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浅析

2017-02-23 06:31李倩
西部论丛 2017年10期
关键词:农村初中语文阅读积累主体地位

李倩

摘 要:阅读能力决定着学生获取知识的水平和今后的发展。加强现代文阅读教学是初中学生提高语文成绩的重要途径。然而,农村中學由于经济文化等诸方面的原因,学生存在阅读量少、阅读兴趣低、阅读教学效果差等问题,造成语文阅读教学水平较低。解决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应从培养学生语文阅读兴趣,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以及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式等方面做起。

关键词:农村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主体地位 兴趣 阅读积累

一直以来,农村初中学校很多语文老师仍然采用“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方法,教学内容面面俱到,教学重点不突出,教学难点不能突破。阅读教学流于形式,缺乏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教师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尤其是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必须要找出相应的阅读教学的新方法、 新手段和新途径。下面, 我结合本人近10年的初中语文教学经历,针对新课程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谈几点看法。

一、突破传统,培养学生的主体地位。

1.目前,初中语文的阅读教学,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往往关注的是可以转化分数的诸多结论,如让学生背诵词语解释,重点句子的含义,课后练习的答案等等,教学过程成了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传话”(或“受话”)式教学。在这种阅读教学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是以掌握知识,应付考试为目的的,师生的关系是“皇上”和“臣民”的依从关系,使原本充满生命活力的阅读课变得味同嚼蜡,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关怀,扼杀了学生的个性, 使阅读教学走向了异化。《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要变传话式教学为“参与式”教学。所谓“参与”就是要让学生充分参加到学习实践活动中来,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自主﹑合作﹑探究,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其实质就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2.培养学生主体地位,就是要以学生为主,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语文阅读。课堂上要想让学生发挥主动作用,就必须进行师生互动,在上课前,教师将课堂时间进行严格分布,给学生充分时间,让学生利用这个时间进行语文阅读知识学习。同时,学生如果遇到困难问题,及时进行标注,让老师给予指导。通过这样的学习方法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还可以提高教学质量。

二、激发兴趣,让学生热爱语文。

1.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应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我们已经进入了终身学习的时代,语文将陪伴着人的一生,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千方百计地创设多样化的﹑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悄然实现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根本转变。

2.运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阅读积极性,让学生通过观看短视频,了解语文课文的写作背景,从而将学生带入到写作情境中,激发学生阅读积极性,培养学生语文阅读能力。例如,在讲解课文《变色龙》时,教师可以在教学前期收集与变色龙有关的视频和图片,在课堂上进行播放,为学生营造变色龙写作情境,从而让学生明白变色龙之所以会随着周围环境变换颜色是为了保护自己不受到伤害。

3.初中生正处于成长的叛逆期,这一阶段恰恰是学生获取知识、发散思维最强的阶段,也是培养其语文意识的最佳时期。所以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及时开展学情调研,将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紧密结合,才能使学生轻松、主动地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具体做法如下:语文教师要定期与学生谈心,询问自己的教学方法学生是否能适应,让学生指出自己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另外,教师还要对语文阅读知识进行扩展,教学中增加写作主题、写作背景等方面知识讲解,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文章内容,丰富学生语文知识。

三、培养习惯,让学生养成阅读积累的习惯。

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事实上,这是十分有道理的。语文教学中也要培养学生语文知识的累积能力,没有充足的知识积累,那么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也就会成为了无本之木。教师应当把重点放在选择文本阅读上,增加学生阅读量,指导学生不定期收集一些课外词汇,进一步培养学生在摘抄、做读书笔记方面的习惯。事实上,摘抄是一种累积的良好习惯,如果持之以恒地完成这项工作,可以有效地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做读书笔记虽然在刚开始会有一点难度,但是教师要鼓励学生从简单的做起,让学生充分地了解读书笔记的重要性,使其更好地为我们的语文阅读服务。另外,教师在教学中还需要帮助学生养成朗诵的好习惯,让学生在进行语文阅读时带有感情,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从而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语文知识素养。

四、营造氛围,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

1.营造阅读氛围,首先要转变家长的思想,让他们觉得读书是着眼于孩子的长远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升,而不是耽误他们的学业,其次,在完成课内教学的基础上,安排每日的读书活动,每天指定一段固定的时间,让学生们随意选择他们爱好的课外读物进行阅读,并把他们的读书心得以板报的形式展示给全班同学,调动每个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使得学生能真正地乐在其中。

2.初中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相对较弱,这是因为这个阶段的学生自身没有养成良好的问题意识。此时语文教师必须积极地引导学生,将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出来,吸引学生学习新的知识,长此以往,学生的问题意识自然也就树立。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方式必须不断创新和改革,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积极地引入图像、动画等多媒体教学方式吸引学生,将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出来。只有学生树立良好的问题意识,才能促语文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 裘苏飞.如何“着手”提高初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教育教学论坛,2014(17).

[2] 韩博惠.浅谈加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手段[J].新课程(下旬),2014(4):78.

猜你喜欢
农村初中语文阅读积累主体地位
精挑细选出华章
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困惑与解决策略简析
提升学生作文水平的策略
农村初中语文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刍议
讲究纠错艺术,提升英语学习效果
尊重主体地位,彰显人文关怀
浅析参与式教学法的运用
浅析农村初中语文有效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