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对话,构建灵动的品德与社会课堂

2015-01-27 16:25董泉凤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15年1期
关键词:有效对话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

董泉凤

[摘 要]新课程要求教师不仅仅进行知识的传授,还要能够进行有效对话,与学生分享知识。这就要求教师自身需要有与学生的对话意识,并在尊重和理解学生认知特点与语言特点的基础上,与学生进行对话互动,让学生在对话中学习知识。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 课堂教学 有效对话

[中图分类号] G623.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3-063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对话式教学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关注。但从目前来看,品德与社会教学课堂中仍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教师是课堂的唯一“发言者”,学生仍然以“听学”为主;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有出入;课堂氛围比较沉闷等。因此,教师应注重进行有效对话,构建灵动的品德与社会课堂。

一、创建对话情境,吸引学生主动对话

为了进行有效对话,教师应创建对话情境,吸引学生主动对话。情境的创设应结合教材内容与学生认知实际。对话情境内容可以是生活情境,也可以是问题情境,但前提是为学生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自然主动进入学习状态。以学习小学品德与社会《从世界看中国》这一课为例。课前教师可以制作一个小视频,内容是关于一个主人公向外国小朋友介绍中国的情况。为了更贴合小学生的语言,视频中的主人公可以设置为动画人物,容易吸引学生关注。通过这个视频,可以顺利引出新课学习。同时,教师设计了一个问题情境,让学生产生对话欲望:“同学们,如果你是一名国际小导游,你会如何向外国小朋友介绍我们伟大的中祖国呢?”这一问题让学生产生了对话交流的欲望,开始主动与同桌进行交流。创设的问题情境既能调动学生对话,也同时转变了学习模式,让学生实现乐学转变。学生在具有意义的问题中进行有效对话,掌握相关知识,并产生自豪感。由此可见,对话氛围的营造非常重要。

二、注重有效对话,构建灵动品德与社会课堂

由于很多教师对对话教学理解不够透彻,因此简单地把对话教学当成“我问,你答”的形式。加上在这个模式过程中,教师的问和学生的答都是按照套路进行,毫无新意可言,更没有具体指向性和指导性,这样的对话是“无效对话”。教师应立足学生,选择恰当的方式,促进学生对话交流,使对话意义更为凸显。

1.引进生活内容,生成对话话题

从对话教学实践中发现,话题是对话教学的核心点。话题能够有效带领学生进入对话境界,促进师生、生生的有效互动。在这里,话题让学生产生对话欲望,而问题则牵引学生深入对话。因此,教师可以引进生活内容,促进生成对话话题,构建有意义和有价值的对话,让学生在对话中对品德与社会知识有所感悟、有所发展。以学习小学品德与社会《网络连接你我他》这一课为例。首先,我让学生观看一段有关网络在生活中的应用视频,让学生感知网络的伟大与在生活周边的渗透;其次,设计主题活动“网络真神奇”,生成对话话题。

生1:老师,我可以利用网络玩好玩的游戏,真是神奇!

生2:老师,妈妈下周带我去北京玩,她说怕没有飞机票,于是利用网络在网上进行订票,好神奇!不用出门就可以订票。

生3:老师,我经常使用网络观看动画视频,几乎什么动画视频都能找到,真神奇!

师:同学们说得都非常棒,网络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但是,我们也需要合理使用网络,如不能沉迷游戏(此时教师再次利用视频,播放一段关于某学生沉迷游戏,产生了严重的后果)。请同学们围绕视频文件,继续说说我们应如何利用网络呢?如何均衡网络与学习生活?

(生又开始对话讨论)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利用视频,引进生活内容,引出“网络真神奇”主题活动,生成对话话题;然后,再利用经典视频,引出要注意均衡网络生活与正常学习生活,以促进自身的健康发展(这个环节引发学生深思和进行对话)。在这节课上,话题从一个到另一个,紧扣教材,也增加了新意,让品德课堂灵动起来。

2.小组合作学习,促进生生对话

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促进生生之间进行对话,教师可以设计任务,分组合作,让学生进行对话探讨,从而生成知识。以学习小学品德与社会《父母的难处》这一课为例。我设计了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即让学生以组为单位,开展“看看父母有多难”的调查活动。每个小组可以自由选定调查方式、调查计划,最后选定小组代表进行口头陈述。学生接到合作任务后,开始进行对话交流,例如如何展开调查、谁负责文字记录、谁做代表进行陈述等。由于学生年龄较小,品德与社会教师还需要指导学生注意调查口气,礼貌性问题等。实践证明,学生都能融入小组合作,并主动进行对话交流,共同完成任务,取得很好的效果。

三、设计对话活动,提升对话教学实效

对话教学需要一定的平台。因此,品德与社会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设计对话活动,提升对话教学实效。以学习小学品德与社会《网络连接你我他》这一课为例。在教完内容后,我设计了主题辩论赛活动,让学生以网络利弊为辩论内容,展开辩论赛。针对辩论活动,我把全班分为正方(支持学生利用网络)和反方(不支持学生利用网络),展开辩论活动。同时,各方指定记录员记录对方的观点。在辩论活动中,学生热情对话探讨,发表自己的观点,真正构建了灵动的课堂。

总之,品德与社会教师应积极利用对话教学,构建灵动的品德与社会课堂。但是教师应注意进行有效对话,让学生围绕具有实际意义和价值的问题进行对话交流,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知识的吸收。

(特约编辑 熊叠丽)

猜你喜欢
有效对话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
精心设计,开辟品德与社会课新天地
小学品社课堂结合时事教学初探
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走进文本,与文本进行有效对话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