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视阈下的《拉格泰姆时代》

2017-02-23 23:23黄金雷
文教资料 2016年28期
关键词:空间叙事后现代主义

黄金雷

摘    要: 作为美国后现代主义的代表作家之一,E. L. 多克特罗在小说《拉格泰姆时代》中推翻了传统的线性叙事模式,通过使用一系列后现代主义写作手法及对音乐、绘画和电影艺術的模仿,构建了一个空间化的小说文本。这种风格与约瑟夫·弗兰克的叙事空间理论指向十分吻合。

关键词: 《拉格泰姆时代》    空间叙事    后现代主义

一、引言

埃德加·劳伦斯·多克特罗(Edgar Lawrence Doctorow)是当代美国文学界后现代小说家中的佼佼者。在代表作《拉格泰姆时代》中,他通过使用一系列后现代主义写作手法及对音乐、绘画和电影艺术特性的模仿,构建了一个独特的空间化叙事文本。本文运用美国文学批评家约瑟夫·弗兰克的叙事空间理论对《拉格泰姆时代》空间化叙事进行分析。

叙事空间理论在二十世纪的西方文学批评界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美国著名文学批评家、普林斯顿大学比较文学教授约瑟夫·弗兰克于1945年首次提出了小说空间形式的理论,初步建立起了一个新的小数理论典范。他认为,所谓“空间形式”就是“与造型艺术里出现的发展相对应的…… 文学补充物。二者都试图克服含在其结构中的时间因素”。现代主义小说家都把他们的对象当做一个整体表现,其对象的统一性不是存在于时间关系中,而是存在于空间关系中;正是这种统一的空间关系导致了空间形式的发生。从创作主体的角度来看,二十世纪的作家表现出了对时间和顺序的弃绝、对空间与结构的偏爱。它们在同一时间里展开了不同层次上行动和情节。为此,他们来回切断了同时发生的若干不同的行动和情节,取消了时间顺序,中止了叙述时间流动。对此,弗兰克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创作批评概念——“并置”。它是指在文本中并列地置放那些游离于叙述过程之外的各种意象和暗示、象征和联系,使它们在文本中取得连续的参照与前后参照,从而结成一体。

二、《拉格泰姆时代》的空间化叙事

后现代小说中用来获得空间形式的方法很多。在传统叙事文本中,故事情节往往遵照清晰的时间先后顺序发展。然而,在后现代小说中,由于作者使用了一系列如并置、倒叙、闪回、重复等手法,传统线性叙事模式被打破,时间维度被大大削弱,而令小说呈现出空间化的倾向。

(一)对时间维度的弱化

多克特罗在创作中对拉格泰姆音乐的模仿削弱了《拉格泰姆时代》叙事的时间维度。小说以一种流行于二十世纪初期美国黑人音乐命名的。“切分”(syncopation)是这种音乐的显著特征。切分音是一个相同音高的音符同时出现并结合在强拍或次强拍和弱拍上,因此导致乐曲进行中强拍和弱拍易为位,强拍变成弱拍,或弱拍变成强拍,叫做切分音。通常,钢琴弹奏者右手弹奏出变化无常的切分旋律,同时左手以沉稳的低音伴奏。小说《拉格泰姆时代》正如同一曲拉格泰姆,充满了主题的切分。《拉格泰姆时代》表现的是一个繁荣发展的时代。那时,各国移民怀揣“美国梦”蜂拥而来寻找希望和机会,福特发明了装配汽车的流水线,生产效率因而大大提高。随着新事物的层出不穷,种种危机暗潮汹涌(陈世丹,333)。阶级矛盾、贫富悬殊、劳资纠纷、种族歧视、无政府主义思想蔓延等社会问题都作为主题在小说中得到了体现。这些主题都以切分的方式在小说中交织在一起。

“切分”导致了多重故事情节和场景的并置。不仅扰乱了故事发展的时间顺序,而且使得很多场景、情节发生的时间十分模糊。《拉格泰姆时代》基本上是围绕三个生活在美国的家庭——白人中产阶级家庭、欧洲犹太移民家庭和黑人家庭展开的。此外,小说还将许多真实的历史人物,如弗洛伊德、J·P·摩根、亨利·伏特、哈利·胡迪尼、伊夫林·内斯比特、艾玛·戈德曼、斯坦福·怀特、德莱塞等和一些真实的历史事件融入虚构的故事之中。小说并未分别讲述这些家庭和人物的故事,而是通过并置手法和不断的场景切换将他们的故事交织在了一起。虽然小说的故事时间跨度是十五年(1902年到1917年),但是大部分情节都发生在1908年到1910年,因此,很多事件和场景是同时发生的。例如,在1908年的一个下午,当哈利·胡迪尼因为交通事故与“父亲”、“母亲”结识时,母亲的弟弟正独自徜徉的海边,想念着他的理想情人伊夫林·内斯比特,而此时,伊夫林却要去监狱探视她的丈夫哈利·K·索尔,还要每天演练为其丈夫开脱罪责的证词。“恰逢此时,在美国历史上小说家希尔多·德莱塞正闷闷不乐,因为他的小说《嘉莉妹妹》遭受到评论界的差评,摆在书架上无人问津。他也因此失业在家,落得身无分文,感到羞愧难当且无脸见人”(多克特罗,23)。因为涉及人物和事件众多,事件跨度较大,作者在叙事过程中并没有分别逐一地详述所有事件的始末,而是选取了故事较为集中的几个时间段,采用了并置的手法叙事。这使得故事时间仿佛被延长,事件的先后顺序被打乱和模糊化。

除了情节的并置外,“闪回”的手法也起到了削弱叙事时间维度的作用。在《拉格泰姆时代》中,情节的闪回使得故事时间不断前后跳跃并碎片化。比如,在小说第二章里,故事时间已经发展到1908年六月份“父亲”起航并开始了他的北极探险旅行的时候,而在接下来的第三章里,事者的视线落在了纽约平民区时候,故事时间又回到了“麦迪逊广场谋杀案”尚未发生而且犹太“爸爸”的家庭还未破裂的时候。再如小说的第四章和第九章的故事时间都分别与其之前章节的故事时间断裂开来,并回到更早的时间点。这些闪回令整部小说故事的时间线索变得不再清晰。

(二)对视觉艺术的模仿

除了对拉格泰姆音乐的模仿和后现代手法的使用外,《拉格泰姆时代》还体现出了绘画和电影的艺术特征。这些特征更强化了小说的空间化。

《拉格泰姆时代》表现出了明显的绘画艺术特点。弗兰克说过:“小说的空间形式经常被比做现代印象主义画作。”(Frank 27)印象派画家认为,景物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有不同的颜色,他们的使命便是忠实地刻画在变动不居的光照条件下的景物的“真实”,这种瞬间的真实恰恰就是一种转瞬即逝的“印象”。印象派画家把这种“瞬间”永恒地记录在了画布上。《拉格泰姆时代》正如一幅印象派画作,记录了那个时代不同身份和地位的人们的瞬间的影像。如失业在家的作家德莱塞,在街头偶遇正在剪影的伊夫林和小姑娘的弗洛伊德、荣格和弗伦兹等。作者只用了寥寥几笔就将这些人物的瞬时精神面貌勾勒出来。被如此描述的还有很多其他一闪而过式的人物,如威廉·霍华德·塔夫脱总统、弗朗茨·斐迪南大公、洛克菲勒、卡耐基、哈里曼等。

小说的图画特性主要体现在小说的场景和意象等方面的共时性。共时性主要是由并置手法实现的。其中,意象和場景的并置是主要能够体现小说图画特征的手段。例如,在小说的第一章里有描写“母亲的弟弟”独自徜徉在海滩的场景。一系列并置的意象如薄雾、潮水、足印、海贝、夕阳、海鸥、草丛及远处的街车等共同构成了一幅图画。它从人们观赏一幅画的习惯入手,先描述画面主体——“母亲的弟弟”的动作,又描述了近处的景物,最后是远处的背景。整部小说也是如此。大量并置着的场景和意象共同构成了一幅全景画。

除了共时性以外,强烈的明暗反差是小说的图画特征的重要方面。小说中明暗面的对比体现在小说中大量存在着二元对立特征或反差的人物、意象、场景和主题上。如上层社会和下层社会的并置、资本家和工人阶级的并置、白人与黑人的并置、政府机构与无政府主义者的并置及男人和女人的并置等。小说通过一系列具有强烈反差的并置形成绘画艺术中的明暗对比。因为具有绘画艺术特征,《拉格泰姆时代》犹如一幅壮阔的时代画卷,给读者留下无穷的想象空间。

此外,在电影式的叙事中还夹杂着新闻短片。在二十世纪早期,影剧院在放映电影正片之前通常会先放映一段纪实新闻记录短片。这一特点也在《拉格泰姆时代》得到了体现。例如:“就在这个时期,一个叫雅各布·里斯的不知疲倦的报社记者和改革家写文章说,需要为穷人解决住房困难……里斯将曼哈顿地区少数民族的人口分布制成彩色地图。暗灰色代表犹太人——这是他们喜欢的颜色,里斯说。红色代表黝黑的意大利人。蓝色代表精明节俭的德国人。黑色是属于非洲人的。绿色属于爱尔兰人。黄色属于像猫一样整洁的中国人,他们被激怒时,性格也像猫一样狡黠、凶残。芬兰人、阿拉伯人、希腊人等,也都有各自的颜色,里斯大声说道,像一条用大大小小的花布块缝成的花被,一条各色人种的花被!” (多克特罗,16)这段话仿佛是一段配有画面的纪录片的解说词。这正是对电视新闻片的模仿。还有,在小说第10章里有关皮尔里的北极探险的内容虽然是通过“父亲”的视角叙述的,但是读起来却像是由专业记者撰写的电视新闻稿。这些电影手段不但极大地丰富了小说的内容,加深了小说的现实意义,而且赋予了小说电影的画面感和空间感。

三、结语

《拉格泰姆时代》被认为是多克特罗小说创作中的一次突破性。作者用创新的写作手法为读者展现了一幅二十世纪初美国社会的全景画。通过对一系列后现代主义创作手法如非线性、并置、拼贴、蒙太奇等及对音乐、绘画和电影的模仿,构造出了一个空间化了的小说文本。这正是小说作者期待的效果。通过这样一个文本多克特罗生动地再现了一段真实的历史时空。叙事空间理论不但为读者全面理解小说《拉格泰姆时代》提供了一个新视角,更有助于读者赏析这部后现代小说的独特艺术风格。

参考文献:

[1]Doctorow,E. L. Ragtime. New York: Bantam,1975.

[2]Frank,J. Spatial Form in Modem Literature. Sewanee Review,1945.53,221-240.

[3]Jameson,F. Postmodernism,or,The Cultural Logic of Late Capitalism. Durham:Duke University Press,1991.

猜你喜欢
空间叙事后现代主义
从后现代主义传记戏剧到元传记:重读《戏谑》与《歇斯底里》中的荒诞性
元艺术与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解构性特点解析——以我国影视作品为例
后现代主义的幻想
浅谈中韩电视剧、电影的叙事差异
浅谈后现代主义对服装设计的影响
试论后现代主义与俄罗斯传统文化的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