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明治维新以后中日文学交流的一个侧面

2017-02-10 16:24韩露
北方文学·中旬 2016年10期
关键词:聊斋志异翻译

韩露

摘要:明治时代以后,中日文学交流特别是日本对中国古典文学的关注虽然较之前的时代都要式微许多,但始终没有中断。通过对《聊斋志异》的翻译出版和翻案再创作这两个方面的调查梳理,揭示了从1887年首译本问世到21世纪的今天,每隔数年都会有《聊斋志异》的译本或是以它为底本的改作、再创问世。以《聊斋志异》为代表的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仍然是两国人民内心精神追求和情感诉求联系的纽带。

关键词:聊斋志异;日本近代;中日文学交流;翻译;翻案

众所周知,我国自古就有大量典籍传入日本,并影响至日本文学。中日文学交流源远流长,日本人从中国古典作品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但是,自明治维新以后日本人将学习的目光转向西方,举国上下,全盘西化,在这样的大环境里,中日文学交流也不可避免地遭遇挫折。日本学者松田穣在其所编纂的《比较文学辞典》“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条目中就明确指出,自日本明治时代以后,日本对自古以来给予其文学滋养和创作灵感的中国古典文学的关注度急剧地下降了,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而事实上,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可以说是一个例外,正如日本学者藤田祐贤在小学馆出版的《日本大百科全书》“聊斋志异”条目里撰写的那样:《聊斋志异》在青柯亭本出现的第三年就已经由船运入了日本,虽然出现了几篇“翻案”作品,但对日本社会产生令人瞩目的影响则是在明治时代以后,它的浪漫性和优秀的描写手法对日本的许多近现代作家及文艺界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甚至超过了在江户时代流行一时的另一部中国小说集——《剪灯新话》对日本文学的影响。

本文从中日文学交流的角度着眼,通过对《聊斋志异》的翻译出版和翻案再创作这两个方面的调查研究,来揭示出中日文学交流史上这一特殊的现象。

一、翻译出版

1887年,由日本汉学家神田民卫翻译的《艳情异史·聊斋志异抄录》被公认为是《聊斋志异》最早的译本。1903年作家国木田独步、1905年诗人蒲原有明也都发表了数篇译文。1906年,近事画报社出版了《支那奇谈集》,其中《聊斋志异》的译文占了三分之一。从1910年开始,记者柴田天马开始在杂志上发表《聊斋志异》的译文,并在1919年出版了选译本。1926年,与柴田天马同时代的作家田中贡太郎的译文作为《支那文学大观》的第12卷出版,后又为《世界大众文学全集》(1930)和《支那怪谈全集》(1931)所收录。

二战后,尽管日本整体走向是向美国看齐,但是,《聊斋志异》的翻译出版势头有增无减,“据不完全统计,战后50余年间,日本的《聊斋志异》各种选译、全译本不下几十种,数量是战前近二百年总和的数倍”,足见其翻译出版的盛况。笔者在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的网页上以“聊斋志异”和“蒲松龄”为关键词做过检索,发现20世纪的100年里,每个十年中都有其译本问世,可见无论时局如何变换,日本翻译出版界对《聊斋志异》都十分青睐,同时也间接反映出虽然在二战后日本社会的文化取向趋于多元,日本民众对《聊斋志异》的阅读热情一直未减。

文学作品的翻译工作本身就是为了满足一般民众的阅读需求的。普通民众对《聊斋志异》的喜爱程度可以通过调查其翻译出版的细节窥见一斑。笔者通过在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的网页上以“聊斋志异”和“蒲松龄”为关键词检索发现,从1887年首译本问世到今天近130年的时间里,有明进堂、近事画报社、玄文社、第一书房、北隆堂书店、同文社、改造社、博文馆、平野书店、三笠书房、文求堂书店、大学书林、光文社、新流社、养德社、东西出版社、创元社、角川书店、中央文艺社、三十书房、实业之日本社、平凡社、讲谈社、小学馆、浪速书房、小峰书店、盛光社、新人物往来社、学灯社、世界文化社、纪元书房、第三书馆、国书刊行会、日本图书刊行会、筑摩书房、岩波书店、明治书院、学习研究社、文艺社、明德出版社、偕成社、立风书房、白水社等50家以上的出版社出版过它的选译本、全译本或者是收有其中故事的书籍。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文库本”,这是一种小型平装书,便携且廉价,深受日本人的喜爱。从1952年角川书店出版了增田涉翻译的文库本《聊斋志异:中国的一千零一夜》至今,日本文库本的发行次数达十五次左右之多,极大地满足了民众的阅读需求。笔者还发现同一家出版社还出过不同的版本,比如平凡社就出过收录有《聊斋志异》译本的中国古典文学全集、中国古典文学大系、奇书系列、中国古典文学爱藏版奇书系列等不同版本。有些译本常常被多次重印,比如平凡社的中国古典文学大系第41卷《聊斋志异》(下)自1971年首次出版发行以来,到1994年的24年里一共被重印了14次。

二、翻案再创作

《聊斋志异》的读者群中,有一部分人是作家,他们没有停留在阅读和翻译的层面,或是以里面的故事作为自己创作的蓝本进行“翻案”,或是在《聊斋志异》的直接启发下进行了再创作。

明治时期(1868–1912),诗人、汉学家石川鸿斋(1833–1918)所作的《花神谭》(1888)和汉文小说《夜窗鬼谈》中的一篇《花神》(1889)都是基于《聊斋志异》的翻案。近代作家森鸥外的妹妹小金井喜美子1890年发表的《皮一重》是《画皮》的翻案。汉学家、文艺评论家、小说家、剧作家依田学海(1834–1909)的《小野篁》(1890)是《莲花公主》的翻案,作家宫崎三昧(1859–1919)的《仙术岩钻凿》(1897)是据《青娥》改作的。

大正时期(1912–1926),名作家芥川龙之介(1892–1927)亦从《聊斋志异》中获得了创作灵感,笔者收集中日学者的考证,发现共有以下七篇翻案之作:《仙人》(1915)、《酒虫》(1916)、《女体》(1917)、《掉头的故事》(1917)、《魔术》(1919)、《仙人》(1922)、《马脚》(1925)。

进入昭和时代(1926–1989)以后,太宰治(1909–1948)也以《聊斋志异》里的故事为蓝本,创作了《清贫谈》(1941)和《竹青》(1945)两篇作品,其中《清贫谈》1980年被选入了高中国语课本,一直沿用至今,成为日本高中生的必读篇目。

二战后,火野苇平(1907–1960)将《王六郎》、《画壁》等八篇重新改写、创作了《中国艳笑风流谈》(东京文库 1951)。相同的内容,后来又以“美女和妖怪——私版聊斋志异”(学风书院 1955)、“小说 中国艳笑物语——私版 聊斋志异”(河出书房 1956)的书名继续出版发行。法国文学学者、美术评论家、作家栗田勇(1929–)在《聊斋志异》的启发下创作了小说《爱奴》(三一书房 1967),其后又创作了相同系列的《爱奴的系谱》(双叶社 1968)和《神秘国度的爱奴》(新书馆 1969)。安冈章太郎(1920–)在早年考试落榜时通过阅读太宰治的《清贫谈》开始接触《聊斋志异》,并对作者蒲松龄产生了兴趣,后来将蒲松龄科举考试屡考不第的经历和自己的应考生活及扭曲的从军经历相结合,插入自己对过去的回忆,写出了小说《私说聊斋志异》(朝日新闻社 1975)。森敦(1912–1989)自称是“聊斋癖好尤为甚者”,其作品《私家版聊斋志异》(潮出版社 1979)由19篇短篇小说组成,每一篇都取材于《聊斋志异》。

到了21世纪,伴野朗(1936–2004)创作了《幽灵:私本·聊斋志异 中国怪异小说》(祥传社 2001),共有12篇翻案小说。小林恭二(1957–)在2004年也出版了自己的翻案之作、由54个取材于《聊斋志异》的故事组成的《本朝聊斋志异》(集英社 2004)。

通过上文对《聊斋志异》的翻译出版和翻案再创作这两个方面的考察梳理,不难发现,从1887年首译本问世到21世纪的今天,每隔数年都会有《聊斋志异》的译本或是以它为底本的改作、再创问世。明治时代以后,中日文学交流特别是日本对中国古典文学的关注虽然较之前的时代都要式微许多,但始终没有中断。以《聊斋志异》为代表的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仍然是联系两国人民内心精神追求和情感诉求的纽带。

注释:

松田穣編『比較文学辞典』「中国文学と日本文学」条目 187页,原文如下:“周知のように明治以降の日本の西洋文化、文明の摂取は古今にも類を見ない一奇観と称されるほどの速度であった。その反面伝統ある中国文学への関心は急激に倭小化したことは否めない。”

《聊斋志异》于1766年付梓,青柯亭本又称青柯亭刊本,是《聊斋志异》最早的刊本。

日语里“翻案”的意思是改写、改编、改作,和汉语“翻案”的意思不同。

原文如下:“日本には青柯亭本の出た翌々年にはすでに舶載されている。いくつかの翻案があるが、日本に与えた影響は明治以降に注目すべきものがあり、そのロマン性と優れた描写とが多くの近代·現代の文学者や文芸界に、江戸期における『剪燈新話』を凌駕する大影響を与えた。”

“支那”是对中国的古称,古代印度﹑希腊和罗马等地人称中国为Cīna,Thin,Sinae等,可能是秦国的“秦”的对音。佛教的经籍中作“支那”。“支那”这个词本身并无贬义。

王枝忠 近50年《聊斋志异》在日本的传播和研究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6期)

参考文献:

[1] 松田穣.比較文学辞典[M].東京:東京堂出版,1978:187.

[2] 日本大百科全書(24 りさ-ん)[M].東京:小学館,1994.

[3] 藤田祐贤,王枝忠.《聊斋志异》的一个侧面——关于它和日本文学的关系[J].蒲松龄研究, 1993年,Z1期.

[4] 藤田祐贤,雷群明.《聊斋志异》在日本(追补与订正)[J].蒲松龄研究,1995年,Z1期.

[5] 王枝忠.近50年《聊斋志异》在日本的传播和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6期.

[6] 石割透.芥川龍之介――初期作品の展開[M].東京:有精堂出版株式会社,1985:71.

[7] 関口安義,庄司達也.芥川龍之介全作品事典[M].東京:勉誠出版,2000:245.

[8] 高洁.芥川龙之介与《聊斋志异》[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2年, 01期.

[9] 張蕾.芥川龍之介と中国——受容と変容の軌跡[M].東京:国書刊行会,2007:102-103.

[10] 関口安義.世界文学としての芥川龍之介[M].東京:新日本出版社,2007:131-132,178,185.

[11] 野寄勉.小説家が好きな『聊斎志異』[J].アジア遊学, 2005/1.

[12] 安载鹤.日本近代以来《聊斋志异》的受容及其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0:28

猜你喜欢
聊斋志异翻译
《聊斋志异》:不一样的魑魅魍魉
《清史稿》灾异卷及《聊斋志异》的形象设定
STRANGE TALES INDEED
本科英语专业翻译教学改革与实用型翻译人才的培养
浅析跨文化交际
商务英语翻译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小议翻译活动中的等值理论
论《聊斋志异》的悲剧意蕴
《聊斋志异》与前四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