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情护理对抑郁症患者抑郁情绪及生活功能的改善作用探究

2017-02-23 11:50赖金霞
医学信息 2016年35期
关键词:抑郁情绪抑郁症

赖金霞

摘要:目的 探究抑郁症患者接受共情护理后其抑郁情绪与生活功能发生的变化。方法 择取2013年2月~2016年2月于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60例抑郁症患者,按照所行不同护理模式进行分组:接受常规护理的30例患者归入对照组,接受共情护理的30例患者归入研究组。结果 研究组的HAMD评分、生活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统计学有差异(P<0.05)。结论 共情护理可以缓解患者抑郁情绪,改善其生活功能,应用价值显著。

关键词:生活功能;抑郁情绪;抑郁症;共情护理;改善作用

作为一种心理疾病,抑郁症在近年来因人们生活压力过大、生活节奏过快而呈现出不断上升的发病趋势。患者的普遍表现为精神抑郁,除此之外多伴有焦虑、紧张等其它负性情绪[1]。本文选择共情护理这种新的护理模式为抑郁症患者使用,试观察其给患者情绪和生活功能带来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择取2013年2月~2016年2月于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60例抑郁症患者,按照所行不同护理模式进行分组:接受常规护理的30例患者归入对照组,接受共情护理的30例患者归入研究组。研究组:男12例,女18例;年龄38~68岁,平均(53.05±8.78)岁;对照组:男11例,女19例;年龄39~69岁,平均(53.67±9.02)岁。两组患者就上述资料而言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行统计学对比。

1.2方法

1.2.1对照组 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患者在入院后接受相应的健康教育,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心理护理。除此之外,护理人员还要对患者的病房生活给予相应的基础护理,使患者感到舒适。

1.2.2研究组 患者则接受共情护理,具体措施有:①护理技能培训:由科室组成共情护理小组,由护士长或高级护师对责任护士进行知识技能培训,使其掌握共情理论与护患交流技巧,为患者提供人文化的关怀,从而改善其消极心理,使其积极面对生活与病情。②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耐心倾听患者的诉求,并在间隙时给予其心理引导,通过适当的鼓励性语言引导患者进行倾诉,协助其排解心中的抑郁情绪。对于对外界漠不关心的患者,可以改语言交流为肢体交流,通过经常性的肢体接触,使其感受到护理人员给予的关爱,提高其关注外界事物的积极性。总的来说,便是对患者的表情、语言、动作进行观察,加深对其情绪的共鸣,从患者角度来解决问题[2]。③生活指导:安排患者多多参加文娱活动或室外体育锻炼,减少其在室内的时间,通过体育运动或文化活动来缓解其负性情绪,增加其人际交流。

1.3观察指标 以汉密尔顿量表来评估患者的抑郁程度轻重,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AMD评分发生的变化,用以衡量患者抑郁情绪的改善结果。HAMD评分高低与患者抑郁程度呈正相关联系,即分值越高患者抑郁程度越严重,反之分值越低则抑郁程度越轻微。此外,还要对患者的生活功能进行评估,量表为GQOL 74,维度共有4个,分别为物质生活、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满分均为100分,分值越高则功能越强[3]。

1.4统计学方法 参与实验研究的患者,其临床所得相关数据均行软件包--SPSS19.0加以检验。计量资料行(x±s)表示,并进行t值检验。两组实验所得数据,经统计计算为P<0.05,则表明分组效果具有明显差异。

2 结果

2.1 HAMD评分 见表1,两组患者护理前的HAMD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评分较治疗前均有了改善,且研究组的改善程度远超对照组,统计学有差异(P<0.05)。

2.2生活功能评分 见表2,研究组在生活功能四项维度的评分和总分上均要远远高于对照组,统计学有差异(P<0.05)。

3 讨论

作为精神类疾病,抑郁症已经成为一种全球性的疾病,每年全世界的发病率高达11%,就具体的发病例数而言,约为3~4亿。在如此庞大的发病人数中,仅我国就有数百万例抑郁症患者自杀死亡[4]。事实上,抑郁症患者不但得不到精神安慰,还会因他人的眼光而承受着更大的心理负担,甚至可能錯过最佳治疗时机。梁秀容在其研究结果中点明,仅有2%左右的患者才能接到及时有效且足够专业的治疗[5]。

在本文中,研究组使用了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共情护理,区别于常规护理,这种护理模式秉持着“患者即中心”的现代护理思想,在护理人员和患者之间建立了一种良好的沟通关系,通过日常的语言交流和肢体交流、护患之间的倾诉与倾听来达到情感上的共鸣,使患者切实地体会到护理人员给予的关怀与鼓励。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的生活功能评分远远高于对照组(P<0.05),其护理后的HAMD评分显著低于护理前和对照组(P<0.05),这些均是共情护理在消除抑郁情绪、改善生活功能上取得的显著护理效果的具体表现。

4 结论

共情护理可以使护理人员站在患者的立场来看待问题,如此可以使护患之间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提高临床护理效果,有效消除患者的抑郁情绪,提高其生活功能。

参考文献:

[1]贺国文,赵咏梅,周洁.共情护理对抑郁症患者的抑郁情绪及生活功能的改善作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3(05):659-661.

[2]欧九娣.共情护理对抑郁症患者的抑郁情绪及生活功能的改善作用[J].哈尔滨医药,2016,36(01):87-89.

[3]谢晓颖,蒋荣泉,凌迎春,等."共情护理"模式在抑郁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及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33):122-125.

[4]沈荷红."共情护理"模式在抑郁症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开展效果分析[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23(17):53-55.

[5]梁秀容.共情护理对抑郁症患者抑郁情绪和生活功能的改善作用[J].华夏医学,2015,28(06):138-141.

编辑/倪冰冰

猜你喜欢
抑郁情绪抑郁症
宁波市2218例中学生注意缺陷多动症状与抑郁情绪的调查研究
三种抗抑郁症药物治疗伴躯体疼痛症状的抑郁症患者的对比研究
对一例因抑郁症有自杀倾向的案例分析
文拉法辛联合米氮平治疗老年抑郁症的效果及安全性
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
浅析高校生命教育视域下大学生抑郁情绪的应对策略
治疗性沟通系统干预对直肠癌手术患者抑郁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