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提高之我见

2017-02-23 06:31黄银环
西部论丛 2017年10期
关键词:基本技能口诀计算能力

黄银环

《新课程标准》关于小学数学计算指出“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计算,对于其中一些基本的计算,要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并逐步做到计算方法合理、灵活”。小学计算教学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是小学生学习数学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因此,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的主要任务之一。

通过几年的教学,我认为通过以下几方面的培养,可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多为抽象、枯燥的,尤其是计算教学,学生会感觉乏而无味,这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创设形象生动的故事情境来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只有在学生愿学、乐学的心态下,他们才能更好地接受知识,算得又快又好。例如,教学“7的乘法口诀”时,我采用学生感兴趣的七星瓢虫背上七点来引入课题,探究课题时再采用童话故事7个小矮人吃饼干等来进行巩固练习,既激发了学生的计算兴趣,又及时巩固了口诀的应用及口诀特点,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口诀的记忆,从而提高口诀计算的正确率。

二、强化训练,提高学生计算技能

小学生计算的基本技能是在已获得的知识经验基础上,经过反复练习而逐步形成的。教学中应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教师可以利用直观操作、知识迁移等方法引导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使学生“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例如,教学“7、8加几”时,可以引导学生摆小棒,通过摆一摆、移一移、合一合等直观形象的操作,使学生自然、高效地理解满十进位的含义,同时提高了计算的正确性。

而训练形式,则可以根据不同年级,采取不同的形式。比如:低年级可以采用游戏的形式:如“开火车”、“找朋友”、“找门牌号”、“送信”、“对口令”、“夺红旗”、“闯关”等;中年级可以采用口算板、口算表、卡片、幻灯片或游戏进行训练;高年级训练的方式可以是指名答、抢答、齐答、听算、视算等;如果用以上不同形式的训练方法,在可能的情况下,坚持每节课前适当的进行口算训练,我相信一定能够很快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三、注重习惯的养成

叶圣陶说过:“教育就是培養习惯。”学习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养成习惯的过程。凡是学习成绩好的学生,都有着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我们的学生在计算中经常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做加法时忘了进位,做减法时忘了退位;或者加法当减法做,乘法当除法做;计算时,把8看作6了;做计算题时,把7作1,把5写成3了;做混合运算时,写着写着数字抄丢了,运算顺序错了;竖式计算时,从横式到竖式数字就变样了;考试卷上样样题都做完,就单单留下几道口算题不做,这大多数是粗心大意、马虎、字迹潦草等不良习惯造成的。因此,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高计算能力的保证。我在教学中,重视良好计算习惯的培养主要从以下方面着手:

1、养成认真校对的习惯。所有题目抄下来后,都要进行认真校对,包括数字,符号。逐步形成“一看、二想、三计算”的计算习惯。拿到一道计算题,没有看清数字,没有弄清楚运算顺序,就算起来了,很容易出错。在计算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习惯。

2、养成审题的习惯。要求学生看清题目中的每一个数据和运算符号,确定运算顺序,选择合理的运算方法。

3、养成仔细计算、规范书写的习惯。要求学生书写工整、格式正确、字迹端正、做到不潦草,不涂改,保持作业整齐美观。

4、养成检查的习惯。检查是一种习惯、是一种能力 ,是计算正确的保证,是防止错误的重要措施。因此在计算中要养成自觉检查的习惯,检查时,要做到耐心、细心、逐步检查,发现错误及时纠正。要掌握一些基本的验算的方法。①按照运算顺序一步一步的重算。②运用估算进行验算。例如教给学生:327+1953结果的末尾一定是0; 48÷6得的结果一定比48小等等。教师教给学生验算和估算的方法,并将验算作为计算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进行严格要求,提倡利用估算进行检验答案的正确性。

计算能力的培养绝非一朝一夕的事情,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需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有计划,有目的、有措施地长期培养和训练,只有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见到成效。

猜你喜欢
基本技能口诀计算能力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1+X”课证融通下《飞机维修基本技能实训》的活页式教材开发与设计研究
厘清算理,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提升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
中学生化学计算能力的进阶式培养策略
巧记乘法口诀
关注课堂教学,落实“四基”要求
三八等于多少
第2讲 “方程(组)与不等式(组)”复习精讲
口诀法解一元一次方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