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探究学习的主要技能与方法

2017-03-01 18:17张志华
未来英才 2016年23期
关键词:自主合作学习

张志华

摘要:新的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探究学习的指引下,我们通过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们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们能够在新的教学理念下不断的发展自己,提升自己,让学生们能够达到一个较高的层次。

关键词:新课程;探究;合作;学习;自主

新课程背景下,探究性学习是必备的技能之一,语文探究学习的养成主要是在课堂上小组合作中实现的,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在实际课堂中语文探究学习的一些心得。

一、语文小组合作探究中中存在的问题

小组合作学习在语文课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课堂上的小组合作往往取得出乎意料的成果,学生非常喜欢这样合作的一种方式,但是在平时的课堂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问题一:前置性作业没有认真完成,导致讨论无的放矢。有一部分学生总是这样,上课讨论前耽误很长时间,学生自律性差。

问题二:讨论流于形式。讨论流于形式是目前小组合作教学较为严重的问题。表现在:(1)讨论变成“闲聊”。当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小组内几个学生就围坐在一起讨论,往往满教室都是嗡嗡声,每个人都在张嘴,但讨论内容很多与问题无关。(2)讨论过于频繁,失去了小组讨论应有的功能,学生参与的兴趣在不断降低,效果大打折扣。(3)问题设计过滥。有的问题含有深入探索的内容少;有的问题设置还缺乏主客观条件;有的问题讨论不是在学生产生困惑的最佳时机进行,并充塞整堂课教学,课堂讨论热热闹闹摆摆样子走过场。

问题三:学生参与不均。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但是好学生参与的机会更多,困难学生成了听众,往往越过了独立思考的机会而直接从好学生中获得信息,致使困难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获益比在传统教学中的获益还少。

问题四:讨论时间不够。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往往是教师呈现问题后未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就宣布“合作学习”开始,或者不到几分钟就叫“停”。现在在教学中我们普遍存在的困惑是讨论时间长影响教学进度,讨论时间短达不到讨论的效果。

问题五、教师监控、引导不到位。学生的自我监控水平和合作水平还较低,如果没有教师适当的监控,其合作学习有时很可能会放任自流,流于形式,成为无效劳动。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有的教师袖手旁观,无所事事。

二、针对以上问题,在初中语文课上,究竟什么样的内容适合小组合作呢

1、学生“需要”交流的问题。例如:“愚公移山好还是搬屋好?”等很有兴趣的问题极具交流价值,合作学习的效果远比让学生单独回答好。

2、值得争辩、探讨、质疑的问题。尤其是在教学中易产生认知冲突的内容,学生意见不统一时或有创新意见时应该使用小组合作学习。

3、涉及评判的内容。在初中语文课上有许多涉及到价值判断和选择或权衡利弊得失的内容,这些内容可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来完成。

三、针对以上出现的问题,我认为有以下措施进行改进

1、培训好小组长,小组长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发挥监督作用,及时提醒、批评、督促;讨论时小组长要合理分配任务,让事事有人干,人人有事干,多找不说话的同学,后进生发言。

2、完善课堂竞争机制,落实课堂评价;对讨论积极的同学给予一定的精神奖励并加分,对不认真讨论的同学老师要及时提出来,给予警告,并扣其小组分数。

3、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加强监控和引导,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充当“管理者”、“促进者”、“咨询者”和“参与者”等多种角色,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切不可袖手旁观,而应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不同的合作学习小组的学习活动中去。有的小组讨论不积极出现冷场的局面,这时教师应当指导合作技巧,激活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大胆表达。合作学习小组在开展讨论时,当学生思维的闸门打开后,有时可能会偏离讨论的主题。教师应注意观察,进行引导,把学生的讨论引到讨论的主题上来。

4、精心设计课堂讨论的题目。讨论题的设计必须围绕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指向要明确,使学生通过讨论懂得其中的道理;讨论题的设计要贴近学生的生活,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与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心理发展特点相符合,能激发学生对课堂讨论的兴趣,让学生有感而发,并使讨论逐步深入;讨论题的设计要具有一定的思考性,讨论题的设计难度要适中,讨论太难,学生普遍感到无从下手,讨论题太容易,不需要思考就能回答出来,那就失去了讨论的意义;讨论题的设计在确保主题有意义的情况下,要选择有争议的话题,这样容易引起学生的讨论甚至辩论,既可以使课堂讨论气氛热烈,又可以收到理想的效果。

四、最后说说有关语文课堂评价方式的问题

语文课中,教师的评价具有无限的魅力和挑战性。运用得当,能有效地激励学生,促进学生的发展;运用不当,会产生一些负面的影响,阻碍甚至限制学生的发展。教师在实行评价时,应注意用激励性的语言,把鼓励带进课堂 。 但是,也随着出现了这样一些情况:

1、评价的语言、动作机械单调:“真好!”、“你真棒!”、“真不错!”……个个发言都是这样的评价,到底好在哪、棒在哪,学生也弄不明白。

2、教师评价就是简单地重复学生的回答,多余而无效,挤占了本该属于学生的时间。

3、轻率下结论,有时学生没有说出教师想要的答案就加以否定,有时学生说得不够全面教师也不再启发,有时学生说得不到位教师也不及时点拨提升。

4、激励手段单一、过频过滥。学生只注重结果,不注重学习内容,达不到激励的效果。

以上是我在实践教学中关于探究学习的几点心得。如何真正让探究性学习改变课堂教学,仍然需要我们继续思考、实践。

参考文献

[1] 侯彦红.对职中语文教学改革的思考[J].亚太教育.2016(06).

[2] 潘敏霞.非构思写作对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意义[J].雅安教育学院学报.2002(01).

[3] 李凤芹.简谈职业学校语文教学改革[J].考试周刊.2015(A3).

[4] 王顺芬.对语文教学改革的若干思考[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2015(Z6).

[5] 张润如.职业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研究[J].知识文库.2016(02).

[6] 金艳.当前形势下高校语文教学改革若干問题研究[J].才智.2015(04).

猜你喜欢
自主合作学习
初中英语“自主、合作”学习探究
让学习在复习课中真正发生
试论在高校“产、学、研”中发展现代传统手工艺文化
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家庭习得环境对初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研究
创设探索情境,让学生在“探”中“学”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