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图像学”分析《客使图》
——高中美术鉴赏课方法的再思考

2017-02-14 13:19纪智
国画家 2017年2期
关键词:壁画绘画图像

纪智

利用“图像学”分析《客使图》
——高中美术鉴赏课方法的再思考

纪智

中国古代墓葬中的画像是人物画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的方面很多。墓葬壁画在很大的程度上反映当时的历史背景和社会风尚。美术鉴赏课基本上都是从这个角度去阐释,将美术只是作为一门单独的学科,而本文针对的是关于视觉文化分析,它将有助于加强学生的视觉文化修养。在此本文并不着力于对特定视觉文本内涵的解释,而是试图教会学生独立解析视觉文本的传播内容和传播方式。把理论建立在例证分析的基础上,并不是针对专业学生的深奥理论,而是针对新读者的入门教程,因此力求将复杂的概念解释得简明、轻松。教学生如何去“看”,本文的某些方面反映了“实用批评”倾向,主张用自己的眼光对视觉文本进行密切主动的仔细观察。希望能参与其中,体会视觉文化分析的乐趣和意义。

我们生活在一个视觉的世界。周围有着越来越复杂的视觉图像。除非学过如何解读这些图像,否则我们永远是视觉文盲,而这是现代人无法容忍的。在解读图像的过程中,其实图像的意义在解读的过程中被耗散了,其中有多少是我们认为来自“现实”的东西实质上仅仅是来自我们习得的绘画惯例?

利用“视觉图像”这种方法来解构中国传统绘画,墓室壁画更多的是“象征”,更像是一种“偶像崇拜”,偶像崇拜者试图寻找到一个中间地带。否定二元对立,反对“不是/就是”这种非此即彼的观点,更为准确的应该是折中的立场。采用旧柏拉图主义的观点认为图像以某种方式反映了原型。举湖南陈家大山出土的战国帛画为例,墓主人的形象反映了她的部分存在:这幅帛画与她本人不是完全一样的,但在某种程度上,在某个方面,是她或她的一部分。这就是艺术神奇的神奇之处,是它的力量所在。

其实,我们需要的是绘画欣赏模式,这个模式有助于我们从不同层面上去理解绘画,尤其是那些未曾见过的作品。幸运的是能找到这种欣赏模式——“图像学”,虽然有的时候被称为“肖像学”,该办法有助于我们从各个层面上研究艺术作品的主题。与图像学有关的著名人物是欧文·帕诺夫斯基。根据他的说法,图像学是艺术史的一个分支,关注的是艺术作品的主题和意义。他认为艺术作品有三个层面或“层次”意义。为了解释这个问题,本文将以章怀太子墓壁画《客使图》为例,从三个层面去解读。

章怀太子李贤(654—684),为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次子,唐高宗李治第六子。史载其:“容止端雅,高宗深所叹赏。”曾于永徽六年(655)封潞王,龙朔元年(661)改封沛王,咸丰三年(672)封为雍王,上元二年(675)被立为皇太子,并令其监国。永隆元年(680)因见忤于武后,被废为庶人,次年十一月徙往巴州,684年被迫自杀,葬于巴州。李贤死后,则天皇帝又追封为雍王;中宗神龙二年将其迁葬乾陵陪葬;睿宗景云二年追谥为章怀太子。章怀太子墓壁画是目前已发掘的唐墓中保存最为完好、内容也最为丰富的墓室壁画之一。

《客使图》题材并非唐人所创,最早可以追溯到江苏徐州铜山洪楼画像石,这幅画像描绘了墓主会见胡人的场面,有主、宾和引导来客的礼官,可以看作是《客使图》早期的版本。山东青州傅家北齐墓葬中出土一幅画像描写了墓主接见栗特(Sogdian)使者的场面,延续了洪楼画像“墓主、礼官、胡人”的人物组合方式。《客使图》在唐代也不是一种独一无二的作品,如阎立本的《步辇图》、乾陵61尊番王石像均在一定程度上与之有共同性。这更加印证了文章一开始阐述的观点,就是“偶像崇拜”,统治阶级在向人们表达权力,而这未必是“写实的”,太子李贤生前与死后身份地位经历了几次大起大落的变化,虽然其身份、地位只是雍王,但他毕竟是高宗和武则天的亲儿子,曾被立为太子,身份的变换特殊性,其壁画的规格必须留有一定的余地,只能采取多样性和不确定的手法来处理,这就是“折中”。而这种不确定性的历史因素并非本文的重点,主要还是以图形学的系统来分析解构画面,揭示文本的意义。

在第一个层面上,我们能确切地说,三个穿唐朝官服的官员在接见三个外国使节。用我们已有的知识层面去理解这样一幅壁画,同时我们从这幅壁画所表达的意义层面上来理解这个动作,我们能感觉到这是一个友好的肢体动作,三名外邦使节表情上没有唐朝官员淡定,用我们现在的语言来表达就是有些紧张,感觉唐朝官员在聊天,而他们只能在旁边等着。如果再仔细观察一下,两个等级较高的胡人双手作揖,弓背等候。有趣的是在章怀太子墓中发现两幅《客使图》中均有一名唐朝官员背冲观者,三人交谈状,从动态上我们能猜测到马上就要召见使节,官员在嘱咐相关礼节。

这里有三点我们需要强调。首先,我们刚才所做的分析一点也不困难,并不需要以艺术史或艺术理论为基础,只需要常识。其次,我们仅是从文本自身所展现的内容出发,并没有参考同时期的壁画和汉代画像石、画像砖以及时代背景,甚至也没有查明“外邦使节”身份,当然这是现在研究《客使图》主要的切入点,在本文中不详细讨论。我们只是欣赏画面,仅凭这幅壁画本身来了解它的意义。我们通过训练获得这种方法,并使它结构化,能适用于其他绘画。尤其是将这种观察系统运用于新的或者迄今为止还不熟悉的作品中,让我们在欣赏作品时能有更多的收获。

设想一幅“具有神秘色彩的绘画”展现在我们面前,事先,我们对其一无所知,而手头又没有博物馆的标签或画廊的目录,只能从视觉上依靠这幅“具有神秘色彩的绘画”自身所展示出的内容来欣赏它。

当我们第一次解读绘画时,我们可以简单地询问它所展现的是什么?例如以《客使图》为例,首先是一幅人物肖像画,被画者是男性,中年,至少他们看上去表情比较凝重,我们可以估计人物画被画者的年龄,就像我们在火车上估计坐在我们对面的人的年龄一样。画面中他们的头发是黑色的,前面三个男人的发型和帽子穿着都是一样,后面的三个人发型一人一个样子,包括衣服。这六个人的脸上表情是否有皱纹、笑纹或者还很年轻,同样有松有紧,表情上,本地官员明显比外来的轻松许多。同样面部的五官特征我们也能猜得出他们的种族,画面中三名外邦来的使臣,高鼻深目,眉毛浓重,嘴唇丰满,脸型极具棱角,穿的衣服具有游牧民族的特点,穿的鞋正是现在比较流行的“一脚蹬”,行动方便。正如在火车上观察一个陌生人一样(我们已经那样做过),仔细观察他们在视觉上展现出来的每一个线索。这真的只是视觉上的观察工作,被观察的内容就摆在我们面前。我们应该先看看这些被画者,他们的姿态和神情表达了什么?再看看背景,它是如何帮助我们加深对被画者的认识的。背景是一片田野还是空无一物?是城市景观还是室内一角?这些展示出来的信息迹象全部有助于我们建立印象。在美术鉴赏课上,通过眼睛的观察,让学生捕捉到这些“迹象”从而解读绘画信息。

其次,为了采集更多的知识和信息,我们应该估计一下绘画所描述的年代、时期,甚至具体绘画的年份。运气好的话,我们能估计出绘画中体现的年份。然而,更容易估计的是所处的季节。同样再进行微观的分析,我们能够识别绘画处于一天中哪一个时光。当然明和暗是白天和夜晚最好的表示。欣赏一幅绘画,在许多方面就像透过窗户看待世界一样。视觉世界无处不在,等待着我们去解读。

最后,绘画也可以描绘一个特别的时刻。可以是一个戏剧性的时刻,就像海上经历暴风雨之后的宁静。绘画很难表达时间的推移,所以传统绘画作品通常描绘一个特定的瞬间。

我们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了查看绘画的内容而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首先从总体上去把握,然后把注意力逐渐转移到具体的和特定的细节上。我们建立的是一种简单的、逐层深入的系统:一、绘画的类型或“风格”;二、中心的或者基本的主题;三、特定场景的位置或环境;四、作品所描绘的历史时期;五、作品所展示的年份或季节;六、作品描绘的一天中的时光;七、作品捕获的特定的瞬间。这些单独拿出哪个环节来都不是令人难懂的。这是一套初始方法,但在目前的欣赏绘画时,究竟有多少人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呢?这又引发了进一步的论证。首先,这种简单的方法迫使我们从细节上主动地去观察一幅绘画,积极地去审视它,而不是仅仅是简单地顺便看看。其次,它使我们将注意力放在绘画本身的视觉内容上,而不会依赖于附注或者录音解说。文本优于语境。再次,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分析特定绘画的简单的、先于书面的解决方法,同样也适用于处理一般的绘画。毕竟,这是一项视觉修养练习,而不仅仅是视觉的记忆。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鼓励我们去独立审美,这是当今美术教育的目标。到最后,我们会对自己的观察能力感到更加自信。

猜你喜欢
壁画绘画图像
敦煌壁画中的消暑妙招
敦煌壁画中的消暑妙招
巧用图像中的点、线、面解题
有趣的图像诗
壁画上的数学
北朝、隋唐壁画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遥感图像几何纠正中GCP选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