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性看待与反思孩子的成才教育

2017-02-23 00:30李军
文教资料 2016年28期
关键词:理性思考教育观家庭教育

李军

摘    要: 当前,下一代成长教育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具有更加丰富的资源和均等的机会,社会教育市场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价值观念塑造和路线探索期。本文基于对当前教育热点、现象、误区的分析,秉持更加理性的思考,为孩子成才教育和实践行动提供思路和途径。

关键词: 家庭教育    教育观    理性思考    成才教育

中国自古就有望子成龙的观念,在当前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教育资源更加普及化的大环境下,这种观念在广大父母、社会心理层面更有过之而无不及,由此导致趋利教育、功利教育日渐盛行。只要看看各种早教、培训、特长补习班和竞争激烈的幼升小、小升初和高中生源大战,就可以知道这种成龙、成才教育演化到了何等激烈的程度。其实望子成龙的观念没有什么不好,它体现了一个国家、民族重视教育的优良传统,也是广大家长的殷切期望。无论何种家庭和社会阶层的大众都有追求公平、优质教育,实现孩子成才梦想的权利。但成才教育只有尊重教育规律,理解教育真谛,才能健康、持续、和谐进步,为民族腾飞培养出一代代优秀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实现个人与国家的共同发展。当下,我们应当对教育中存在的功利主义色彩、偏激、不合理思想加以认真分析、理性反思,才能指导我们的行动向更加科学的方向前进。

一、功利目标的驱使造成家长成才教育的集体无意识

当前社会各领域的激烈竞争和民众的普遍期望使教育成为了前所未有的关注焦点。无论身处何种境遇和阶层的老百姓,内心深处都有着希望下一代出人头地的心灵期盼。社会优势阶层希望通过优质教育,继续保持代际之间的优势传递;社会中等阶层希望在良好教育的熏陶下子女保持并有继续上升的可能性;社会普通阶层则希望通过高考这样的公平机制,使下一代不再像父辈一样受苦受累,更期望获得“翻身”和向上流动的机会。于是,教育资源的争夺和比拼在整体社会竞争态势下愈演愈烈,教育被堂而皇之地推向了商业化的轨道。素质教育的理想难以抵挡应试教育的冲击:社会要升学率、家长要考试成绩、学校要声誉、学生要读名校,种种现实形势逼迫教育走向功利化的道路。一些耳熟能详的教育宣传广告,被视为理所当然、正确无疑,甚至在社会上成为引领家长行动的教育风向标。

二、正在走向深度误区与窄化的成才教育观

近年来,一些教育口号和现象正引领着社会、家长的行动。比如,早教在国内越来越盛行。据统计,2013年我国0-6岁婴幼儿童数量为1.4亿,其中0-3岁婴幼儿高达7000万左右,到2020年,我国婴幼儿数量将达到2.61亿左右。调查显示,56.5%的家长把孩子教育投资列在首位,35%的城市家庭每月在孩子身上的早期教育费用支出在500-1000元,10%的家庭每月用于孩子的教育费用支出高于1000元/月。根据测算,我国幼儿早教消费市场规模,从2012年到2015年,分别达到820亿元、990亿元、1168亿元、1395亿元[1]。

面对一学期5千至3万元的早教学费,部分家长表示,“对孩子的投资不能吝啬,苦了自己也不能苦了孩子”、“选择最贵的就是最好的”。盲目攀比心理,是造成早教中心价格飙升的主要原因之一[2]。为了吸引家长的教育投入,各类早教、培训机构相继打出了诱人的教育广告宣传语,例如:“天才从早教开始,名师导航、天才起步,先人一步、先人成功”、“千万别错过宝宝3岁前大脑发育的黄金期”、“开发大脑的70%潜能”、“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等等。正是这些教育口号的巨大感召力,使中国基础教育补习成风,形成了巨大的商业价值并引发了无数家庭的梦想追逐。正是如此,中国应试教育越来越呈现低阶段和低龄化趋势,孩子成才教育也越来越走向变异,与其能力、素质、自信、快乐、创造力、幸福感培养的教育初衷背道而驰。

主要表现在:第一,一些家长对早教培训趋之若鹜。早教形成的风气似乎不是在比谁的孩子学得好,而是在比谁学得早;不是在比谁学得精,而是在比谁学得多;不是在比谁学得实用,而是在比谁学的档次更高、品牌更好。家长片面强调外部教育环境和师资,而忽视孩子的接受能力、主动性和个性差异。第二,“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成为很多家长行动的重要动因。他们坚信只有孩子从小赢在起跑线,今后才能保持领先优势,别人的孩子去培训了,自己的孩子不培训就会掉队,于是,纷纷加入培训、补习大军。他们遵循的逻辑就是孩子赢在起跑线就赢在路上,也会赢得孩子未来的发展。第三,过于重视智力的培养和分数的获得。许多培训班都是迎合成年人的逻辑和课程开设的,如英语补习、奥数补习、作文补习等,目的是孩子在应试考试中取得先机,获得好的成绩名次,而比较忽视孩子的兴趣、良好性格、人际交往、意志品质和吃苦耐劳精神的培养等。第四,窄化了成功的含义和获得路径。从对孩子培养的期望、目标和路径来看,往往采取比较单一的评价标准,即家长要求孩子上好的幼儿园、好的小学、好的初中、好的高中、好的大学,一路名校,在学校看成绩,进入社会后看名望、财富和地位。这些都相当程度地窄化了一个人成功的含义,把孩子成才、成功归结为金钱和地位。第五,盲目追求热门专业,对职业教育存在偏见。有的家长不顾孩子实际情况、兴趣和特长,随着社会市场跟风,什么专业热门、来钱就要求孩子学什么专业,而对职业教育存在较多偏见,甚至造成孩子退学、转专业,读到一半重新参加入学考试等情况。

三、树立积极的教育竞争与合理的教育观念

针对以上误区和窄化的成才教育观,广大家长应该理性看待和反思,树立积极、合理的观念,而不能盲目跟风。

(一)对孩子早教问题,应该辨证地看到有利和不足的方面。一些早教机构片面强调多元智能和蒙台梭利教育理论,过早地进行成人化的灌输教育,过早地给孩子定向,这些方式不仅不利于对孩子的培养反而会框定限制孩子的创造力、兴趣,导致孩子厌学情绪增加,影响孩子语言发展,带来压力和健康隐患,出现小学“三年级效应”[3]。德国专家塞巴斯蒂安·P·萨盖特(SebastianP.Suggate)、美国心理学家格赛尔(Gesell,Arnold Lucius)、美国心理学家马尔孔(Rebecca A.Marcon)等做了一系列试验表明,接受早教的孩子并不是按照人们期望的那样领先,过早開始课堂教学,抑制了孩子的发育[4]。在婴幼儿阶段,自然成熟与进行教育的结果差距不大。给孩子充足的空间和时间,不但可以事半功倍,而且今后孩子会表现出更大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二)不要被“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所误导。这句魔咒般的口号制造了一系列教育恐慌和心理恐慌,也让许多打算让孩子按照正常规律成长的家长,不得不加入比拼的行列,生怕被其他小孩抛在了后面。从城乡教育资源不均衡的现实来看,师资、经费、设备、信息等硬软件上的差距,确实造成了城乡学生之间在起跑线上的差距,这实质是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平的问题。但在城市相似环境条件下,教育资源占有相对平等的情况来看,一部分孩子暂时赢在了起跑线,未必就一路领先,步步领先,这是由人生诸多条件转化和规律发展变化决定的。人生就好比一场马拉松运动,每个人不同的条件、天赋、机遇、自身努力、社会关系等都会产生不同的差异,决定成败的因素很多,不能一概而定,况且用所谓的输赢这样的二分思维来看待问题,本身也不是十分科学。输赢是相对的,是转化和对立统一的,不应当把问题绝对化,否则对人的成长成才不会有太多的帮助,只会增加人为的烦恼。

(三)不应偏重智商,而忽视情商等因素。实踐早已证明,一个人的成功并不由智商起绝对的作用,而往往由情商、意志品质、人际关系、机遇等因素综合决定,智力的作用仅占到25%左右。这充分说明如果只重视智力培养,对孩子的成才是偏废不利的,应当加强性格、品德、情商、毅力、人际交往、自信、团队意识等能力的培养。

(四)树立正确的成功观。孩子的成才和成功不能片面地理解为成绩优秀,一路读名校,也不等于孩子长大后获得名望、财富和地位。正确的认识是,一个孩子取得了自我超越、自我挑战的成绩就是成功的,实现了自我设定的切实目标就是成功的。

(五)正确对待冷热专业,纠正对职业技术教育的偏见。所谓的热门和冷门专业是随着社会需求、市场需求而发展变化的。对孩子的成长来说,只要按照自己的学习兴趣、特长学得精、学得好就是正确的,不要盲目跟风追逐热门,否则对孩子、对家庭会造成人力、财力和资源的浪费。特别是对于一些学习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家长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选择职业技术教育也是很不错的决定。学习应用型的专业有助于孩子学到本领和操作技术,能更加适应和满足社会和市场的需要,对家庭来说,是帮助孩子成长成才更加现实的一种途径。

四、成才教育应该怎样做

孩子的成才教育是一个高度个性化、个体化的问题,不应该用统一的方法和模式来教育。家长必须从孩子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按照因材施教的原则引导和培养完全不同的孩子。

(一)要有正确的成才期望和驱动力。每个孩子在不同的环境中长大,接受社会、学校、团体、伙伴的不同影响,每个人的成长成才都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化和个体化建构相互作用的生成过程。只有良莠不齐的因素都接触,成才才具备真实的社会途径和必备的土壤。许多家长无法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素质教育,在他们眼里,只有智力、分数才是成才的因素。在笔者看来,简单地说,真正的素质教育就是“教育孩子‘学会过社会生活的全部”。所以我们的成才教育要有正确的期望和驱动力,以避免走向偏废、片面和异化。正确地说,孩子的成人、成才教育就是让孩子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正确的价值观、能够独立思考、有良好的人际交往、有良好的智力和生存技能、有对社会的责任和回馈,有对生活的深度融合与热爱。

(二)要有量体裁衣的合理目标。许多家长把分数、智力、名校、好工作作为成才培养的主要目标。但高智商的人毕竟是少数,不是非要读名校,非要考高分,非要从事智力劳动和研究才叫人才,社会更需要众多的高素质、高技能、高应用型、熟练操作型的人才。成才教育的价值在于对社会有用人才、健全人格的培养,而不能偏废地理解为对少数精英人才的培养。劳动的分工在当今和未来社会越来越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未来自由而自觉的劳动将成为人们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的一种手段。现代社会,无论是劳动密集型行业、还是知识密集型行业都在强调专业化,所以成才的定义也是宽泛的。一个人能够保持身心健康、能够为家庭和社会做力所能及的贡献,就是成才和成功的标志。

(三)要吸收东西方教育精髓,为孩子成才奠定坚实的基础。东西方教育各自存在自身的优势和弱点。国内基础教育体现系统性、知识性、体系性,对孩子打下基础有着较好的帮助,但在培养好奇、探究、兴趣、想象力、创造力方面有所不足。长期应试教育的传统、灌输教育方法使学生在大学阶段后劲不足,“苦高中、耍大学”成为相当多学生的选择。西方基础教育更强调孩子的自由探究、想象、创造,对实际问题的思考、讨论、解决。孩子的独立性、思考性、创造性和动手能力得到强化。西方大学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诚信、自信心、勤奋、创造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在追踪前沿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满足企业需求、实战案例传授方面显得更胜一筹。我们应该结合两种教育的优势培养中国的下一代,把扎实的基础教育和西方先进的高等教育结合起来,互补优势,才能更好地实现孩子的成才教育。

(四)要深度融合社会实践,不断完善和促进人的成长。传统教育注重依托学校教育作为培养人才的主渠道,但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这显得远远不够。人的成长过程必须经历生活的各种场景,经历人生的各种洗礼、成功、喜悦、磨难与遭遇,才可能成就一个人的成熟与智慧。孩子的成才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无论多么先进、科学的教育理论,最终都要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得到检验才能转化为人的知识与能力。学校教育永远跟不上社会实践领域的发展,如国内教育在体育普及、性知识教育、情商教育、团队教育、创新教育、财商教育等方面还十分薄弱,个别方面甚至是空白的,这距离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还有很大差距。学校教育如果只呈现知识的、理论的东西和光鲜亮丽的一面是对学生成长的不负责任。我们必须转变以书本为纲的局面,在生活与社会实践的熔炉中实现人的成长。

(五)要以个人进步和社会贡献作为评价反馈标准。某些家长认为孩子是家庭的私有产品,着眼于代际传递和自我培养,他们强调孩子在学校、社会、伙伴中不能吃亏,不受委屈,争先好强。这种教育会局限孩子的认知视野,培养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一定程度上导致狭隘的恶性竞争、圈子竞争,忽视团体的力量,难以培养具有大视野、大格局的社会人才,最终可能在社会竞争中被淘汰。每个人的成熟有早晚之分,能力有大小区别,但只要有进步,对社会作出了力所能及的贡献,就应当承认其成功的一面,这种恰当客观的评价反馈对人的激励将具有正向持续的作用。不以好高骛远的标准评估人才的培养,而坚持正确的发展观、社会责任观、担当观、贡献观,这对于家庭、社会和下一代都更有益处。

总之,孩子的成才教育要依据个人的实际情况规划、教育和实践。面对社会的各种跟风浪潮,我们需要更多地进行理性思考,在文化知识的继承中,在亲身经历的积淀中和社会熔炉的磨炼中成就不一样的个体,体验成长的滋味,将理想报复与社会发展融汇于个人的蓝图和实践追求中。

参考文献:

[1]2015年我国幼儿早教消费市场规模将达到1395亿元.http://www.chyxx.com/industry/201508/334150.html.2015.

08.05.

[2]沈阳早教班催生出暴利早教效果不易衡量.http://guide.

qinbei.com/20150601/1792208.shtml.2015.06.01.

[3]早教的理论基础在国际学界仍然有争议.http://discovery.

163.com/special/earlylearning/.2011.10.20.

[4]儿童过度早教得不偿失过早上课抑制儿童发育.http://

guide.qinbei.com/20150526/1791650.shtml.2015.05.26.

猜你喜欢
理性思考教育观家庭教育
浅谈如何用科学教育观培育孩子
金钱教育观,从现在开始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论王十朋的教育观
基于工程教育观的GIS人才培养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