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核心素养与三维目标落实初中化学课堂教学

2017-02-23 06:31徐志萍
西部论丛 2017年10期
关键词:三维目标学科核心素养课堂教学

摘 要:本文从学科核心素养与三维目标的含义和要求入手,以《氧气》为例谈论了在初中化学课堂上落实学科核心素养与三维目标的具体过程。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 三维目标 课堂教学

前 言

近几年来,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提倡以学生为本和素质教育。在《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中就对化学学科提出了要求:“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要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学习兴趣” 《课程标准》从学生的长远发展出发,要求通过化学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使学生能够适应现代生活。这是培养学生化学核心素养、实现三维培养目标的基础。

一、学科核心素养与三维目标的含义

1.学科核心素养。素养是指可以经过后天教育培养出来的能力和品质,教师教授给学生专业课程知识、引导学生探寻学科知识真理的同时,就将学科核心素养也一并传输给学生,这种“学科核心素养”被学生内化以后会在特定的情境中以行为、意向、技能水平等形式表现出来。学科核心素养不仅仅指学生的专业知识,它包括学生在学科学习中的获得的知识、技能、情感和价值观,是促进学生高效学习、终身学习的重要保障。

2.三维目标。三维目标是一个新兴的教育名词,它的三维是指一个教学目标的三个方面,分别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中知识与技能主要包括学科的基本知识和核心知识,要求学生具有获取、收集、处理、运用信息的基本能力;过程与方法包括学生学习中的学习过程体验和基本的、具体的学习方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责任、学习态度以及学生的科学价值、人文价值等。三维目标要求三方面目标和谐统一,相互联系,协调发展。[1]

二、实现学科核心素养与三维目标的要求

1.教师要认识课堂教学的本質。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帮助学生达成三维目标是教师的教育责任,教师只有充分理解课堂教学的本质、认识到学科核心素养与三维目标的必要性、重要性,才能在教学实践中予以实践。课堂教学是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经验和情感体验的过程,是教师激发、组织、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探索的过程。学生能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并懂得创新是评价教育成功的关键,三维目标缺一不可,教师应该同样重视。

2.教师要适当处理教材,制定课堂学习目标。教学内容是学科核心素养和三维目标达成的重要载体,因此教师有必要对教材进行处理,寻找教学内容中能够发展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能力的节点,设置适当的教学问题,制定恰当的学习目标,使课堂教学能够高效有序进行。

3.创建活泼的化学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本质是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教学活动,因此必须动员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创设接近学生生活的学习情境,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作为新旧知识的纽带,帮助学生理解新的知识,获得新的情感体验。

4.理论与实践结合。化学课堂上的教学内容都是理论知识,如果缺少动手实践的机会,学生就缺少对“过程与方法”这一维度的体验,使学生的理论知识不牢固,学习效率不佳,严重影响其他两个维度的学习目标的达成,教师可以利用化学本身的实验特性,设置有趣的化学实验,使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完成对理论知识的内化。

5.在教学中加入社会责任感教育。化学知识的学习不是化学课的终极目标,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化学视角认识社会、认识自然,对社会和自然中的一些问题进行化学角度的思考,使学生了解化学知识的应用对于解决社会问题、自然环境问题的重要意义,促进学生树立起社会责任感。[2]

三、学科核心素养与三维目标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落实过程

学科核心素养与三维目标的培养都要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完成。笔者以九年级化学上册《氧气》这一节为例,探究学科核心素养与三维目标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落实过程。

1.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在《氧气》的教学准备中,笔者设定的课堂教学目标为:

(1)观察木炭、铁丝等的燃烧过程,合作讨论氧气的主要化学性质;

(2)请学生列举氧气的主要用途;

(3)学习实验室制备氧气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和操作方法;

(4)进行实验室制氧实验演示,指导学生进行实验;

(5)拓展灭火中对氧气性质的利用。

以此为纲进行课堂教学,让教师在教学中有的放矢,提高课堂效率。

2.灵活引入课题,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课程开始后,教师为学生演示一个实验:将一小节蜡烛放入一个玻璃容器中,点燃后密封,让学生观察蜡烛的变化。学生可以看到蜡烛燃烧一会后自动熄灭了,教师提出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蜡烛会熄灭?引导学生自由发言,引出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氧气。随后为学生播放木炭、铁丝的燃烧过程,让学生合作讨论氧气的主要化学性质以及生活中的主要用途。对积极踊跃参与的学生进行鼓励。

3.实践操作能力训练。参照教材上的内容,教授学生实验室制氧原理、装置和方法,在学生有一定的了解后为学生演示实验过程,演示过程中教师可以故意出现错误操作,锻炼学生随学随用,敢于质疑的能力,对于能发现教师错误操作的学生给予鼓励。之后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制氧实验,在此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操作进行指导。锻炼学生实践操作能力。[3]

4.拓展应用。课堂教学中的氧气应用举例毕竟比较狭窄,教师在教学任务结束后向学生拓展氧气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如利用氧气支持燃烧的特性,在消防灭火时应对准火焰的根部,阻隔可燃物与氧气的联系,达到灭火的目的。这样有助于加深学生对于氧气特性的记忆,同时帮助学生学以致用,树立起社会责任感。

结 语

学科核心素养与三维目标的培养要求师生通力协作,教师发挥好引导作用,学生树立自主学习意识。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科核心素养与三维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林美.学科核心素养与三维目标落实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以《性质活泼的氧气》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2018(33):172-173.

[2] 聂允.初中化学教学三维目标落实状况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6.

[3] 石碧希.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落实课程三维目标——从初中化学《空气》的教学设计谈新课程理念[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4(12):5-6.

作者简介:徐志萍(1984年2月-),女,汉族,云南省昌宁县人,一级教师,本科,单位:昌宁县温泉初级中学,研究方向:化学教学。

猜你喜欢
三维目标学科核心素养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关于核心素养及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思考与疑问
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四个对话视角
三维目标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优化策略
提升教学智慧 落实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