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课堂学案导学模式的应用研究

2017-02-15 17:32陈建华
知音励志·社科版 2016年10期
关键词:学案导学高中物理教学

陈建华

本文探究了学案导学模式在高中物理课堂中应用的实际效果,在具体的分析中,采用问卷法、访谈法等策略展开,并选取本校A、B两个班作为教学试验班级,展开对比教学实验,在A班的教学中,采用学案导学模式,在B班的教学中,则采用传统的讲授法,通过1个学期的教学后,对两个班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统计整理,结果证实:在学习兴趣、自主探究能力、期末考试成绩等各项指标的综合对比上,A班均显著优于B班,由此证明了采用学案导学模式构建课堂教学流程,对于高中物理学科教学质量的正向促进作用。

【关键词】学案导学;高中物理教学;教学对比

1 学案导学模式概述

学案导学,是一种以学案为教学实施媒介,以教师指导为辅助,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导,在师生共同合作情境下,完成课程学习任务的一种教学形式。一般来说,学案导学实践的基本过程大致为:教师编订学案教材——学生根据学案内容进行课前预习——师生共同合作进行课堂讨论学习——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疑难点进行答疑——在教师引导下完成学业总结。新课标背景下,构建一种科学有效的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并将其引入高中物理课堂,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学案编订能力,学案教学实践能力的提升,有着积极的意义。

2 学案导学模式教学应用分析

2.1 教学对象

为验证学案导学模式对于高中物理教学的实效性,特采用教学对比实验的方法,选取本校A班和B班两个教学班组织教学。两个班学生的人数均为40人,且在性别、年龄、物理学习能力、学业成绩等方面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1),因此,教学实验具有统计学可比性。

2.2 教学方法

在具体的教学设计中,以A班为实验班,B班为对照班,其中,A班的教学中,采用学案导学模式组织,而B班的教学中,则采用传统的讲授法组织。经过1个学期的教学实践后,教师采用问卷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对两个班学生的物理学习效果进行统计,评价指标包含:物理课程学习兴趣、自主探究学习能力、期末考核成绩等,通过定量对比,验证学案导学模式对于物理课堂教学质量的促进价值。

2.3 教学实施

现以人教版高中物理课本选修3-2课文《楞次定律》为例,阐述具体的教学过程。

2.3.1 课前预习

在课前环节,教师先对学情、教情进行了摸排,发现实验班学生的学习基础层次不齐,因此,教师将全班同学分为A(优生)、B(中等生)、C(学困生)三个层次,为每一个层次的学生设计了预习学案,并制定了不同的学习目标,例如,A层次学生的学习目标为:能够掌握“来拒去留”现象的本质是能量守恒定律在电磁学中的体现。B层次学生的学习目标为:能够理解楞次定律中的因果联系,并懂得“阻碍”二字在定律中的内涵。C层次学生的学习目标为:能够通过学习和观察,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由于A、B、C三个层次学生的课前导学预习案均不相同,因此,能够使学生的课前自学做到有的放矢。

2.3.2 课中讨论

在预习结束后,教师收集了三个层次学生在导学预习中的主要疑难问题,在此基础上,组织课中讨论。由前文所述,学案导学模式的精髓在于:课堂教学中,师生通过讨论交流的方式完成学习,以此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而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则采用分组实验探究的方法,将全班同学按照A、B、C三个学习层次分成若干小组,并为每个小组分配了针对性的讨论探究式学习内容。例如,A层次小组的学习内容为:根据学案上的说明,自主设计楞次定律验证实验,探究N极插入、S极插入、N极拔出、S极拔出四个过程中,感应电流、磁场的变化规律,并撰写实验报告。B层次小组的学习内容为,观看楞次定律的验证教学视频,总结闭合螺线管内磁场的类型,并探究实验中,谁在阻碍?阻碍了谁?怎样阻碍?能够停止阻碍?等几个问题。C层次小组的学习内容为:在与老师的互相探讨中,学习运用右手定则判定感应电流的方向。

2.3.3 课后分享

当三个层次学生的学习结束后,教师以课前设计的学案为依据,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总结,同时,让各小组根据自己探究的内容,撰写探究性报告。当然,上述过程中,教师也需要进行适时地指导,但指导的策略也以“差异化”为原则,例如,A层次学生的指导原则为“放手探究,自主总结”,B层次学生的指导原则为“适当指导,互相总结”,C层次学生的指导原则为“重点指导,讨论总结”,最后,将所有小组在学案导学模式下的学习成果汇总起来编订成册,纳入物理学案体系中。

2.4 教学结果

在1学期的教学结束后,教师对两个班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在“学习兴趣”维度上,实验班学生表示对“物理课程感兴趣”的占比达81.2%,对照班学生仅为55.3%;在“自主探究能力”维度上,实验班学生的评定分值为9.23分,而对照班学生仅为4.65分;在“期末考试成绩”维度上,实验班学生的平均分为87.3分,而对照班学生仅为66.5分。通过上述数据可知,实验班的教学效果要显著优于对照班。

3 学案导学模式教学应用反思

3.1 注重学案编写的“适用性”

学案,是高中物理学案导学模式实践的基础。在学案材料的编写中,教师应以“适用性”为原则,开展相关的编订活动,具体来说,在学案编寫活动中,应注重学生的参与性。学生始终是学案导学中的学习主体,因此,在编写学案的过程中,教师应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在本文的实践中,教师便将实验班学生划分为三个层次,并将他们通过学习获得的成果纳入学案的编订中,从而使已有学案得以不断完善和优化,更适应学生的“学习口味”,从而实现教学的有的放矢。

3.2 强调教学实施的“灵活性”

导学,是高中物理学案导学模式实践的内涵。在具体的导学过程中,教师应采用灵活性更强的方法组织教学。而其中的核心思想应为:以学案内容为依据,根据所教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实效性高、兴趣点多、探究性强的导学过程,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在本文的实践中,教师设计的“层次差异化”教学模式,便是一种在普通学案导学基础上,更为深化的教学策略,通过实践证实,具有很强的实效性,建议在今后的教学中,予以推广。

参考文献

[1]唐淑红.新课标视野下“导学案”教学模式的冷思考[J].新课程研究旬刊,2013(04):108.

[2]孙军华.“学案导学”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才智,2012(09):172.

作者单位

江西省上饶中学 江西省上饶市 334000

猜你喜欢
学案导学高中物理教学
职高数学教学中设计使用学案导学教学法初探
基于自主学习的初中化学“学案导学”实践研究
高考新政策下高中物理教学高效课堂初探
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
“学案导学”之我见
浅析数学方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体现
多媒体课件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初中数学教学中学案导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