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德育磁力场 提升育人品质
——打造特色精品校园的“行”与“思”

2017-02-25 22:10
中小学校长 2017年8期
关键词:项目组德育特色

◎ 王 毅

建设德育磁力场 提升育人品质
——打造特色精品校园的“行”与“思”

◎ 王 毅

学校品质是学校质量、文化、特色、内涵和荣誉的集合体,学校只有坚持德育创新和文化引领,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才能形成优质教育特色。

文化引领 ;内涵发展 ;学校品质

学校品质是学校质量、文化、特色、内涵、荣誉的集合体。而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是一所学校凝聚力和活力的源泉。尤其是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学校教育的外部环境和内部因素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在现代文化的引领下,学校应摒弃功利的教育思想,实施人文教育。通过学校文化建设,构建多样化课程,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以此来不断提升办学品位。

一、做好德育活动的加法,打造德育生活化特色学校

学校应用责任和智慧守护每一个学生的生命成长,用尊重和信任发展学生的个性,用理解和宽容引导学生的个性。特色学校的德育工作应该站在对未来负责的高度,通过扎实细致的班级德育工作,提高德育认识,拓展德育内涵,使德育工作发展到新阶段,构建起德育生活化学校。

(一)建设班主任团队文化,提升班主任领导力

第一,班级德育与学科合作,提升班主任协调力。在“德育导师制”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工作推陈出新,实行“班级主任会议制度”,充分发挥班主任的领导力。由班主任牵头,每周召集科任教师(即德育导师),定时间、定地点、定德育主题内容,互相沟通,整合学生信息,调动各个科任教师从各自的角度分别努力,形成一种“群体效应”,从而将学生的道德发展引向学校教育所要求的方向。

第二,班级德育与家长合作,提升班主任整合力。举办具有创新举措的“家长学校”是学校班级德育特色之一。“新”表现在:授课教师着重从校内德育队伍、尤其是班主任队伍中培养和发掘;授课对象及授课内容突出“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同中求异”,即虽为同一年级同一班级的学生,根据其家庭背景和发展差异,将家长分层授课;“异中求同”,即针对不同年级、不同班级的学生,根据其家庭背景和学生思想行为习惯的相似性,将家长集中授课。

第三,班级德育与科研结合,提升班主任内在力。一是改革班主任工作总结,从菜单式总结转变为围绕年级、班级自定的德育小课题,或结合实践,撰写德育案例、论文、教育故事;二是改革“班主任评语”,组织班主任开展对评语撰写的创新研究活动。广泛征集凸显个性培养、鲜明生动、具有激励效应的班主任“特色评语”,分初中、高中和住宿生三部分,汇编成《班主任特色评语》。

(二)优化自主管理平台,创建温馨家园式学校

真正的德育是让孩子们参与其中亲身体验,这样才能融入他们的血脉和精神,内化为人格品质。初高中生正处在迅速发展、成熟的关键期,他们已经开始向成年过度。也就是说这个阶段,他们的可塑性极强,在班主任和任课老师的示范与点播之下,就可以独自开展并完成一些实践活动。因而,特色学校在德育的阵地上应大力实施“主体德育”活动,即在德育过程中,教师视学生为德育主体,教育的作用通过学生的理性选择,生活化德育的体验得以实现。尊重个性,为每个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创造适合的教育,从而使每一个学生更具发展潜力。

第一,要通过自主管理引导学生个性发展。在主题班会方面,每学期初,德育处要结合市、校德育工作计划,提前制定一个学期的班会系列课程,并广泛发动班级学生,根据班级发展的需要、学生的成长关注点,积极参与设定课程内容。在班级管理中,实行班级干部竞选轮换制度,分管理岗位和服务岗位进行竞选轮换;实行班级综合值周、年级自主值周制,完全由学生对校园进行全方位的管理,在管理中自育,自育中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在校园文体活动中,老师转换角色成为观众,放手由学生全程主导活动过程。

第二,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实践活动,让所有学生知道“什么是责任”。学校教育活动贴近学生身心特点,充分发挥学校教育资源的效益,让校园每一个角落都生成教育元素并赋予教育内涵。如:设置“诚信自助售水站”,无人销售,自助投币;“诚信考场”无人监考,独立答题;申领校园“爱心基地”,主动认领,自愿服务。

第三,完善综合素质评价机制,奠基学生个性发展。一方面构建班级激励性评价机制,尊重学生差异,关注成长过程。在综合素质报告册的填写中,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另一方面开展“百名标兵”评选活动,从学生能力、特长、品德、修养等学生成长的多个角度,评选出“诚实守信标兵”、“孝亲敬老标兵”等十类标兵。正是在丰富多彩的活动组织以及广阔的自主管理平台之上,我们鼓励学生发挥主人翁精神,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每一个学生的个性都得到了释放,每个学生都找到了精神家园,学生将自己视为学校的主人,从而丰富了学校的人文底蕴,增强了学校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二、以校园环境润养学生个性,展现校园文化的硬实力

学校的教学大楼和硬件设施,不只是一座房子、一件装饰品、一个教学用具,学校的建筑、环境都有自己特殊的文化印记,这种潜移默化的文化渗透,镌刻在每个人的记忆中,是学校内在力的一种彰显。如:精心布置校园走廊墙壁,让一草一木一墙一砖都能说话,从形式到内容都力求体现美。走廊上、墙壁上一句句富有人文色彩的话语,一句句警言和名句,给人以深思和启迪。特色班级文化,内容涉及班级目标、班训、班标、班主任寄语、班级文化墙整体布局等众多方面,要求学生人人参与,自主设计,形成各班级特色和个性。以独具特色的活动课程促进学校文化内核的形成。为推动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让民族团结的观念深入人心,学校录制了民族团结微电影,师生共同参与编写《七十中学民族团结一家亲系列微读本》,在全校各班展开长期学习。学校还组织学生围绕微教材,改编课本剧,把微教材的内容从课堂搬到了舞台,让民族团结教育更直观、更热烈、更有效。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民族团结典范就在身边,学校举办了“民族团结故事会”,每位同学讲述了发生在自己身上那些微小但是真感情的一个个小故事。这一个一个真情流露的故事,被刊登在《晨报》《晚报》上,打动、感染着西域长廊上的每一个人。

三、提升校园文化的软实力,打造文化特色学校

学校文化体现着学校特有的一种精神、一种理念、一种价值观和道德准则。而文化引领就是立足战略高度和长远目标,运用战略思维对学校发展进行顶层设计和科学构建,发挥文化的导向、激励、规范、熏陶功能,从根本上引导学校内涵发展。因此,特色学校应实施文化引领战略。总体要求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以推动学校内涵发展为中心,以传承创新学校文化为主线,努力建设富有时代特点、学校特色的学校文化。

其一,为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精神,按照“普及与提高并举、普及为主”的原则,大力开展科技创新教育,致力于建设科技大校。例如2013年,我校正式成立了科技创新教育活动中心,下设机器人项目组、综合科技创新项目组、信息奥赛项目组、生物科技实践项目组、物理建模科技实践项目组、科幻绘画项目组、航空航天模型及计算机模拟飞行项目组、航海模型项目组、车辆模型项目组等,形成了以项目工作组为平台,以学生为主体,全校学科各项目工作室、教研组、备课组、年级、班主任广泛参与、政策保障有力的学校科学教育新格局。

其二,为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能力,坚持广泛开展科技实践活动。每年以科技创新教育为主题开展校园科技节、科技竞赛、科幻绘画大赛、科普小论文大赛、科技特色社团等各种科普活动。例如我校以自治区科协、市科协大篷车进校园、科技小发明制作比赛、生物科技实践活动、宣传板报、科技小论文征评、机器人编程比赛、科幻绘画比赛等为主要形式,展示学校科技创新成果,介绍现代科技原理及发展理念,为广大学生提供学习和活动的机会与资源,不仅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还有助于学生科学精神与创新思维的形成。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正是在这潜移默化的教育中,“自强不息、知行合一、崇尚科学、追求卓越”的 七十中学精神深入到全体师生中,浸润滋养着全体师生的心灵。

总之,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生命树,是学校走向成熟的肥沃土壤。校园文化是一种无形的、巨大的教育力量,是教育成功的重要基础,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学校文化实力,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工作。为此,学校一定要通过丰富的活动、具有前瞻性的理念和完善的制度,形成富有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才能以德育创新和文化引领,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形成优质教育特色,彰显教育的无穷魅力。

(作者: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第七十中学校长)

[责任编辑:刘新丽]

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949(2017)08-0044-03

猜你喜欢
项目组德育特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特色种植促增收
CSCO生物统计学专家委员会RWE项目组简介
Association between estradiol levels and clinical outcomes of IVF cycles with single blastocyst embryo transfer
基于数字化平台的项目组管理实践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完美的特色党建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