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探究性学习指导策略

2017-02-20 14:44黄庆华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2016年11期
关键词:学科素养策略

黄庆华

摘要 探究性学习对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培养学科素养有重要的意义。在教学层面,历史探究性学习教学必须把握好备课、授课、巩固、测试四个过程性指导环节;在实践层面,要注重对学生主体性个性探究和集体性课题研究的有效指导,提升学科素养。

关键词 学科素养 探究性学习教学 策略

探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它特别关注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探究和切身体悟,对提升不同学生层面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培养学科素养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人民版历史必修二经济类为例,就历史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的教学和实践层面提出一些思考。

一、把握课堂教学四个环节指导策略

历史课程的重要特性之一就是“以人类优秀的历史文化陶冶学生的心灵,帮助学生客观地认识历史,正确理解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提高人文素养”。可见,人文素养是历史课程培养的重要目标。历史教学引入探究性学习,对培养学生客观公正地认识、解读和分析历史现象,探求历史发展的来龙去脉,理解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升不同层面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历史思维品质,提高学科人文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如何让历史探究性学习教学真正发挥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效用?笔者认为,关键在于把握好四个教学指导环节。

1.备课环节: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探究性学习贵在提出问题,从历史的角度提出和发现问题。传统模式下教师备课强调备教材、吃透教材,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教材几乎成为学生唯一的知识来源。探究性学习强调,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提出、发现问题。为此,教师在备课环节中应高度关注学生提出的带有某些研究倾向的问题,体现在备课环节中,就是要依据所提的问题进行教学设计,问题的设计既要新奇,也要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学生经过一番真正的探究才能解决。笔者在讲授“鸦片战争后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时,结合学生课前“导学”发现的问题,对原教材进行了大胆的取舍和新的设计:(1)传统经济结构与近代化的含义各指什么?(2)与传统经济结构相比,近代经济结构发生了哪些突出的变动?(3)如何理解近代民族工业是“欧风美雨”的产物?(4)买办商人在民族工业初创中有贡献吗?表现在哪些方面?(5)结合民族工业初创情况概括近代民族工业的特点。通过分层次的探究设计,引导学生展开自主学习探究,获取相关历史知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从学生层面看,也是一种激励和挑战。

2.授课环节:创设师生互动开放的创新思维空间

创新与开放是探究性学习遵循的重要原则。授课过程中,教师选取相关教学内容实施开放式教学,鼓励学生自行探究,形成开放、互动、交叉的学习空间,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展开自主探究,“离不开利用史料作为证据探究历史问题的证据意识”圆,这也是学科素养培养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教师,首先要教给学生查阅相关文献史料的方法,引导学生对相关史料进行处理,获取有效历史信息,完成对历史问题的证据探究。其次,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如评述“互联网的影响”,学生在课堂上的讨论发言比较零碎,交流学习效果不甚明显。如果改换一种方式,让学生自选角度,撰写小论文,在课堂上进行交流互动,效果可能会更好。郭同学的习作《互联网之叩响时代大门》就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

作为新时代的信息传播工具,互联网正以一种不可预知的神秘力量有力地叩响21世纪时代的大门。它功能多样,所包含的内容丰富多彩,应有尽有。想念异乡老友的时候,只需在键盘上敲几下,便实现了与老友之间的交流;闲暇之时,在网上搜索视频、游戏冲浪,平淡的日子不再感到乏味;工作和学习上遇到困难时,互联网更是我们的好助手,查找资料、答疑解惑,实现高效率的工作和学习。互联网的确是个可爱而伟大的发明,贡献巨大。它又是一把双刃剑,不经意间设下不少陷阱,色情、暴力的图片和视频腐蚀着青少年的心……我们要做的是引导互联网的健康发展,让其最大限度地发挥积极作用,作为使用互联网的你我,应当用之有度,明辨是非,擦亮我们的双眼,不被网上的不明信息所蒙蔽。互联网再好,也不过是一个虚拟的空间,永远不可能代替我们的生活,也永远不是我们生活的全部。

3.巩固环节:关注课后知识的整理与构建

巩固性学习是探究性学习的重要途径。及时关注对课后知识的整理、再现、再认和重组,对厘清知识体系、解释历史现象间的联系、探求学习方法有重要的意义。以“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为例,通过巩固性学习的思考,将“冶炼、纺织、陶瓷”为代表的古代手工业发展成就提炼成“三张名片”(三千年前的青铜器,二千年前的丝绸,一千年前的瓷器),再联系500年前中国的名片——茶叶,形成了完整的历史时空知识链。在此基础上对古代手工业发展的主要特征进行概括就相对容易了:技术先进,长期领先世界;产品远销国外,广受赞誉。教师还可依据学生的学习程度提出知识的进一步拓展运用,比如中国古代自然科学技术发展走向的探寻,先明确一个大致的规律:科技发展与同时期政治、经济的发展水平大体接近。宋元时期,政治相对稳定,商品经济发展,商业城市繁荣,造就了领先世界的指南针、火药和活字印刷術的发明;明清时期,封建专制高度强化,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受到阻碍,科学技术由前期领先转为停滞。

4.测试环节:注重新材料、新问题、新情境试题探究

综观近年各类考试,均十分关注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考查。命题设置大量新材料、新问题、新情境的试题,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学生死记硬背的负担,又达到了考查学生对史料理解、分析、运用的目的。此类题目往往带有很强的探究“示范”性,无论用于平时学生训练或是测试都是十分有益的。每一个单元学习结束后,教师可以搜集一些新颖的试题,让学生积极探究思考,为综合学习能力的提升打下基础。

二、加强主体性和集体性探究学习的策略

1.开展主体性个性探究,拓展学习新视角。提升学科素养

所谓主体性探究,是一种学生为主体的学习研究方式,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行确定学习内容,自行选择研究的问题,亲身经历学习活动,通过搜集归纳整理资料,触摸历史事件,感受历史情境,体验人物心理,升华历史认识,完善自我人格。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自我学习的设计者,学生基于学习价值主动投身于探究活动本身,通过开展主体性探究活动,学到新的学习方法,有效拓展学习视野,提高学习兴趣,提升学科的思维品质。

开展主体性研究,应遵循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结合教材内容进行选择性研究是比较恰当的,同时应积极鼓励学生的个性化研究。通过探究,“能够培养从历史和历史学的角度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富有个性的心理品质”。以“如何认识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作用和地位”探究学习为例,一位同学巧借“米商”风雨漂泊二十载的经历,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近代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穿插其中进行论述,较好地诠释了近代资本主义经历的曲折与发展,不仅丰富了历史知识,还学到一种新的学习方法,拓展了学习新视角,有效提升了历史素养。

我是京城一位普通的米商,经营着一家规模不大不小的米铺。听买米的人说,咱们大清朝和日本的甲午战争,大清朝又打败了,这生意是越来越难做了。……唉,中国人在中国的地盘上都不能行走,日子真是越来越难过了。……八国联军走后,我继续开我的米铺,听说广东出了个叫孙文的中年人,成立了一个同盟会的组织,我非常支持这一爱国的行为。武昌起义不久,清政府实施对南方封锁政策,京城的米价翻了一倍多,我无法去南方进货,这生意也越来越难做了。我真羡慕那些在南方开工厂的朋友,他们赚了不少的钱。终于听到了一个好消息,宣统帝下诏退位,袁世凯当上了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老百姓终于不用再受皇帝的统治了。说实话,没了皇帝我开始还真有些不习惯,不过过久了也就没什么了,不管他们怎么改朝换代,我的小日子还是一样过。

2.开展集体性课题研究,集合学生智慧,体验合作学习的愉悦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集自主、实践、开放、过程和创新学习于一体的立体式学习。笔者以人民版历史教材必修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提供的素材为题,组织学生开展集体性课题研究,集合学生群体智慧,发挥个人研究专长,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该课题以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业余生活和社会习俗为主线,选择感兴趣的课题,自选组长,自行设计相关调查问卷,走入社区采访社区居民,形成初步调查报告。而后通过采访相关部门,补充资料,润色课题内容,精心制作课件,展示研究成果。通过课题研究学习,同学们零距离接触了社会,体验到合作学习带来的愉悦,锻炼了自己的胆量和社交能力,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通过研究,亲身感受改革开放给百姓带来的巨大变化,树立热爱家乡的感情,也能更加理性地看待传统和乡土文化。

饮食课题组通过现场采访糕点师傅、品尝富有特色的小吃(“文子”“花饼”“糯糍”“脚掌糕”“泡粉”“酸汤”“芋饺”等),感受县域小吃的风韵魅力和独特的小吃文化。通过亲手试制小吃,学习一种手艺,体会到劳动的艰辛。课题组针对当地美食缺乏整体规划的不足,提出推广传统特色小吃,建立美食一条街的倡议,反响极大。

居住建筑课题组的同学通过考察明清古街建筑和现代建筑,了解到建筑文化的发展史和不同人群对居住环境及城市建设的看法,道出百姓的呼声:保留有影响的古建筑,营造特色居室文化。

传统风俗文化课题组从最吸引人们眼球的婚嫁风俗入手,让我们领略到当地特色的婚俗文化。传统的婚嫁习俗——合八字、订亲、发帖、送节、选黄道吉日依旧保留,现实中的婚礼更趋向中西结合,婚嫁礼车一路前行,身着西式婚纱的新娘新郎热情地恭迎嘉宾,摄影师忙着记录下婚礼全程……一幅幅生活化的历史场景栩栩如生,从中折射出时代在变迁、社会在进步。

三、历史探究性学习指导策略的思考

作为学科素养培养的一项重要学习能力,探究性学习也是适应新一轮课程改革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最新出台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的实施意见》提出,规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注重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探究性学习在一些学校的开展往往雷声大雨点小,开始时轰轰烈烈,热闹一阵后便很快沉寂下来。作为教师应清醒地意识到吸纳先进的教育教学方式的重要性,主动更新教育观念,勇于挑战困难,做探究性学习坚定的促进者。

探究学习课题的选择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防止各式各样的形式主义。学生在进行课题选题时,往往容易出现两种极端的现象:一是喜欢追逐时尚、新颖的题目,往往不着边际,无法研究,最终不了了之;另一种是放任自流,从网络上随便挑一个内容,根本不用自己思考,也不需要做真正的研究,结题时东拼西凑,使探究性学习失去其意义。笔者认为,课题的選择一定要从学生现有的知识现状出发,结合学科知识选择学生感兴趣、能研究、有一定开放度的题目,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完成学习任务。

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中,教师对学生的选题、方案设计、研究方法、结题等每个环节都应加以悉心指导,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尊重个体研究,勇于发表不同的见解,注重集体智慧,最大限度地发挥群体合作探究的优势,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研究态度。教师要千方百计地保护好学生的探究热情,激发他们主动探究的意识,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得到实质性的提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责任编辑 郑雪凌]

猜你喜欢
学科素养策略
我的手机在哪?
基于新课程改革深入下的高中历史学科素养培养
从历史文物古迹到架构学科活动的探讨
教师学科素养及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探究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学科素养的渗透初探
高考数列复习策略之二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