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应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

2017-02-25 13:02江苏省溧阳市南渡初级中学薛刚华
数学大世界 2017年7期
关键词:解决问题情境数学

江苏省溧阳市南渡初级中学 薛刚华

初中数学教学中应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

江苏省溧阳市南渡初级中学 薛刚华

在数学教学中,把教材中的知识最大限度地问题化,通过教师的主导作用设疑置问,创造一个充满未知的问题情境,去调节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去启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再经引导、启发,让学生自求得之,去获取知识,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初中数学;提问;策略

问题教学亦称之为“探索教学法”、“发现教学法”,它的思想源远流长,在杜威那儿也可以找到根据。它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倡导和命名的,为当今国内外一种比较流行的教学法。它的特点是以解决问题为中心,注重学生的独立活动,着眼于创造性思维、意志力和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研究它的实施程序与应用,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很强的现实意义。笔者根据多年的初中数学教学实践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

一、创设情境,引入问题

教师精心设计难度适当而又有助于学生形成认识冲突的问题,让学生产生一种认识上的困惑,以形成积极的探究动机,创设最佳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经历“害怕数学——厌恶数学——喜欢数学——爱学数学”,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创设情境可通过动手操作,如在《展开与折叠》中,让每位学生准备一个长方体的盒子,沿一些棱剪开,展开成一个平面图形,并把展开的图形画在纸上,同学之间相互比较展开图的不同,进而体会一些立体图形可以按不同的方式展开成平面图形,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动画演示,如在《图形的变化》中,把“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以动画的形式在多媒体上演示,学生能有直观、深刻的体会,另外把平移、旋转、翻折的变化过程也做成动画的形式演示给学生看。同时还有其他一些方法,如做数学游戏、讲数学故事、联系实际生活等。可以是教师在课前设计的,在上课开始的时候作为创设情境,积累经验和提出问题之用,如许多教师常常用实际问题或设置悬念导入新课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为研究需要而临时产生的尝试性的研究活动,如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提出了意想不到的观点或方案等。显然,教师要创设好问题情境,必须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要从知识的形成过程出发,要贴近学生生活,要带有激励性和挑战性。只有这样,才能引发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使学生的认知过程和情感过程统一起来。

二、分析问题,获取信息

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多层次、多角度地设计问题,启动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眼、耳、手、脑等接收系统都处于积极状态,形成全方位的交叉感知,充分发挥其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作用,有效地接收、加工和贮存信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要急着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问题来寻找答案,而应该要求学生针对问题静心读书,有充裕的时间来感知文本,获取信息,然后让学生在回想知识,自学新知识的基础上,形成解决问题的知识网络,以架设问题与目标之间联系的桥梁。我们的实践证明:让学生忙于寻找老师所提问题答案的教法,会养成学生浮躁的读书心态,而只有在学生比较充分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质疑问难的教法才是科学合理的且富有实效的。

三、师生互动,尝试解答

数学教师的教学行为要在学生自学过程中产生了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的基础上展开,教师以“问题”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点拨和启发,促使学生自主解决原有问题,并不断产生新的问题。因此,问题教学的模式是双向的,这个“双向”就是指学生带着问题走向老师,而教师也主要用相关的“问题”(而不是直接的结果)来激发、诱导学生。学生的问题源于其自学中产生的困惑,而教师的发问则是为了帮助学生自主地解决困惑。基于此,在问题教学中,师生应采用互动的方式,使问题情境的命题与自己的认识结构联系起来,以激活有关的背景观念和先前所获得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共同来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教师经过设计给出的问题,既考虑符合学生实际,又要着眼于达到教学目标,还要有一定的讨论余地。这样力使学生水平能适应,思考有兴趣,讨论有话说,研究有结果,见解有创意。

四、及时评价,得出结论

问题教学过程需要学生全方位地参与,不少环节还得经过同学、教师的答辩和认可,因此对课堂教学中学生所表现出来的解疑答难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等都要做出适当的评价。也就是说,既要评价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还要评价学生的学习习惯与学习方法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力求做到评价形式多元化,评价内容全面化。同时教师也应关注学生能否在学习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否自己去搜集信息,整理资料,去探索问题,解决问题,能否经过分析、概括得出新结论等,从而促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提高。

五、应用新知,产生迁移

在问题教学模式下,课堂教学不可能解决学生自学过程中产生的所有问题,也没有必要这样做。在完成必需的教学任务的前提条件下,教师有意识地安排若干问题让学生带到课外,带出课堂,通过查找资料(包括上网)、亲自实践、调查访问等途径进行深度钻研,自行解决。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应起指导作用,引导学生将新知识纳入认识结构中,然后把它用于同类问题的新问题中,反馈矫正,从而使教学重点更加突出,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老师给予提问的学生充分肯定,并布置学生在课后运用所学的知识以及积极的思维来解决这个问题,通过同学们的参与,使学生获得了满意的答案。这样学生既巩固了旧知识,又获得了新知识,同时又让学生学到了尊重知识、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

我认为我们设想和实验的问题教学模式,是建构主义认识论在教学中的体现,是教学本质认识深化的必然产物,完全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我将继续实践和研究,大胆创新,力臻成熟。

猜你喜欢
解决问题情境数学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化难为易 解决问题
护患情境会话
护患情境会话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