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让儿童数学学习真正发生

2017-02-25 13:02江苏省苏州市吴江盛泽小学钮春夏
数学大世界 2017年7期
关键词:经历数学知识深度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盛泽小学 钮春夏

深度学习:让儿童数学学习真正发生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盛泽小学 钮春夏

课程改革为数学教学注入了生命活力,但在实践中也带来了“浅学习”和“假学习”的现象。从深度学习的视角看,主要是教学实践中儿童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以及学习结果的缺失、异化。因此,儿童深度学习吁求数学学习真正发生,让儿童展开真探究、真经历、真研究。

浅学习;假学习;深度学习

一、现象扫描:浅学习与假学习

课程改革为儿童数学教学注入了生机与活力,儿童数学课堂由此变得鲜活起来。但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一些儿童数学课堂上存在着“假自主”、“虚探究”、“伪合作”的现象。儿童的数学学习要么停留于学习的表层,浮光掠影、蜻蜓点水,要么异化、沦落为学习彩排、走场、表演等,儿童的数学学习没有真正发生。

【案例】一位教师教学《认识图形(二)》(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第2册),在练习中出示了这样的问题∶△☆△☆△____________△。①请照样子接着画下去;②数一数,△比☆()(填多或少);③想一想,这是为什么?你发现了什么?孩子们的回答无懈可击、完美无缺。尤其对于第三个小问题,有孩子竟然说出了“一一间隔排列,两端物体相同,两端物体比中间物体多一个”这样的数学结论,令人惊讶,这可是四年级的内容。课后,笔者和孩子交流,其中的一个孩子说,这已经是第三遍了。

应该说,教师的教学出发点是好的,深度开掘习题的教学功能,激活儿童的思维。但在这个课堂上,笔者发现该教师的数学教学有两点没有到位:一是让儿童真研究、真经历;二是让儿童深思考、深探究。首先,教学不是彩排,更不是表演,教学是儿童主动复演人类的生命实践活动过程,是儿童重蹈人类知识探究中的关键步子。在上述案例中,教师完全可以放手让儿童操作,通过摆实物、摆图片、画图形,感悟△和☆的排列规律,在操作中发现每一次△摆下来总是比☆多一个,☆摆下来总是和△相等。其次,可以展开深度追问,将儿童的数学思考、数学探究向纵深推进,即为什么每一次△摆下来总是比☆多一个,☆摆下来总是和△相等?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儿童一组一组地摆,相机渗透对应思想。如此,儿童真正经历了探究,同时受到了数学思想的浸润。数学学习就不再是浅表化、碎片化,更不是虚假化的,数学学习成为一种有深度的学习。

二、问题诊断:基于“深度学习”视角

如上所述,当前儿童的学习状态确实令人担忧。在“主知主义”传统课程观的影响下,浅学习、假学习现象层出不穷。首先表现在学习目标方面,某些教师的教学思维依然是我行我素,他们仍然强化儿童数学知识和解题技能教学,弱化、虚化“过程与方法”的教学,悬置儿童数学“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如此,就连我们曾经引以为自豪的知识与技能教学都没有到位。其次表现在学习内容方面,长期以来,数学知识在教材中都是以“点”的形态出现的,它遮蔽了知识诞生的鲜活过程,遮蔽了知识与知识间的诸多关联。教学中,数学新知与儿童原有知识间没有建立逻辑关联,儿童没有形成充满活力的认知结构。再次表现在学习方式方面,尽管新课程强调建构儿童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但许多教师对课程理念采用“阳奉阴违”的态度,表面上尊崇,骨子里却依然排斥。在公开课中,孩子们表现出令人惊异的“自主”、“合作”与“探究”能力,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在家常课中,教学依然涛声依旧、重复着同一首歌。最后表现在学习结果方面,由于学习目标、学习内容与学习方式的虚化、窄化、伪化、浅化,滞缓了儿童数学思维的发展、弱化了儿童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

三、教学对策:让数学学习真正发生

数学教学必须“转型升级”,从“儿童立场”出发,走向深刻、走向深度。所谓“深度学习”,在“格式塔”学派看来,深度学习即认知重组,认知结构的变化;在“发生认识论”看来,即个体对学习对象的同化与顺应;在布鲁纳看来,即学习者主动发现;在奥苏贝尔看来,即意义接受与意义建构。因此,笔者认为,深度学习即儿童对学习展开的真实、有效、精细化的加工,对学习对象的批判性、整合性、结构性的探究与思考。

1.真探索——深度学习的催化剂

著名人本主义教育家罗杰斯说:“探索是比掌握任何固定知识更有价值的活动。”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领儿童展开真实探究、深度探究。要让儿童主动卷入到探究活动中去,探究是儿童深度学习的催化剂。例如:教学《认识厘米》(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第3册),为了让儿童清晰地建立“厘米”的表象,笔者让孩子们看1厘米的小棒,想1厘米的小棒,然后对1厘米的小棒进行操作,将许多1厘米的小棒连接起来,形成了一个“厘米尺”的雏形。在这样的多感官协同活动中,儿童的数学学习走向深入、走向深度、走向深刻。

2.真经历——深度学习的防腐剂

儿童的数学学习要获得深刻体验,就必须真正经历知识的获取过程。真经历让儿童的数学学习需求由潜在状态变为现实的活动状态,经历是儿童深度学习的防腐剂。由于课堂学习时空是有限的,有时儿童要真正获取知识,还必须走出教室,到生活、实践中去体验、经历。例如:教学《元、角、分》(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第2册),教学中教师可以布置实践作业,让孩子们在家长的陪伴下走进超市、走进市场,询问商品价格,学会买东西。由于儿童有了真实经历,数学知识对他们来说就不是“象牙塔式”的枯燥理论,而是一种鲜活的实践知识。孩子们对每种商品的单价、应付钱数、应找钱数等有了真体验,数学的问题解决就会游刃有余。

3.真研究——深度学习的保鲜剂

研究是儿童自组织学习的一种方式。在数学教学中,要让儿童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让儿童展开有意义的活动。在数学活动中,教师给儿童以适当的支持,助力儿童的研究,研究是儿童深度学习的保鲜剂。例如:教学《角的初步认识》(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第4册),通过课前调查笔者发现,学生对角的概念停留在“生活角”上,如何将“生活角”提升为“数学角”呢?儿童依据生活经验知道,角是有一个尖尖点的。基于此,笔者在教学中组织了一次“摸角”的研究活动。

生1:角是尖尖的,老师小心。(教师摸出陀螺)

生2:角还有两条边。(教师摸出树叶)

生3:角的两边是直的(教师摸出三角板)……

在这样的研究性活动中,孩子们感受到“角的特征”,他们相互启迪思维,引发思考。通过研究,弥补了经验中对角的不完全认识,科学完整地理解了“角”的数学内涵。

“深度学习”需要引领儿童展开真探究,促进儿童数学认知的真正发生;需要教师引领儿童真经历,让儿童触摸到数学知识的本真内涵、意义与价值;需要教师引领儿童进行真研究,促进儿童数学知识的真正内化。深度学习,就是要让儿童的数学学习真正发生!

猜你喜欢
经历数学知识深度
很多事你只能独自经历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我经历的四个“首次”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回忆我的打铁经历
深度观察
一次奇妙的就餐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