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形势下的中职学生培养模式的研究

2017-02-23 06:31蒋薇薇
西部论丛 2017年10期
关键词:学生培养中职教育互联网+

摘 要:在“互联网+”背景下,分析了我国当下中职教育学生培养模式存在的三个主要突出问题。最后,给出了“互联网+中职教育”形势下中职教育学生培养模式的特点。

关键词:“互联网+” 中职教育 学生培养

一、背景

2016年5月31日,教育部、国家语委在京发布《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16)》。“互联网+”入选十大新词和十个流行语[1]。在此之前,2015年7月4日,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2]。 “互联网+”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它代表一种新的社会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域之中,提升全社会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2]。目前,“互联网+教育”是一个热门话题,除了在义务教育、高等教育外,如何将“互联网+”和职业教育进行有效结合,将会对我国21世纪的职业教育有着重要指引作用。本文将讨论在“互联网+”形势下,中职教育学生培养模式如何有效调整,从而迎合当下新形势下的发展。

二、当前我国中职教育学生培养模式现状简析

学生培养模式,即人才培养模式是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的总和,简短而言,人才培养模式实际上就是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以及实现这些培养目标的方法或手段[3]。我国非义务教育是分级的,这种现状决定了当下我国中职教育学生培养模式都是“就业为导向”,这类导向性培养往往是根据企业需要什么样的技术人才,中职教育就培养怎样的学生就业[4]。因此,当前我国中职教育学生培养模式普遍存在着以下问题:

第一,中职教育学生培养目标定位过于笼统,往往以就业、技能等因素逃避教育本身关注的人文、心理等问题。但是,在当下我国的经济环境下,需要具有较高人文素养、健康心理的技术人才也越来越重要。而中职教育学生培养目标很多时候却依然停留在快餐式的向企业输出技工的形式。

第二,中职教育学生培养规模和布局缺乏市场联动性和前瞻性。中职教育学生培养模式以就业为导向的定位,要求中职学校培养企业需要的学生,但实际上企业需求往往是根据当下经济数据和科学分析近些年企业运行而来的,这就使得企业需求有变动的时候,中职学校往往滞后,就会在人才培养布局上无法第一时间联动企业需求变更,造成部分学生就业存在问题。这种联动性和前瞻性是困扰中职教育机构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第三,中职教育学生培养过程中的教学手段缺乏先进性。由于中职学校学生大部分是在初中阶段学习素养不够的学生,在中职学校学习过程中,对于一些技能型课程的重视程度相对高一些,但是对于理论课程学习却极其缺乏兴趣。如果不采用一些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不尽可能地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拉回教室,则许多教学目标是无法完成的。

三、“互联网+中职教育”学生培养模式的特点

如何解决当下中职教育学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上述问题?许多中职从业人员对于这个问题持之以恒地进行思考和研究。笔者认为,近些年提出的“互联网+”这个概念有可能解决当下这个困局。

第一,“互联网+”可以帮助中职教育更清晰地定位学生培养目标。所谓的就业为导向培养,是企业需要的全面性就业能力,而在“互联网+企业+中职教育”双方互动环节中,互联网起到桥梁作用,具有实时性和客服空间障碍特点。另外,对于企业看中的企业文化,学生应具备的人文素养,在现代大型企业重视的员工心理健康问题,利用“互联网+”都可以量身定做地进行,这就使得中职学生培养目标真正成为全方位,立体的。

第二,“互联网+”可以构架最实时的企业需求和中职学校学生培养规模和专业分布,并且可以有效地利用大数据挖掘等科学手段,对中职学校的专业设置及招生规模进行企业前瞻性地布局。在缺少互聯网时代,或者无法将互联网协调地应用于各类行业时期,怎样科学地分析市场经济数据对技工型人才的需求,怎样前瞻性地布局若干年中职教育的专业布局等问题,都是影响中职教育学生培养的根本。而“互联网+金融+企业+中职学校”将使得分析市场经济中的各类数据成为知道中职学校培养学生规模和专业设置的实时指导。

第三,“互联网+”可以有效地引入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于中职教育。职业教育也必须面对的一个教育基本问题是,即尽能地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在中职教育领域,由于学生学习素养的相对偏弱,中职学校教师对于诸如“微课”,“慕课”,“翻转式课堂”等[5]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的学习和使用显得相对滞后。但是在“互联网+教育”的过程中,将有效地促进中职学校教师使用这些利用互联网功能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对改进中职学校学生培养过程中的教学环节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 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16)[M].北京:商务印刷馆出版社, 2016.

[2] 国发〔2015〕40号. 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N].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2015(20):20-22.

[3] 任功平. 中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 科学咨询, 2016(38):32-33.

[4] 谢筠. 中职学生培养模式初探[J]. 教育:文摘版, 2016(7):00254.

[5] 张明,郭小燕. “互联网+”时代新型教育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启示——微课、慕课、翻转课堂[J]. 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交流, 2015(12):167-171.

作者简介:蒋薇薇(1984年—),女,湖北十堰人,讲师,教育学硕士,研究方向:中职教育教学。

猜你喜欢
学生培养中职教育互联网+
基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高等数学教学研讨
中职新生英语教育之我见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探讨
对新环境下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与探索
校企合作模式下中职物流德育工作研究
论机加工实训的综合一体化
浅析师爱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