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观点

2017-02-18 09:47
新班主任 2017年2期
关键词:韧性君子华人

百家观点

从核心素养看教育规律

中国有一句耳熟能详的老话:“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不过大家想过没有:三岁看的是什么?

在和许多中小学校长与老师交流的过程中,大家都认同,凡是自觉性高的孩子,其学习成绩都很好,各个方面的发展都不错,都是老师眼中的好孩子,是能大有前途的。这种自觉性不仅影响学生在学校里的学习,甚至影响他们的一生。

回到核心素养的话题上,这种自觉性显然是一种法律素养。法律素养强调的是他律,是通过外在的纪律和条例来约束我们,规范我们的行为。因此,我要呼吁:我们在提倡立德树人的同时,要找到德育和其他方面的联系机制,真正看到核心素养的实践效果,在现实教学中通过有效的途径,特别是通过培养学生自觉性、自律性、自我管理能力这一途径,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这不恰恰是教育的规律吗?

——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清华大学原副校长谢维和

(摘自2016中国教育明德论坛)

做有韧性的人,做有韧性的教育

华人是很有韧性的,总是能够想尽办法去适应不同的环境。华人教育根植于中华文化,华人重视教育的特质,使得中国教育不断配合社会变迁,一方面延续传统,使人伦关系深植人格中;另一方面涵化其他文化的精髓,促进中华文化不断精进与进步。

可华人教育的缺点是过犹不及,而高度的竞争就会导致一些孩子学习与生活上的疏离,差生会自惭形秽、缺乏自信心,一些孩子的多元智慧被遮蔽。“南橘北枳”,没有最好的教育模式,所以我们也不要去硬搬、移植什么制度过来。教育必须跟当地的社会文化、社会期待、社会情境、社会需求和自然环境等结合在一起,不断去调整、修正、优化,这样才能长久。

——台湾政治大学周祝瑛教授

(摘自《中国教育报》)

教育的概念

关于教育的概念,德语中首推“Bildung”这个词语,它可以翻译成塑造、陶冶或是教育,可以理解为“对于文化的个性化的接受”,指向自我完善。教育充溢个性,每个人从社会中提取自己所需的资源,对其进行个性化处理,这种个性化地对社会性资源的接收过程就是教育。

“Bildung”还有另一种定义,是指使个体全面发展,塑造各种素养协调发展的整体。为了培养具有创造力的个人,教育要使受教育者在全面发展的同时,实现个性化发展。

——德意志教育领导学院创院院长兼学术委员会主席罗尔夫教授

(摘自《中国教育报》)

要培养学生做君子

最近有一篇谈校园“空心病”的文章被传得沸沸扬扬,越来越多的学生会问:“老师,学习为了什么?活着为了什么?”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这个问题。我们的回答,正意味着我们想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笔者给出的答案是:做君子。

君子文化,曾经是让国人接受、信服、渗透到骨子里的价值规范,它从衣食住行,起居礼仪,到读书的方法和习惯,到与人相处的原则,事业发展的轨道,再到抽象的宇宙和天道,四通六辟,无所不包,两千五百多年来始终给予读书人以自尊、自律和信仰。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君子是不会感到“空心”的,因为他的内心是强大的,这就是为什么人们说“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因此,培养更多的君子,是当代教育应当致力追求的。

——复旦五浦汇实验学校校长、语文特级教师黄玉峰

(摘自《光明日报》)

(责任编辑 周琦)

猜你喜欢
韧性君子华人
何为“华人”?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玉、水、兰:君子的三种譬喻
海外华侨华人咏盛典
房地产市场韧性犹存
君子无所争
韧性,让成长更美好
华侨华人庆“国庆”度“中秋”
有君子之道四焉
笑中带泪的韧性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