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经济全球化”教学设计

2017-02-18 04:11
中学政史地 2017年26期
关键词:全球化教学活动情境

顾亚龙

“面对经济全球化”教学设计

●江苏省姜堰第二中学

顾亚龙

【教学内容】

《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的第一目“面对经济全球化”。

【教学目标】

通过“170年的时光穿梭”,使学生了解经济全球化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辩证、全面地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使学生认识到,面对挑战,关键在于我们自己的努力,使学生树立起努力学习,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努力奋斗的伟大志向,增强自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开放观念。

【教学重点】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及我们的应对态度。

【教学难点】

准确理解经济全球化。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1.播放课前音乐《万里长城永不倒》。

2.讲述《离开“中国制造”的一年》这本书中的一段话:美国的一名家庭主妇在圣诞节发现家里随处可见中国制造的产品。于是她家开始了为期一年的抵制中国产品的活动。但后来经过一年的抵制,这位家庭主妇发表感言:“没有中国你也可以活下去,但是生活会越来越麻烦,而且代价会越来越大。以后十年我可能都没有勇气尝试这种日子。”

二、讲授新课

(一)面对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之“前世”。

(教学情境创设)

1.15世纪新航路开辟地图展示:新航路的开辟,反映了整个世界从封闭走向开放,从隔绝走向统一的大势所趋。

2.鸦片战争相关影像资料展示: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世界市场逐渐形成。

课堂效果:学生通过历史事实深刻感悟到落后就要被挨打,当今世界的竞争实质是综合国力的竞争,经济实力的发展又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基础。

(二)面对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之“今生”。

(教学情境创设)

1.视频播放:《大话西游》经典片段。(周星驰的表达:曾经有一份真诚的爱情放在我面前……)

2.假如有时光机,我们回到170年前,而此时的清政府不再“夜郎自大”“闭关锁国”,正积极主动地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去。

(教学活动设计)

1.学生套用《大话西游》经典片段过渡:曾经有一个“发展”的机会摆在我们面前,但是我们没有珍惜,等到了失去的时候才后悔莫及,尘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如果老天可以给我们一个再来一次的机会,我们会跟“经济全球化”说——“我们恨你,但是却又如此爱你!”如果非要在这份感情上加个期限的话,我们希望是一万年。

2.教师提问学生:我们能够重新书写那段让中华民族背负“百年屈辱”的历史吗?

课堂效果:不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情境创设)当时的严峻形势分析:英国东印度公司创立于1600年,它是由一群有创业心和有影响力的商人所组成。臭名昭著的“鸦片贸易”就是由他们操纵着。

(教学活动设计)面对东印度公司这样的“殖民公司”,身处19世纪的我们又恰恰都是民间的商贾,“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们是不是应该联合起来,成立属于我们的贸易公司呢?(设置问题,分组讨论,逐层推进)

问题1:我们应该成立一家什么样的国际性大公司?(举例)我们的公司主要经营什么样的产品?

问题2:如果我们经营的产品在国内销售不能带来最大利益,我们应该怎么办?又该通过什么样的渠道?

问题3:陆路受阻,远洋贸易又有巨大风险。作为公司决策者的你们,难道就此罢休吗?如果不是,你们将如何做出调整?

学生回答可能有:

方法1:民间出资,发展航海事业,将远洋贸易做到世界各地。

方法2:派出我方技术人员(丝绸、瓷器、茶叶……),寻求外方投资合作。

问题4:从这些方法看,我们的“经济全球化”是如何实现的?

方法1:民间出资,发展航海事业,将远洋贸易做到世界各地——贸易全球化。

方法2:派出我方技术人员(丝绸、瓷器、茶叶……),寻求外方投资合作。——生产全球化

课堂效果:学生参与的过程也就是知识结构形成的过程。

过渡:很遗憾,同学们,时光机器终究只能是一个梦想,历史,无法改写!但是值得庆幸的是:历史并未终结,新中国成立,我们正在续写历史……

(教学情境创设)

1.中国书写改革开放的新篇章。

30多年来,我们不断扩大对外开放,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我们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打开国门搞建设,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

2.热议中美国际贸易争端。

美国总统特朗普认为美国制造业衰退是因为从中国进口的廉价产品增加,强调要通过高关税和修正人民币贬值来恢复国内就业。中美之间在钢铁、铝、光伏电池板等商品领域存在纠纷,可能会重新打响“局部战争”。

教学活动设计:辩一辩——你眼中的经济全球化。(自由辩论时间5分钟)

正方:经济全球化是“红颜知己”。

反方:经济全球化是“红颜祸水”。

教师提示:可从就业、技术、资金、贸易、人才、国际竞争力、资源配置、环境、经济发展和稳定、经济安全、民族工业的发展、贫富差距等方面去考虑。

教学效果:同学们借此表达对经济全球化的感觉——爱恨交加。

(三)面对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之“未来”。

(教学活动设计)

发展中国家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正确态度如何?

教学效果:结合经济全球化的“前世今生”,并借鉴唐太宗评价魏征的话: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得出结论: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防范风险、迎接挑战。

最后,学生齐声朗读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文字段落(配音:万里长城永不倒)。

三、课堂反馈检测(略)

四、课后作业

以小组为单位参观本市的一家大型出口企业,调查其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发展状况,并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建议,撰写一份调查报告,为家乡美好的明天贡献自己的一点力量。

五、自我反思

通过教学情境的设置,从经济全球化之“前世”“今生”和“未来”三个角度逐步分析,环环相扣,既保证了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又使得学生的爱国情感得到进一步的升华。当同学们在《万里长城永不倒》的歌曲中读着梁启超先生的《少年中国说》中的词句的时候,情感态度价值观已经到达了一个理想的高度。而这个,我想也似乎应该是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所需要的。

猜你喜欢
全球化教学活动情境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新旧全球化
全球化减速:全球化已失去动力 精读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全球化陷阱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