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资源的生成与合理利用

2017-02-25 13:02江苏省淮阴师范学院附属小学
数学大世界 2017年7期
关键词:圆锥梯形教学资源

江苏省淮阴师范学院附属小学 许 珂

小学数学课堂资源的生成与合理利用

江苏省淮阴师范学院附属小学 许 珂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是师生相互交流、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与教师预设不太相关的教学信息。如何转化并利用这样的信息,使之成为一种有益的教学资源?这就需要我们在课堂中善于捕捉并筛选出这样的信息,巧妙地使之成为有价值的课堂教学资源。这样,课堂中的生成性信息变成了有益的教学资源,从而让课堂教学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所以,我们应该在课堂中采取有效的调控策略,努力使课堂中的生成性信息变成一种资源,并为课堂教学服务。

一、利用质疑资源,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

我们知道,教材是一种重要的静态课程资源,然而,静态的教学资源不能满足教学活动的需要,往往要通过由静态到动态的转换。动态资源是稍纵即逝的,需要我们及时抓住并妥善利用。课堂教学中,质疑并不是教师的专利,很多爱动脑筋的学生也会不经意地提出质疑,只要我们及时抓住这些质疑,也能让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例如:在学习“圆锥的体积”时,学生们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自己动手操作。学生们在经历了观察、操作、比较、概括的基础上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圆锥的体积是等底等高圆柱的体积的三分之一,这样,学生很容易推导出计算圆锥体积的公式。然而,此时却有学生提出了这样的质疑:“这只能说明圆锥的容积是等底等高圆柱的容积的三分之一,与体积是没有关系的,求物体的体积还需要其他办法。”此时,我们应该利用这样的质疑开展探究活动:如果这样的物体看成是实心的呢?如何来求圆锥的体积?这样的质疑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进而开展探究活动。正是这样的质疑,使课堂生成了新的教学资源。而这样的资源需要教师及时把握,并且能够机智利用,从而让学生的思维向更加纵深处发展。

二、利用“意外”资源,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创造力

课堂是动态的课堂。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虽然我们面对的是十几岁的儿童,但儿童的思维常常使我们感到“意外”。这些意外是教师课前没有预设的,那么如何处理这样的“意外”?如何让学生沿着教师预设的程序进行呢?如果教师只是牵着学生的思路走,就会扼杀学生的思维创造力,而且这样的动态生成资源也会与我们擦肩而过,从而造成课堂资源的浪费。例如:在教学“梯形的面积计算”时,给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我们学过长方形、正方形与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谁知道梯形的面积是怎样计算的呢?”此时,立即有学生答:“梯形的面积是底乘高再除以2。”“你怎么知道这样就能求出梯形的面积呢?”本来以为这样的问题学生没有学过,会等待教师的讲解,然而,这个学生直接说出了自己的看法,使教师预定的教学流程止步。面对课堂中的意外生成,怎样处理比较合适呢?此时,不妨尝试再问:全班有多少同学了解怎样求解梯形的面积呢?用什么办法才能计算梯形的面积呢?此时,学生们变得沉默了。于是引导学生就梯形上底的两个端点向下作垂线,这样得出了两个小三角形与一个长方形,分别计算他们的面积,加在一起即可得出梯形的面积。

三、利用错误资源,使错误巧妙服务于教学活动

心理学家盖耶说过:“课堂教学中如果不考虑尝试着利用学生的错误,甚至不允许学生犯错,那么就一定会错过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错误常常出现。此时,教师应该正确地对待学生的错误,并把它利用到教学过程中。这样,就使错误巧妙地变成教学资源而服务于课堂。例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时,就要求学生观察圆锥,讨论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经过交流后有的学生认为:圆锥的高可以画很多,并且他们是相等的。面对学生这样错误的理解,教师不是立即给予否定,而是开展辨析活动。首先,让学生谈谈什么是圆锥的高。接着,动手操作,从顶点沿侧面到底面圆周上的边上画线。此时,有学生认为圆锥的高应该是从顶点与底面垂直的线,其中的距离是圆锥的高。因此,一个圆锥的高应该只有一条。这样,通过大家共同的辨析明确了圆锥高的定义。此时,继续追问学生:那我们如何测量圆锥的高呢?通过这样的引导,巧妙地把学生的错误理解转化成一种教学资源,从而进入新课的学习之中。因此,学生在课堂中的错误我们并不能一味否定,而是应该利用这样的错误来纠正学生思维的判断。

四、利用生活资源,在知识联系中拓展数学视野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指出:“个体不是空着脑袋在学习情境中盲目地碰撞,而是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开展学习活动的。”实践证明,学生在面对学习材料时,首先总是与自己的生活经验联系到一起。所以,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重视实际生活资源的利用。我们知道,数学知识来源于人类的实际生活中。生活中的教学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是十分密切的。利用生活资源开展数学教学,既拓宽了学生的数学视野,也加强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例如:在教学“千克的认识”时,就开展了“掂一掂”的活动,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掂量,使学生建立量感。接着,让学生回忆平时去菜场买菜时菜场的商贩是用什么作单位的,学生立即说菜场的商贩都是用斤或公斤,而有的学生立即站起来说:“那是用杆秤称的,使用电子秤的都使用千克作单位的。”最后,还给学生讲述有关“斤”与“两”的使用。原来,这两个计量单位是我国民间使用的单位,现在已经使用国际单位制了。生活中的教学资源无处不在,只要我们充分挖掘,就可以为教学服务。同时,利用生活资源可以拓宽学生的数学视野。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总会不断有动态的生成资源出现。只要我们抓住时机,就能有效利用动态生成资源。教学是一门艺术,需要教师的聪明智慧,而教育的智慧必须融入各种教学实践中去,通过教师的不断实践,使之成为教学的亮点。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课堂中出现的动态生成转化成一种资源,从而被课堂教学所利用。

猜你喜欢
圆锥梯形教学资源
梯形填数
圆锥摆模型的探究与拓展
圆锥截线与玫瑰线
“圆柱与圆锥”复习指导
计算法在圆锥保持架收缩模组合冲头设计中的应用
梯形达人
丰富历史教学资源 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一类变延迟中立型微分方程梯形方法的渐近估计
梯形填数
高校冰上教学资源社会开放的意义及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