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教学中科学培养学生的求实和创新精神

2017-03-01 12:43成五生
未来英才 2016年23期
关键词:教学氛围创新精神高中化学

成五生

摘要:求实和创新是当今社会的趋势,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已成为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如何做到這一点呢?笔者通过本文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关键词:高中化学;创新精神;教学氛围

一、创设情境,培养创新意识

1、营造一个宽松的教学氛围。也就是创造一个自然、和谐、平等的教学环境。在这个环境里,不是单向交流,而是允许学生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这样就有利于消除上课过于拘谨的场面,有利于缩短师生之间的感情距离。在这个氛围里,学生才会勇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渴求解决问题,他们的创新意识才会自然而然地得到培养和发挥。

2、设计巧妙的问题情境。设疑是探索科学原理的向导,是催生学生积极思维的源泉。科学研究、探索活动需要质疑。那么怎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体现高质量的质疑艺术呢?首先要分析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知识层次,其次是疑问的隐蔽性和梯度,不能太容易,也不能太难,要让学生在解疑时有一定的切入点,顺藤摸瓜,才能顺理成章地解决疑问。例如:1000吨含FeO70%的赤铁矿石中含铁多少吨?这类题对刚刚学习化学计算的同学来说确实难了一些,但如果我们把它拆成这样两个题目:1000吨含FeO70%的赤铁矿石中含FeO多少吨?在这些FeO中含Fe多少吨?这样学生就会觉得比较容易了。

3、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好奇是创造行为的开始,是学生探索心理的推动力,是创造性思维的催化剂,是学生行为的内在动力之一。学生对事物感到好奇的时候,往往是创造性思维迸发的时候。爱因斯坦说过,他没有特别的天赋,只有强烈的好奇心。所以他发现了相对论。在人类认识史上,如果没有这种好奇心理作用的推动,创造性思维就无从产生,许多发明创造也不会出现。

二、诱发动机,培养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是在创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自觉的、勤奋的、实事求是的、不屈不挠的敢于冒险的精神。这种精神不是天生的,是靠后天训练养成的。我们一是要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使创新成为一种习惯行为。二是要培养学生对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有责任心且敢于冒险、敢于抢战的创新人格。

1、要有动机。动机往往是从“责任感”、“好奇感”那里获得的。美国哈佛大学校长在世界大学论坛中讲道:“如果没有好奇心和纯粹的求知欲为动力,就不可能产生那些对社会和人类具有巨大价值的发明创造。”可见一切发明创造都是来源于对事物永不满足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中国化学工业的先驱者侯德榜出自民族自尊心和责任感,产生了“要创造出中国人的制碱法”的创新动机的思维,经长期研究,改进了索尔维制碱法,终于制造出“红三角”牌纯碱,并获得美国费城万国博览会金奖。

2、要细心。许多发明创造往往存在于偶然的机会中,一时疏忽,可能会导致终生遗憾。法国化学家巴拉尔发现了溴,使得化学大师李比希后悔不迭。当时,在巴拉尔之前,法国一家化工厂将一瓶液体送给李比希,请他分析液体的组成。李比希没有进行详细的分析,冒然断定瓶里的液体是氯化碘。当李比希听到巴拉尔发现溴的消息时,马上意识到他以前对那瓶液体的判断是不妥的,后经重新化验,证实其确实是溴。本来李比希是可以早几年就发现溴的,但他的疏忽使他没能抓住这一机会。所以,做任何事,特别是科学研究,必须有严谨的工作作风。

3、要百折不挠。要知道失败是成功之母。许多发明创造都是在许多次甚至上千次失败中获得的。化学家诺贝尔的成功就是其顽强、冒险的结果。他从小随父从事军工产品的研究,在制硝化甘油时,多次发生爆炸,他本人被炸伤,四位助手和他的小弟弟被炸死,但他没有放弃研究。市里不允许做实验,他把实验室迁到湖中一只平底船上,从而获得成功,成了大发明家。所以,创新必须有一种顽强拼搏的精神、持之以恒的决心。科学发展史上有许多发明创新人才付出了生命,才换来了创新的成果。所以我们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可以有意识地介绍这方面的知识,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结合教材,培养创新能力

在一切的创造发明活动中,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是基础,而创新能力是核心。广博的科学知识、敏锐的观察能力、创造性的想象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及创新的实践能力等构成了创新能力。创新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自我实验的创新能力。

1、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一是要有意识地让学生联想。如讲到O、CO实验室制法时,根据所用药品和反应条件,让学生思考选择用以前学过的哪一套实验装置。二是鼓励学生猜想、幻想、异想天开。如讲到氮气的结构和性质时,假设N不存在N≡N,N变得活泼,世界将会变成怎样?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要加以肯定,并加以鼓励。

3、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和观察分析的能力。观察是一切知识的门户,周密精确的观察是一切科学实验、科学新发现的基础。实验能力是将创意付诸实现的精心设计和勇于实践的能力的总和,是创意和创新的桥梁。培养实验观察能力,要加强和补充课堂演示实验,最好是增加学生实验,要求学生从实验观察、实验操作的不同视角去仔细观察,善于发现共同现象和不同现象,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如上述NaHSO4溶液和Ba(OH)2

溶液的反应,可以让学生动手,得到结论。这样,一方面能提高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另一方面也能让学生亲自动手,亲自实践,感受“创新”成功的喜悦。

四、结语

总之,创新教育是教育发展的一种必然要求,创造充满创新活力的课堂教学,对学生思维发展大有裨益,同时让教师的劳动闪现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

猜你喜欢
教学氛围创新精神高中化学
高中化学高效学习之复述策略
NOBOOK虚拟实验在高中化学的应用
高校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大创项目对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的作用研究
浅谈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新课标下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高中化学学习中错题集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