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身边的科学现象进行教育活动
——以小班科学活动“有趣的海绵宝宝”为例

2017-02-27 05:08文黄春燕
好家长 2017年12期
关键词:水池海绵特性

文黄春燕

一、活动背景

一天,一个孩子不小心把杯子打翻,水洒地上了,保育员去拿海绵拖把拖了一下,洒在地上的水就没有了。这个常规的动作操作完后,孩子在那里继续关注着,看看地面,又用手摸一摸水干了没有。老师就问:“地面干净了吗?”他说:“干净了,拖把很神奇,一下就把水喝进肚子里了。”

于是我们抓住了“海绵吸水”这个点,生成了小班科学探索活动。活动结合幼儿园的戏水池,将海绵的吸水特性和戏水池联系起来,一方面让孩子们了解海绵的特性,另一方面还可以利用海绵的特性让孩子在戏水池旁玩耍。

二、活动目标

●初步感知海绵柔软、有弹性、能吸水的特性。

●让幼儿乐意参加探索活动,愿意大胆猜想并进行尝试。

三、活动准备

海绵若干(画有五官的海绵)、罐子若干、洗澡盆、水。

四、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新朋友——海绵宝宝。海绵宝宝很喜欢我们班的小朋友,它想和你们一起玩,你们愿意吗?请每个小朋友拿一块海绵去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

一边玩一边说,最符合幼儿年龄特征了,满足了幼儿自己感知、亲身体验、实际操作的探索愿望。

让幼儿说的前提是要有亲身体验的感受。结合前期自己的一些关键经验加上亲身的体验,幼儿才会有的说,才会说得更好。

这个环节让幼儿初步了解海绵柔软、粗糙的性质,让幼儿自己在玩玩、摸摸中得出结论。

(二)动手操作,发现海绵特性

1.感知海绵的弹性

师:海绵宝宝说,它想玩个捉迷藏的游戏,这是小小的罐子(出示罐子),身体大大的它能藏进去吗?(幼儿猜测)有的小朋友说能,有的小朋友说不能,到底能不能呢?我们来试一试。请每个小朋友拿一个罐子去试试吧!

提问:你成功了吗?用的什么方法?海绵宝宝现在变成什么样了?(引导幼儿用动作来表示)和原来的有什么不一样?它还能变回原来的样子吗?(幼儿猜测、操作)

师:其实海绵宝宝是有弹性的,挤一挤,压一压,卷一卷它就会变小,只要我们把手一松,它就能变回原来的样子。

2.感知海绵的吸水性。

师:海绵宝宝还想和我们做个游戏,(出示澡盆)这是什么?里面有什么?(水)如果让海绵宝宝和水一起做游戏,会有什么现象呢?小朋友们,拿着海绵宝宝去试试吧!

幼儿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要引发幼儿更进一步的思考,就必须注重引导幼儿“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实际操作”。这一环节的设计会让孩子更加关注海绵宝宝,发现海绵的特征。

教师在设计这一环节时充分考虑到小班孩子观察物体、理解事物的能力。让孩子在游戏中发现海绵可变、有弹性的特征。而不是一味地用教的方式让孩子吸收知识。

海绵的神奇在于它本身具有吸水性,教师不是一味地让孩子说出海绵的特性,而是更多地让孩子自己去感受,在感知、判断、归类、推理中自然而然学到知识。

同时也让孩子大胆自信地进行表达,说出自己的感受,这在幼儿的学习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通过让幼儿直接操作,在结果中发现现象,并表达自己的想法,最后验证自己想法。这样的一个过程让幼儿感受到科学探究的趣味性!

(三)游戏“给花儿喝水”

师:哎呀,天气这么热,自然角的小花、小草都晒干了,怎么办呢?海绵宝宝有吸水的本领,看,前面的水池里有许多水,我们就请海绵宝宝帮忙给小花、小草浇浇水吧!

游戏不仅让幼儿巩固了所学的知识,而且还将知识真正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之中。同时“如何让海绵吸水更多”的问题引发了孩子继续探索的愿望

五、活动反思

一个好的集体活动,选材很重要,要源于孩子们的生活,要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目标的制定要符合幼儿的发展需要。活动中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使幼儿在探索中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比起教师生硬地将知识塞给幼儿要好得多。而且教师组织活动也会相对自然轻松些,有助于更好地进行师幼互动。

教师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探究活动,亲身经历真实的研究过程。在整个教育活动中,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大胆猜测、操作探究,证实了自己的想法,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充分体现了孩子们的主体作用。作为教师,要及时捕捉孩子们的每一个操作瞬间,在活动中适宜地调节他们的思路,有目的地引导孩子们活动的空间。

(江苏省句容市实验幼儿园)

猜你喜欢
水池海绵特性
2021年1—6月日本海绵钛产销数据统计
解读“海绵宝宝”
超级海绵在哪里?
谷稗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
小区的水池
色彩特性
进一步凸显定制安装特性的优势 Integra DRX-5.2
海绵是植物吗?
Quick Charge 4:什么是新的?
把住医保基金水池闸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