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里

2017-02-18 09:47梅洪建
新班主任 2017年2期
关键词:张望中心点春天里

□梅洪建

卷首

春天里

□梅洪建

此刻,是春天。

这是杂花生树,群莺乱飞,充满生机活力和拥有自由的季节。万物生灵都在这个季节里勃发,欣欣向荣。“欣欣”就是活力和自由,“向荣”应是张望的美好。

是的,因为春天本就是让人张望的季节。我张望班主任工作的美好春天,渴望我班里每个孩子都充满生机活力、拥有自由,如这个季节里的万物生灵。人也是万物生灵中的一员啊,可孩子们在教室里有活力和自由吗?

教育属于服务业,可作为“顾客”的孩子们到了班级里不能自点菜肴,不能享受满意的服务,反而是“服务员”给什么他就吃什么,还要遵守各式各样的“店规”。

很怪!

可是,这种怪,一直在你我的班级里上演。

孩子们需要什么?很多时候你我并未想过,只知道从“我”出发,给孩子“我”认为应该给的东西。难怪克里希那穆提说“中心点一消失,爱就出现了”。

在这个春天里,让“我”这个“中心点”消失吧。

“我”的消失,就意味着孩子中心点的建立。那么,孩子需要什么呢?

加利福尼亚大学的格拉斯说:“人都被潜伏于基因中的四种心理需要所驱动,它们是归属的需要、力量的需要、自由的需要和快乐的需要。”孩子也需要归属感、存在感、自由和快乐。可是,在以“等级”或“管理”的教室生态里,他们有归属感、存在感、自由和快乐吗?

反躬自省,在很多教室生态里,这些不存在,甚至一条都不存在。

于是格拉斯接着说:“我们(教师/学生)之所以痛苦,原因就在于根本找不到满足这些需要的办法。”也就等于告诉我们,如果找到了,班级就十分美好,教育就十分美好。

如此,我们可以构建这样的班级生态——

让每个孩子都拥有同样的班级“地位”,让彼此的身份没有差异。这样的生态里每个人都有身份的认同感和存在感。

让每个孩子都有幸福感。有存在感,自然就有幸福感,存在感是幸福感的重要源泉。如果让幸福升级,就在存在感的基础上构建起你我互助的成长共同体。有人可以帮你,你幸福;你可以帮别人,你也幸福。让幸福点燃幸福,不是最美好的境地吗?

给每个孩子自由和快乐。如果每个孩子都扮演好“等地位”角色,您觉得还用得着班规等班级管理机制吗?正如顾城在他的诗里所说,“让草在结它的籽,风在摇它的叶,我们站着,不说话,就十分美好。”

如果把孩子的需要置于中心点,教育会不会如此美好呢?或许有人说:“你就做梦吧。”

我想起了美国诗人桑柏博格,他说:“除非先有梦,否则什么事也不会发生。”为能让教育发生点儿什么,做点梦又如何?

在春天里张望春天,也是极好的!

(作者系国内知名班主任专家,全国优秀语文教师,全国班主任尖峰论坛的创立者)

猜你喜欢
张望中心点春天里
《地中海之三》
古昌养猪记
一种基于标准差的K-medoids聚类算法
Scratch 3.9更新了什么?
双樱
春天里
如何设置造型中心点?
春天里
水(外一章)
春天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