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实效性的要素分析

2017-02-23 01:06石珉
文教资料 2016年28期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教学实效

石珉

摘    要: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校培养高素质大学生的重要途径。教学实效性是“形势与政策”课程的灵魂和生命力,要增强“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的实效性,必须将与“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实效性有关的教师、学生和环境三个方面的要素有机结合起来,发挥其最佳功能。

关键词: 形势与政策    教学实效    教学要素

教学实效性是课程的灵魂和生命力之所在,缺少实效性的课程,对学习该门课程的学生和教学该门课程的教师而言,都是一种负担。在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中,教学管理者和实施者长期受到该课程教学实效性问题的困扰,倍感无奈与彷徨,尽管从事“形势与政策”课程教育教学的教师们一直在探索如何破解这个难题,但效果仍不尽如人意,解决这个问题就显得尤为迫切。要增强“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的实效性,必须注重教师、学生和环境这几个关键性要素,只有将这些要素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发挥这一系统整体的最佳功能,才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增强“形势与政策”课程教育教学的实效。

一、教师

毛泽东曾说:“教改的问题,主要是教员问题。”邓小平曾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教师不仅要给学生传授知识,更要给学生以思想启迪。在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中,教师一直居于主导地位。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实效性的好坏,一定意义上取决于教师自身素质的高低和对教育教学投入的深浅。教师怎样用丰富易懂的语言将复杂的形势与重大的政策对学生阐述清楚,怎样提高学生分析形势、把握政策的能力,使“形势与政策”课程受到学生欢迎,怎样帮助学生关注现实、驾驭自身等,都离不开教师科学的教育理念、扎实的理论功底、娴熟的教学技巧和满腔的工作热情等。

教师科学的教学理念是增强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实效性的前提条件。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总会受到教师教学理念的支配和影响,教师的教学理念还会影响学生的发展。正因为如此,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师必须秉承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并在此基础上不断与时俱进,才能具化为科学有效的教育教学行为,最终促成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

教师扎实的理论功底是增强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实效性的重要条件。“形势与政策”课程是一门涉及多学科知识的课程,学科交叉性较强,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和知识性等。很难想象,一个缺乏厚实理论功底的教师,能够引导和帮助学生辨清复杂多变的形势和把握、贯彻执行好国家重大的方针政策。因此,一定意义上讲,“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师与其他课程教师相比,更应该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

教师娴熟的教学技巧是增强“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实效的重要手段。鉴于“形势与政策”课程的独有特点,要求教师必须具备驾驭课程教学的能力和技巧:在教学设计和实施方面,教师要善于留出学生思考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空间,注重培养学生的辨别、分析与创新能力;在教学方式的选择上,教师要注重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专题式、网络式和实践性教学等,力求“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生动形象、入情入理、润物无声、潜移默化;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与实现上,教师要把教学目标和学生需要有机结合,教学内容的取舍要有针对性和合理性,追踪聚焦社会热点,努力贴近学生实际。

教师满腔的工作热情是增强“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实效的重要保证。“形势与政策”课教师只有具备满腔的工作热情,才会不断完善自身,转变教学观念,提高自身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教师有了教学热情,在工作中才能自觉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越来越专业化、科学化。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形势与政策”课教师,必须有充分的热情,在业务上不断学习,在学术上不断进取。在“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实践中,教师只有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身心成长规律,才能实现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要激活教师的教学活力,就必须对教师的工作给予足够的肯定、尊重和支持,充分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肯定就是要對“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给予充分、客观和公正的评价,不能贬低甚至无视“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地位与作用。要尊重和支持“形势与政策”课教师,让他们享受到合理的待遇和公正的评价,只有这样,才能让教师享有存在感和价值感,才能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才能让教师全身心投入教学,才能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二、学生

在“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中,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突显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必须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深入启发、引导学生内在的思想政治需求,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主动参与,对于教学内容,教师要让学生主动独立思考和探索,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不断收获与提升。

教和学要相互配合,教学才能卓有成效。在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中,学生希望教师能够与其互动、交流。教师应该根据这个特点,积极回应学生的期待,引导学生参与到教育教学中。为此,教师要想方设法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帮助学生端正学习“形势与政策”课的态度,努力克服功利主义,防止学生心中出现“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可有可无的错误思想。教师要帮助学生克服抵触“形势与政策”课的不良情绪,培养学生关心国家大事、了解社情民意的良好习惯。努力激发学生学习“形势与政策”课程的热情和积极性是“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学生只有对“形势与政策”课程感兴趣,才会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的教学方能取得成功。有些“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效果不佳,往往是没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很多情况是学生听不进去课,教师的教学成了独角戏而变成自己的自言自语。教师要想方设法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师要熟练掌握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技巧,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提高学生的关注度;二是教师要注意加强对学生的考核,充分发挥考核对促教督学方面的积极作用,注重考核的全面性和全程性,将结果考核与过程考核、期末考核与平时考核结合起来,以充分发挥考核的功能,这样学生才会与教师很好地配合。只有将启发和督促相结合,才能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才不至于浪费面对面讲授“形势与政策”课的宝贵资源,让想学好“形势与政策”课的学生感到解渴,让即使不愿学“形势与政策”课的学生也必须在平时注意对“形势与政策”课的学习和思考,杜绝考前临时抱佛脚的现象。总之,对“形势与政策”课程来说,学生的冷漠是首先需要解决的最关键问题,要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其热爱“形势与政策”课程,这是“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有起色的重要标志和提高教学实效的重要途径。

三、环境

环境是一只无形之手,在“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中的作用不可低估。要增强“形势与政策”课程教育教学实效,其中一个重要条件就是环境要配合。“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不是教与学双方的孤立互动过程,而要借助高校教学资源运作的大系统中相关要素的配合。在“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资源的大系统中,环境系统相当重要。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校园环境,社会环境主要依靠大众传媒和互联网等载体对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发挥作用;校园内部环境主要借助于校园文化建设和校园宣教阵地对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发挥作用。

思想是存在的反映,人的思想形成往往离不开环境的熏陶。要拓宽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面,保证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内容的全方位和多角度,保证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的及时性,必须充分发挥大众传媒和互联网等载体的作用。现在是一个全媒体、全时空的时代,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社会关注”、“媒体聚集”、“海峡两岸”等、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和报纸摘要”、“半月谈”和各大主流网站等媒体,在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中是内容生动丰富、信息权威及时、形式丰富多样的好教材。大众传媒和互联网紧密结合,能够成为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的有效载体。要充分利用各种载体,从总体上让学生形成对形势与政策的直观认识,培养学生关心形势与政策的热情和兴趣,使学生养成关注社会热点、追踪聚焦时代焦点、关心国家大事的习惯与觉悟,自觉把个人与国家、社会、民族的发展联系起来,形成强烈的时代感、使命感与责任感。

高校要加强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的平台建设,承载资源,充分发挥校园网、校内广播台和电视台等媒体的作用。在校内开辟小报宣传栏、宣传橱窗和书画海报等,主动占领校园宣教阵地。各二级学院、系部、班级应订阅重要的报纸杂志,图书馆报纸期刊室应订阅和收藏丰富的报纸杂志。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建设、微信公众号、微课慕课等形式,最大限度发挥网络教学等多种教学形式的积极效应。良好的校园环境有助于高校的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充分发挥环境在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中潜移默化的作用,是增强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冯波.马克思主義哲学原理课实效性研究[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

[2]本书编委会.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与教学管理创新使用手册[M].北京:中国教育出版社,2012.

本文为安徽省2012年高等学校省级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增强‘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实效性的系统研究”(项目编号:2012jyxm570)和池州学院2012-2013年度校级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项目“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社会转型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项目编号:2012SZKJSGC7-2)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形势与政策教学实效
移动互联网对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课的挑战与应对
试论如何利用结课技巧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实效
巧妙运用微课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
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效果研究
浅谈高中英语教学中怎样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研读教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