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德育中班级管理的策略研究

2017-02-15 16:20
名师在线 2017年20期
关键词:集体德育班级

姚 艳

(江苏省启东实验小学开发区分校,江苏启东 226200)

引言

《小学德育纲要》明确指出,教师要“教育学生知道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要热爱集体,关心集体,培养集体意识和为集体服务的能力。在集体中团结、谦让、互助、合作,关心他人,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学习做集体的小主人”。作为一名班主任,在实际工作中应该如何将德育渗透班级管理之中呢?下面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将德育渗透进学生日常生活,努力提高学生思想认识

1.学生一举手一投足间的素养

从早晨学生踏入校门,见到老师的那一刻,教师就应该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老师早”,有的学生对于自己班级的教师很热情,对于校内的其他班级的教师视而不见,这是不行的。一个有教养的学生,对于不认识的教师也应该行礼,或者打招呼、点头微笑等,这是学生的基本礼仪。进入校门,对校内的清洁卫生要关注,看到地上的垃圾要捡起,送入垃圾桶,不能避而不见,见而非见,自欺欺人。值日生担负着全天的卫生巡查任务,管理着室内室外的卫生,见到垃圾随手捡一捡,既体现了同学间的互助友爱,又维护了环境安全卫生,还体现了自己的主人翁意识,何乐而不为呢。学校是自己的学校,班级是自己的班级,作为班级的一份子,学校的一员,有义务、有责任维护好学校形象,让校园环境因自己而清洁、美丽。

2.班级常规的管理

什么时候最能体现一个班级的精神面貌,那就是升国旗、做操、午餐的时候。升旗仪式的时候,有的班级孩子表情凝重,神情认真;有的班级孩子,塌腰驼背,眼光乱飘。做操的时候,有的班级队伍整齐、鸦雀无声,集体纪律性强;有的班级,孩子吵吵嚷嚷,交头接耳。吃饭的时候,有的班级的饭桌干净整洁;有的班级垃圾乱扔。学校对于班级管理经常用荣誉性质的“流动红旗”来鼓励学生为自己班级争光,班主任要紧抓班级常规,利用孩子对集体的归属感、荣誉感,激发孩子的自律,使学生的言行符合班级规范,符合《小学生守则》要求[1]。

班主任对学生的常规要求要做到,言出必行,一抓到底。抓站姿、抓坐姿,要求身正腰直;抓读书和写字姿势,要求学生手到、眼到、口到、心到。说几时检查家庭作业,就几时检查,让学生感到教师说话算数,言辞铮铮。当然对于做出的承诺,教师也要守信。比如,教师承诺学生单元测试优秀的,奖励练习本子,帮助了同学,做了好人好事的,有优先选择图书的权利。教师不能吝啬表扬与鼓励,对自己说出的话,要言出必行,诚实守信。教师的一言一行是孩子无形的榜样,教师诚信,孩子也会向诚信靠拢,教师正直,孩子也会向善,教师乐于助人,孩子也会受其影响,关爱同伴,互助合作。

班主任对学生的常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在平时。随着教师要求的不断加强,学生自控能力也不断增强,他们在集体中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情,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坚决不能做。孩子逐渐由他律转为自律,班级秩序变得有序,班级常规渐渐形成。

二、抓学生的思想建设,多表扬少批评

表扬与批评是一把双刃剑,运用得恰当,学生的积极因素就会像原子裂变一样发生连锁反应,运用不当,会导致意想不到的后果。对于学生的思想建设,教师要善用表扬,慎用批评,用表扬激励学生进步、向善。

有人说,表扬是让人进步最快的一个方法,确实如此。比如,一次上课铃响了,一些学生还在吵闹,丝毫没做好上课准备。这时候如果点名批评,有的学生可能会幸灾乐祸。最好的办法是点名表扬几个坐得好、文具书本都准备好的同学。此时无声胜有声,其他学生便会仿效,一瞬间,教室就安静下来了。这是班级管理的技巧,也是表扬的技巧。这样,用表扬某个学生道德品质、思想行为上的积极因素,去影响和克服其他学生中存在的消极因素,寓批评于表扬之中,大家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教师要做有心人,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学习进步的、字迹认真的、积极答题的、主动帮人的、为班级争光的这些都要表扬。表扬会促使学生积极向上,使班级焕发勃勃生机。

当然,对于确实做错事情的学生,教师要一针见血地指出来,刚柔相济,摆事情、讲道理,告诉孩子不当做法可能产生的后果,引导其提高警惕之心。批评是为了让学生改正错误,指引孩子走向正确的道路。批评时话语的严厉程度,要以学生的个别差异而定。对于不常做错事的,教师态度要和蔼一些,用温和的声音提醒即可;对于自尊心强的学生,教师要观其表情,视其心情决定严厉还是和蔼。把握好度,以不伤害学生自尊心为前提,开展批评教育。对于屡教不改的学生,教师可以反其道而行之,这样的学生,严厉批评是没有多大效果的,因为他们听教育的话听多了,有的已经产生了“抵抗力”,教师可以转变态度,与学生拉拉勾,做好朋友,从朋友的角度提醒其正确做事,引导学生设身处地想想后果,从而提高思想认识,也可以与其家长配合,共同教育好孩子。

三、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形成良好班风

正确的舆论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对班级每个学生都有约束、感染、激励的作用。谈话活动、思想品德课、各种竞赛、家长会、少先队活动等,都能指导学生的思想,对学生德育实施具有促进与指导作用。

例如,在晨会“我是一个正直的人”中,要求学生说一说自己做过哪些好人好事,看到歪风邪气自己是怎么提高认识的。学生们在相互讲述、相互倾听中,不断剖析自己、分析自己、了解自己、认识自己。在交谈中,理解了正直、良知的重要性。

在班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通过看视频、看图片、听演讲等活动,使学生深刻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懂得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初步树立价值体系,教育学生要做好人、做好事。好品德的形成,功在平时的点点滴滴,功在好思想的引导。

在各种竞赛中,学生们争先恐后报名参加,为班级争光。有音乐才能的,报名唱歌;有书法才能的,参加现场书法竞赛;有美术才能的,积极参加绘画比赛;有体育才能的,展现自己的田径水平、篮球技巧。竞赛需要积极情绪参与,需要意志努力和自信心。学生通过竞赛展现自己魅力的同时,班级的凝聚力、向心力也更强了。

少先队和家长会等活动,都是以正确的舆论导向为指引,引导家长积极为学生的成长出谋划策,引导孩子爱祖国、爱家乡、爱学校、爱班级。

此外,教师还要善于发现典型现象,引导学生评价,形成“好人好事有人夸,不良现象有人抓”的风气。班干部要各负其责,使班级事情样样有人管,事事有人问,每天的门窗有人关,桌椅有人打扫,有困难的学生有人帮扶。班主任在管理班级的同时,更要教给学生怎样做人,怎样与人交流、与人相处,怎样获取别人的信任等。

结语

总之,在小学班级管理中,教师要紧抓学生的思想品德建设,多表扬、少批评,并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正确舆论导向,使之形成良好的班风,使文明之风在班级盛行。

[1] 王运抗.小学班主任如何有效实施德育管理[J].教育现代化,2017,4(22):238-239+246.

猜你喜欢
集体德育班级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我为集体献一计
班级“四小怪”
班级英雄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警犬集体过生日
动物集体卖萌搞笑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