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安考古录》王叶衢原稿本与《海陵丛刻》所收本的特点

2017-02-12 08:22孙钰徐燕
文学教育 2017年23期
关键词:原稿海安考古

孙钰徐燕

《海安考古录》王叶衢原稿本与《海陵丛刻》所收本的特点

孙钰徐燕

《海安考古录》是民国以前唯一一部记载海安地域综合历史的著作,今知最早的版本是咸丰乙卯(1855)石麟画馆原稿本,六卷,分十四门,民国十一年(1922年),韩国钧列入《海陵丛刻》第十三种,约为四卷十一门。原稿本产生时间早,灌注了王叶衢强烈的尊重客观历史事实的精神,图文配合,《海陵丛刻》本行文简致,内容更为丰富,辨讹订误,实各有特点。

原稿本 《海陵丛刻》本 特点

《海安考古录》是民国以前唯一一部记载海安地域综合历史的著作,今知最早的版本是咸丰乙卯(1855)石麟画馆原稿本,民国十一年(1922年),韩国钧加以增删改订,收入《海陵丛刻》,列第十三种。两个版本差异较大,各有特点。

一.原稿本的特点

咸丰乙卯(1855)石麟画馆原稿本六卷,分十四门,卷一包括“建置沿革”、“建置”、“职官”、“官署”,卷二包括“疆域”、“水利”、“祠祀”、“寺观”、“古迹”,卷三“人物”,卷四“列女”,卷五“艺文”,卷六包括“碑记”、“撰述”,共辑录民国以前海安地域地理、政治、历史、文化资料数百条。海安历史悠久,但长期未单独置县,没有官修地方史志,即使在东晋安帝义熙年间、南朝宋泰始年间、唐中宗景龙年间短暂置县,亦未有地方综合史料记载。王叶衢用几十年时间,从《扬州府志》、《泰州志》、《东台县志》中辑录海安地域相关史料,成《海安考古录》六卷,于咸丰乙卯(1855)交石麟画馆付梓,是最早的海安地域综合历史著作,弥足珍贵。

王叶衢纂修《海安考古录》,灌注了强烈的尊重客观历史事实的精神。余榖序其书曰:“间有正信书之误者,要皆悉有可稽,并无臆断。”[1]第1册《序》,4陈笃庆序其书曰:“凡集中之所载,考其所信,考其所疑,考其所是,考其所非,莫不确凿不诬也。”[1]第1册《序》这在书中具体内容上也有体现,如卷一“建置·海安县”曰:

齐永明五年置永昌、海安二县。

按:府志载,唐景龙二年析置海安县,齐永明五年罢。齐“永明”,世祖年号;唐“景龙”,中宗年号。齐在唐前,府志如此载之,未之何据?[2]673不人云亦云,客观指出府志谬误。

原稿本六卷文字外,前有徐怀玉所绘《天文图》2幅、《四境图》4幅、《舆地图》16幅,分别描绘了海安旧时所属的吴地域对应的星图、海安地域地形图,以及咸丰年间海安镇实景,也包括对清以前海安镇地形地物之追忆。这些图与文字记载相互生发,使清咸丰及其之前的海安地域形貌历历在目。

二.《海陵丛刻》本的特点

《海陵丛刻》本四卷,分十一门,卷一包括“建置”、“水利”,卷二包括“寺观”、“祠祀”、“古迹”,卷三包括“人物”、“列女”,卷四包括“冢墓”、“禁令”、“艺文”、“杂记”。删汰了原稿本之“建置沿革”、“疆域”、“撰述”,将原稿本之“职官”、“官署”省入“建置”,将原稿本“艺文”、“碑记”中的大部分诗文编入卷一或卷二,并重新编订“艺文”,新增了“冢墓”、“禁令”、“杂记”。和原稿本相比,《海陵丛刻》本编排更为完善。首先,《海陵丛刻》本形成了四卷分记地域地理政治、人文景观、人物逸闻和艺文杂记的格局,结构更加清楚谨严。其次,《海陵丛刻》本每卷中的具体门类,编排也更为合理。例如,原稿本卷一“官署”下,列有“异姓祠”、“延生堂”、“放生池”,是僧人若水分别为木主无归者、残疾失所者建造,为水族丛聚挑浚,皆在西寺内外,属西寺的组成部分,具有民间公益性质,《海陵丛刻》本调整入“寺观”一门,归类显然更为得当。

与编排完善相应的,是行文的简洁。例如,原稿本卷二“祠祀”下依次列有“文昌楼”、“刘猛将军庙”、“德星庙”、“痘神祠”、“三元宫”、“吕祖楼”、“土地祠”、“五神庙”、“都天庙”、“百子楼”、“祖师观”、“三茅宫”、“玉皇阁”、“东岳庙 ”、“ 泰 山 庙 ”、“ 凤 山 ”、“ 龙 王庙”、“大圣殿”、“张仙祠 (在西寺大殿东)”、“张仙祠(在西寺后楼)”、“祠山殿”、“宋三先生祠”、“范文正公祠”、“文信国公祠”、“胡安定公祠”、“报德祠”、“报德坊”、“忠爱堂、”“安攘堂”、“生荣堂”、“瞻云堂”等,“寺观”下依次列有“准提菴”、“十方禅院”、“东寺”、“永兴菴”、“送子观音楼”“玉山禅院”、“观音楼”、“观音菴”、“地藏殿”、“三官殿”、“三清殿”等,“古迹”下依次列有“羽化姜公塔”、“御史桧”、“禅洞”等;“泰山庙”下曰:

在凤山之巅,祀碧霞元君。[2]69

“凤山”下曰:

在镇东北。土山一座,一名玉山,一名凤凰山。高三丈,周百步。山前蹊路环绕轩翔,傍山为桥,昂首巽方,形势似凤,故名。一云旧有凤集其上。上建玉山禅院、文昌楼、观音楼、地藏殿、三官殿、羽化姜公塔、禅洞、大圣殿、三清殿、刘猛将军庙、德星殿、准提殿、宋三先生祠、胡安定公祠、报德祠、报德坊、忠爱堂、安攘堂、生荣堂、瞻云堂、节孝总坊、书院诸胜迹。山麓建碧霞宫。[2]693

“报德祠”下曰:

在凤山麓,祀明海防兵备副使刘公景韶生像。公亲冒矢石,肃清鲸海。他祠像俱不存,惟兹山俨然如在。(府州志)[2]694

“报德坊”下记曰:

在报德祠前,为刘景韶公立,今废。[2]694

“忠爱堂”下记曰:

在报惠祠左。[2]694

“安攘堂”下曰:

在报惠祠右。[2]694

《海陵丛刻》本卷二“寺观·凤山”下记曰:

镇东北。土山一座,一名玉山,一名凤凰山。高三丈,周百步。山前蹊路环绕轩翔,傍山为桥,昂首巽方,形势似凤,故名。一云旧传有凤集其上。山祀碧霞元君。山麓为安定祠及海防白川刘公遗像祠。[1]第1册卷二,10

后顺序列有“玉山禅院”、“观音楼”、“文昌楼”、“地藏殿”、“三官殿”、“羽化姜公塔”、“禅 洞”、“大圣殿”、“三清殿”、“刘猛将军庙”、“德星殿”、“准提殿”。又,“祠祀”一门下,顺序列有“宋三先生祠 ”、“ 范 文 正 公 祠 ”、“ 文 信 国 公祠”、“胡安定公祠”、“报德祠”、“报德坊”、“忠爱堂”、“安攘堂”、“生荣堂”、“瞻云堂”等。“报德祠”下所记相沿不变,“报德坊”、“忠爱堂”、“安攘堂”下分别略为:“在祠前”、“在祠左”、“在祠右,今并废”[1]第1册卷二,27-29。

两相比照,《海陵丛刻》本分别以凤山、报德祠为核心,罗列上下前后的建筑,较原稿本相对随意的编排,不仅意脉清晰,而且行文避免了重复,简洁又内容详细。

实际,内容详赡是《海陵丛刻》本另一突出的特点。这首先表现在记载详实,事实清楚,如前“安攘堂”下所记,补充交待了“忠爱堂”、“安攘堂”也已废弃的现实情况。再如,“古迹·桃坞”下,原稿本记曰“城之南,沿河濠多植桃柳”[2]699,令人不禁疑问:桃柳并茂,缘何谓之桃坞?若谓之柳坞,可否?谓之桃坞,乃桃比柳盛乎?《海陵丛刻》本则云“即南城河河畔数里桃花,足堪游赏,惜乎荣枯无常。嘉庆初,少府朱积补植之,更盛于昔,今又净尽矣”[1]第1册卷二,34,是非因果,娓娓道来,明白畅达。其次,《海陵丛刻》本对原稿本内容多有补充,不仅新增“冢墓”、“杂志”、“禁令”诸门类,新订“艺文”一门,而且原有门类的内容也有增补,例如,在原稿本卷一“职官·书院山长”人员名单的基础上,增列陆灌森、万德基;“人物”一门,增“忠烈”一目,下列何锡恩、徐晓峰。

《海陵丛刻》本也继承了王公原稿本求真尚实的精神,不仅对府志、州志等所载多有考订,而且对《海安考古录》自身内容亦有订正。前者如卷四“冢墓·张符骧墓”末,附“按”曰:“《东台志》又云符骧墓在噇口庄,误。”[1]第3册卷四9后者如“海安巡检司”下,原稿本记有:

巡检员下俸钱银三十一两五钱二分。皂隶二名,每名工食银六两,共银一十二两。弓兵十名,每名工食银一两八钱,共银一十八两。岁支俸工银六十一两五钱二分。(州志)[2]680

《海陵丛刻》本改曰:

俸银三十一两五钱二分,养廉银六十两,内扣公费银两不等额。设皂隶二名,弓兵三名,每名每年工食银六两,共计三十两。[1]第1册卷一,3

诸如此类,不胜枚举。遗憾的是,《海陵丛刻》本刊落了徐怀玉所绘的20余幅图。

综上所述,《海安考古录》王叶衢原稿本与《海陵丛刻》所收本各有特点,互为补充,宜相参看。

[1]韩国钧.海陵丛刻.第十三种.海安考古录[M].民国十一年刊本.

[2](清)王叶衢.咸丰古海陵县志[M].中国地方志集成·江苏府县志辑.第53册.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

(作者单位:南通大学文学院)

2016年南通大学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海安考古录》王叶衢原本与《海陵丛刻》所收本比较研究”(2016136),2015年度江苏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海陵丛刻》整理与研究”(15ZWA001)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原稿海安考古
十大考古发现
考古出乎意料的几件事
朱自清不肯马虎
Child Vaccines and Autism
三星堆考古解谜
福建省海安橡胶有限公司
“考古”测一测
网印制版原稿的选择与设计
海安:联手开展“双随机”执法
“中央圖書館”所藏甲骨文字原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