课程置换的引导者,一方面应尽快地修订教学大纲和出台相应的教学指导措施,为高等院校实施课程置换提供总体规划以及制定课程体系,另一方面,要监督与激励高等院校在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中始终要坚持以培养实践能力为主,通过提供和传授给大学生必要的技能,从而使大学生能够掌握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的能力,增加大学生就业的砝码;企业作为实施课程置换的主体,应从合作共赢的角度去思考大学生培训为企业能够带来的潜在收益,积极配合高校开展工作,通过构建精品课程、中心师资库及教育资源共享等完善自身的情况下回馈社会;大学生作为实施课程置换的对象,要积极改变自身观念,主动接受和适应新的课程体系,积极地配合高等院校实施课程置换,努力将自己成长为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只有院校、政府、企业、大学生不断完善四者行为,才真正能够达到高校课程置换的目标,课程置换才能够为大学生自身成长与发展带来福音。

参考文献

[1]邵丽丽.新形势下以就业为导向的订单培养、校企合作就业模式探讨[J].价值工程,2012,(3).

[2]王德才,蒋凌云.实施课程置换的订单式教学构建金三角三方盈利校企合作模式[J].商情,2010,(6).

[3]单文平.关于对人力资源课程教学思想和方法的探究[J].时代报告(学术版),2012,(12).

猜你喜欢
人力资源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2020年国内翻译研究述评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让人力资源会计成为企业的“新名片”
新版C-NCAP侧面碰撞假人损伤研究
宝鸡:松绑人力资源
试论人力资源会计
寻找人力资源开发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