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对话——让儿童的灵性在课堂上飞扬

2017-02-07 03:35刘媛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16年12期
关键词:有效对话学习体验小学数学

刘媛

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中,基于学生的成长需要通过对话的方式实施教学,成为尊重学生学习体验理念下的有效实践。在观察线段的学习过程中,让学生经历操作活动,并在对话中生成用数学语言描述线段特征,并进一步形成尝试思考与探究的能力,是有效对话教学的成功实践。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对话;学习体验

对话教育理论提出者,巴西教育家保罗·弗莱雷曾说:“没有对话,就没有交流,也就没有真正的教育。课堂应该是对话的课堂。”基于这一理解,笔者以为应该将传统课堂上教师缺少启发的“独白式”的讲授变成师生平等的对话,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来表达,从而产生高效的交流。

对话教学理念是一种新型的教学理念。在这样的理念下,沟通、理解和创新才是教学过程所追求的;对话主体间视界、精神、理性、情感的融合、相遇、碰撞、交流才应该是教学过程中应该体现出来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给予了学生学会学习、思考、研究、创造以更为充分的重视,而不再只是满足于向学生的头脑中装知识。

基于这样的理解,笔者在教学中进行了实践,现以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59-60页例1和“想想做做”第1-5题为例,进行阐述。对于这一教学内容,笔者将3个教学目标确定了下来:(1)使学生经历操作活动,并对线段进行观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对线段的特征进行描述,能够将线段的条数数出来并将线段画出来;(2)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中将思考、探究的意识及能力逐步培养起来,同时对学生的空间观念进行发展;(3)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景中将学习兴趣培养起来,在学习活动中积极主动参与,对生活中的数学事实进行感受。其中,线段表象的建立是教学难点。

一、对话中引入,激发学习兴趣

师生之间的关系在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中的纽带为情感交流,而不再是知识传递;教师的作用为将火炬点燃,而不再是将仓库填满。课堂上需要给学生创设一个愉悦的学习氛围,拉近师生的情感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课的一开始,教师便出示了儿童喜闻乐见的谜语,猜谜语形象揭示了生活中常见的线。这样的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后面引出线段做了铺垫。

教师和学生对话,教师应当“蹲下身来”,保持开放、平和的心态。有效对话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和学生商议,而不是要求学生,将一个个指令发出来。有效对话的课堂,应当是其乐融融的。

环节一:导入猜谜“一根根,一条条,编织衣物少不了,有时直来有时弯,缝缝补补要用到”。(谜底:线)

在认识线段环节,教师通过下面四个问题,帮学生建立线段的概念:

问题1:请小朋友也像老师这样把线放在桌上,观察这根线,它的形状是什么样的?怎样做才能使这根弯弯的线变直呢?

问题2:像这样,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就可以看成一条线段。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新朋友——线段。(板书课题:线段)

问题3:线段长什么样呢?(PPT出示,如图1)

看,这就是线段,它是直直的,它的两端分别有两根短竖线,在数学上,我们把它称为线段的端点。

问题4:一条线段有几个端点呢?

最后提出要求:闭上眼睛,想一想线段是什么样的。这一步的目的是构建线段的表象。

环节二:找线段。

在学生的生活中,也有着许许多多的线段,让学生在身边寻找线段,是深化学生对线段认识的重要途径。笔者在课堂上向学生提出的问题是:老师手上的三角尺,它的哪里可以看成线段呢?两个端点在哪儿?

经过一段时间后,学生认识到三角尺的三条边都可以看成线段。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仔细观察教室里还有哪些物体的边可以看成线段,并与同桌交流。

课堂中,两点之间连接一条线段的内容是镶嵌在具体的情境中的,孩子们在兴趣盎然中不知不觉地领会和掌握。在课堂中,教师善于运用儿童化的语言,比如“线段和线段交上了朋友,形成了我们学过的图形,你们认识它们吗”。贴近孩子的语言让儿童感受到数学的可信、可用、可亲,让孩子乐于接受和表达,促进对话基础的产生。

二、对话中探究,彰显动态生成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地位在新课程理念下是平等的,唯一的区别是教师首先对知识的主体进行掌握,学生对知识进行掌握的前提是教师引导,二者属于两个主体,相互独立。教学内容是在教学过程中创造的,知识是在对话与合作中生成的。

比如,在找生活中的线段这一部分,教师和学生的对话逐步引导学生指一指、说一说。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学生在边看边说边指的时候,充分调动各种感官参与数学学习,也对后面自己寻找哪些物体的边可以看成线段并完整地叙述很有启迪。这样的有效对话,才使得后面学生的寻找和发言精彩纷呈。

环节三:数线段。

教师给学生一个图形,让学生去判断:它们各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在活动单上填一填。上来指一指正方形是由哪几条线段围成的?说说剩下的几个图形分别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

教师评价:三角形是由3条线段围成的,正方形、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都是几边形?四边形都是由(4条)线段围成的,五边形呢?六边形呢?十一边形呢?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几边形就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

环节四:折线段。

再给学生几个图形,让学生判断它们各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

然后给出新的问题:我们知道正方形是由4条线段围成的,现在老师将它对折,出现了一条折痕,谁来摸一摸,感觉怎么样?端点在哪儿?因此,这条折痕我们可以看作是一条____(线段)。同学们,你们能将和老师相同长度的线段折出来吗?拿出红纸试一试。那你能在蓝纸上折出一条比它长的折痕吗?那你能在蓝纸上再折出一条比红纸上的线段短的线段吗?

经过分析,学生就知道了线段有长短之分。

有效对话的课堂,师生形成了一个“学习共同体”。数学学习在“学习共同体”的双边互动作用下被提升为一个动态的“生成性”过程,不断探索、质疑、发现。在《认识线段》这一课里,在由两个点到三个点到四个点之间每两点连接线段和数线段的过程中,课堂是宽容的,学习是民主的。每个学生可以在课堂中发表自己的观点,在对错中辨析,在比较中体悟,充分享受以人为本的“数学养分”的滋润。

三、对话中交流,升华情感共鸣

现代教学论的理念要求我们一方面应该有课前预设,另一方面还应该将弹性灵活的成分开放地纳入。师生对话的源头为学生和教师平等、交流、合作,教师倾听、认可、接纳学生。对话中的交流,将换来学生主体性的凸显、创造性的释放、情感的共鸣。

环节五:连线。

给出一个情境并提出第一个问题:小兔急着回家,走哪条路最合适呢?为什么?(中间这条路是直的)

分析:小兔刚刚从这里走到这里,这两点之间的一段我们可以把它看作一条线段。那么这两个点之间可以画几条线段呢?拿出直尺在活动单上连一连。

然后提出第二个问题:小兔回家后,又来了两个好朋友,他们是谁?现在变成了几个点?那每两点之间画一条线段,你会画吗?别急,谁先来解释一下,什么叫每两点之间画一条线段?(任何两点之间都要画一条线段)三个点,每两点之间画一条线段,能画出——三条线段。

教师总结:刚刚我们分别将两个点相连,画出了1条线段;3个点每两点相连,画出了3条线段;4个点每两点相连,画出了6条线段,想一想,如果5个点每两点相连,会画出几条线段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在上面的课堂教学中,无论是折线段还是找出生活中的线段,学生都是从生活空间中发现线段,经历了将线段从现实中抽象出来的过程,体验了图形和世界的密切联系。“对话”在这其中将真切、生动的交往情境创设了出来,将学生真实、具体的体验平台构建了起来。“一个人长期在对话兴趣浓厚、对话关系众多、对话领域广阔、对话主题高雅的对话场景中会变得越来越乐观,越来越合群,越来越机智,越来越深沉,越来越成熟,越来越……”。人的发展在没有对话的情况下也就无从谈起。

将有效对话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行,我们要有这样的教学理念:学会倾听,不仅听其言,而且观其行,思其想。学会接纳,接纳奇思妙想,接纳错误,善于用慧眼识“真金”。学会欣赏,还学生表述他们想法的时空,让每一位学生畅所欲言。对话,是平等的、真诚的、创造的,数学教学富有理性之美,在其作用下,人文的光芒在数学教学中闪耀。在我们的课堂中充满有效对话,让儿童的灵性在课堂上飞扬!

猜你喜欢
有效对话学习体验小学数学
基于学习行为数据的在线学习时间规律探析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契合感知,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数学
走进文本,与文本进行有效对话
中职英语课堂中“有效对话”的研究
有效对话,构建灵动的品德与社会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