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CI标准在患儿口服用药规范性中的应用

2017-02-17 16:47邱淑娴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17年1期
关键词:医嘱口服服药

邱淑娴

【中图分类号】722.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17)01-0-01

国际医疗卫生机构认证联合委员会JCI的理念是在患者安全与服务质量方面持续改进[1]。JCI认证是医疗机构走向国际、参与国际竞争的通行证之一[2]。在应用JCI标准指导临床实践中,护士通过不断总结、分析和完善,有效地提高护士工作的积极性参与临床护理管理。口服给药是最常用、最方便、经济、又较安全的给药方法,药物经口服后被胃肠道吸收入血,可起到局部治疗作用或全身治疗作用。患者能否严格按照医嘱按时、按量以及采用正确方法服用口服药,对药物疗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3]。护士作为口服给药的直接执行者,风险暴露概率最高[4]。患儿因为年龄特点、疾病特点不能自行服药,须在家长或医护人员的协助下服药,患儿易发生服药剂量不准确、服药方法不正确、服药时间不及时、漏服多服药物等问题降低了患儿口服用药治疗的有效性,增加了患儿的用药安全隐患,导致对护理工作的不满意。从而引起不必要的纠纷。自2015年12月1日起,儿科将JCI标准应用到规范患儿口服用药管理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選取2015年11月1日~12月31日在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新区分院住院患儿作为研究对象,2015年11月患儿160例,其中男性86例,女性74例,年龄6个月~6岁。2015年12月患儿160例,其中男性84例,女性76例,年龄6个月~6岁。2015年11月和12月患儿在性别、年龄、服药剂型、服药时间、方法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

1.2 方法

从2015年12月1日起,儿科护士按照JCI标准科内讨论、制定、规范、改进服药流程,具体方法如下。

1.2.1 计划

讨论本院儿科口服药管理存在的常见问题:①患儿入院前在门诊开的口服药带入病房在无医嘱的情况下自行服药,医护人员未重视患儿用药情况导致滥用药物。②患儿家长在外院开药或药店自行购药,药品的质量无法保证会导致安全隐患。③护士发放药物时未观察患儿服药到口,患儿家长时常忘记服药或自行停药影响治疗效果。④患儿家长将口服药未妥善存放,易导致患儿误服药物。⑤患儿家长随意使用或停用药物,导致安全隐患。⑥护士在发药前未将药品按照患儿服用剂量进行精确提取,让家长自行协助患服用导致不能按正确的剂量服药。⑦患儿家长常常携带患儿自行离院,导致晚间的药物漏服。

1.2.2 制定对策

①与医师沟通,患儿所有服用药物均须有医嘱,护士按医嘱发放药物。②患儿新入院时对家长进行服药指导,一切由院外带入的口服药物请家长不得存放在医院内。③护士须知晓分管床位患儿服用的所有药物。④护士对新入院患儿所携带的药物的品种、质量、来源进行查看并汇报医师,医师根据病情需要及时开具口服自备用药医嘱,其它药品不得带至病房内。⑤ 护士将急诊期间须服用的自备药品集中妥善存放,按医嘱按顿发放至患儿处。⑥护士在发放药物前将药品按剂量分好,发放时亲视患儿服下药物。⑦改进口服药发放流程并制定奖惩措施保证护士按规范发放药物。

1.2.3 执行

①护士在预防患儿MEs、促进患儿用药安全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提出了口服药发放流程的改进,口服药流程的改进主要改进点在:(1)患儿入院时了解患儿服用口服药的种类剂量并查看药品的质量,与医师沟通,由医师开具自备药医嘱。(2)护士收回患儿携带的需要服用自备药品,在口服药盒上注明床日、姓名、急诊日、用法、开启日期集中存放,根据医嘱安顿发放至患儿。其他不需服用的药物请家长带回妥善保管,保证患儿身边没有药品存放。(3)办公护士每日打印自备口服药物服药单,由责任护士每日按顿、按剂量要求摆放次日患儿的口服药。(4)每日责任护士在发药前再次核对药物。(5)责任护士发药时须亲自观察患儿服药到口,必要时协助患儿服药。②责任护士每日摆放药物时确保药物计量准确。③与医师积极沟通,请医师参与口服药使用的管理。④加强与病区药房之间的沟通,所有药品可拆零安顿发放,减少护士在病区自行配药的工作量。⑤责任护士每日评估患儿用药情况,了解患儿家长服药依从性和床头柜内有无药品存放。

1.2.4 检查

制定科室自备口服药管理相关的奖惩措施保证措施的落实,并对科室护理人员进行自备口服药管理流程及要求进行培训和传达,做到人人知晓流程和规范。设计自备口服药管理的查检表格,护士长每日进行查检,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与当事护士进行沟通,了解执行不到位的原因并记录,在例会时进行讨论改进。重点检查的环节:(1)新入院患儿自备口服药是否收回、是否是本院用药、自备药品是否注明患儿床日、急诊日、姓名、用法、开启时间和开启人工日。(2)患儿所有用药是否有医嘱,有无自行服药现象。(3)责任护士是否亲视患儿服药到口。(4)患儿服药剂量是否准确。(5)患儿服药是否及时,按照我院口服药发放的相关规定,长期口服药在医嘱要求的2小时内服药是及时服药,超过2小时属服药差错。(6)未及时服用的药物有无做好交接。(7)自备口服药发放后有无执行护士签名。

1.2.5 处理

为继续保持改善后的成效,将小儿自备口服药管理流程标准化。护士长每月将不断完善制度、流程,使质量改进呈良性循环。在改进过程中,科内及时反馈改进过程中发生的问题,及时进行讨论提出进一步的整改意见。(1)为进一步方便护士,我科购买了药物研磨器,将有效颗粒状药品研碎后精确剂量发放给患儿并方便患儿服用。(2)针对患儿不配合问题,我科护理人员讨论使用去掉针头的一次性针筒用推注的方法将液体口服药物在家长的配合下安置患儿适当的体位缓慢注入患儿口腔内。(3)建立口服药品交接登记本,上一班未发放的药品及时登记交班避免漏发药物。(4)加强对离院患儿管理,在患儿入院时做好安全告知,告知患儿家长尽量不要擅自离开医院,并由责任护士每日告知服药时间和服药依从的重要性,指导离院患儿家长口服药的注意事项。

1.2.6 效果评价

比较实施JCI标准前一个月(2015年11月)和实施JCI标准后一個月(2015年12月)患儿发生漏服药物、多服药物、误服药物、服药剂量准确性、服药方法的规范性。

1.2.7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应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实施JCI标准前后患儿服药情况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JCI 标准在患儿口服用药规范性中的应用后,患儿发生漏服、多服、服药时间错误、服药计量错误、服药方法的不规范现象明显得到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大大提高了患儿用药安全,见表1。

3 讨论

3.1基于JCI标准,对科室自备药品进行了有效地管理,通过在患儿入院时将患儿需使用的本院开具的在有效期内的自备口服药收回统一管理,与医师沟通后根据病情需要按医嘱发放,其它自备药品劝患儿家长带回不得置于病房内,这样有效的杜绝了患儿乱服或误服药物的现象。

3.2通过本次应用PDCA管理方法,科内护士积极参与到病人口服用药的过程中,增加了护士与患儿的接触,给予患儿家长正确的用药指导,保证药物按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剂量,正确的方法用药,并且护士发药时做到亲视患儿服药,能积极有效得处理患儿在服药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到了家长的认可,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护理服务满意度。

3.3通过本次应用PDCA管理方法,护理人员开动脑筋,参与科室管理,如积极寻找儿科使用的服药用具如儿科药品研磨器,护理人员利用针筒自制药品研磨器,有效地将片剂药品研碎利于患儿服用。

3.4基于JCI标准,患儿用药是团队行为,护士与医生、药剂师沟通不畅均会增加患儿发生用药差错的风险。医护人员加强了沟通,医师根据病情需要开具药品,减少了自备药品的开具,患儿用药尽量由药房安顿下送发放,减少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同时加强了与药剂科的联系,药品拆零发放有效地满足了临床需要,保证了患儿的治疗,减少了多余药品存放带来的安全隐患。

4结论

在JCI 标准指导下患儿口服用药流程规范后能有效提高患儿服药安全,降低口服用药安全隐患,提高患儿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朱元元,周俊.JCI理念下的医院高危药品的管理[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2,19(6):509-510.

[2] 俞申妹,冯佳,汪佳楠.根据JCI标准改进口服给药流程[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6):693-695.

[3] 卢丽,柏凤云,杨红.口服给药落实记录单的设计与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21):2605-2606.

[4] 黄守春,黎艳,肖榕婵等.包干责任制护理模式实施效果[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30):98-99.

猜你喜欢
医嘱口服服药
长效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与安全性
我院呼吸内科住院患者用药医嘱调查与分析
宫内节育器以及口服避孕药临床疗效观察
口服中药汤剂常见不良反应及药学干预
服药不能猛仰头
服药不能猛仰头
服药不能猛仰头
警惕服药期间的饮食禁忌
遵循医嘱
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