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生态课堂的构建

2017-03-01 18:56张婷胡淑萍
未来英才 2016年23期
关键词:自主发展生态课堂和谐

张婷+胡淑萍

摘要:现代课堂教学正是追求这样一种教学环境,对课堂生态主体――学生的尊重,即让生命实体(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自然、和谐、自主地发展,它应关注人性、突出发展,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园,其核心成分应是通过最优化的课堂教学设计和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使每个学生的潜能都得到有效的开发,每个学生都获得最充分的发展。

关键词:生态课堂;和谐;自主发展

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生态课堂洋溢着人文的光辉,它能够让灵感轻舞飞扬,情感得以沟通、智慧得以交流。教师不仅要创设充满人文情怀的教学情境,走向学生的内心,深入到学生的情感世界和精神世界,发现他们的潜能,焕发他们的生命激情,还要在教学数学知识的同时发掘数学的文化美、语言美、艺术美,使数学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有机融合,成为学生数学素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一、小学数学生态文明课堂的基本特征

生態课堂”是人本主义的课堂,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和谐、协调发展为第一要务的教学情境,是一种珍视“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教育氛围。和谐的生态课堂讲究的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平衡。虽然新的课程标准规定了一节课要有“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但客观地讲,这些目标的立足点仍然是知识本位居多,特别是数学教学的三维目标达成也还是以有效为价值追求,因而不同程度地削弱了数学的文化价值,这是不争的事实,但就数学学科教学而言,关注其文化价值,对全面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无疑是有帮助的,对改变数学的枯燥无味的错误认识也是很好的切入点,这正如成尚荣先生在《人民教育》2010第23期撰文那样:数学改革绝不能止于“有效教学”,数学教学必须关注数学的文化价值呈现,只有这样,小学数学教学才能唤醒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为他们长大后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看待世界处理问题奠定基础。

二、为什么要构建小学数学生态文明课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关于“教学过程”中指出:“教师应尊重学生人格,建立平等的关系,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我们要为学生创设高质量的数学生态课堂就必须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真正实现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多维互动,使生态课堂系统中的各要素在不断递进式地循环变化,使生态课堂在 “平衡——失衡——新的平衡”的矛盾运动中不断发展,实现形态的更新和能量的转化、充盈,最终促进生命的成长,达到对本真生命的超越。

生态课堂是有利于师生交往、师生间关系处于平等,有利于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课堂;所谓生态课堂,是建立在生态理论基础上,辩证的看待课堂中人际关系,是人文意识的具体体现。生态课堂是有利于师生交往、师生间关系处于平等,有利于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课堂。

《新课标》提出“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学生应该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从中感悟抽象、推理、建模的思想,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由此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质性改变。

三、怎样构建小学数学生态文明课堂

国外学者汤普森1975年的研究结果表明:教师专业数学思想的形成与他们表达数学内容的典型方式存在着一致性。这有力地说明了教师的数学观、数学信仰和爱好的确影响着他们的教学活动。基于上述观点,要想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建构数学文化生态,就要求数学教师自觉地修炼数学文化素养的功夫,学会用数学文化的眼光分析教材,设计目标达成,深入浅出地挖掘数学知识所呈现的文化价值,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础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这样才有可能实现数学文化生态建构。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数学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应是人格平等的主体,教学过程应是师生互动、经验共享的过程。要建立“师生互动”的数学教学、学习氛围,我们必须要丢弃传统意义上的教师对数学课堂的霸权控制,成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与学生一起学习,要敢于承认自己有不如学生的地方,以伙伴的身份在课堂上和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和讨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问题后要作为学生中的一员,把自己融入到学生中,以伙伴的身份跟学生一起探讨不同的想法,以引导者的身份激励学生发现问题的结论,在实际操作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这种师生间的互动昭示着教学不再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机械相加,教师和学生间的相互合作、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这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意味着互相建构,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更是弥漫、充盈于师生间的教学情境和精神氛围,对学生而言,这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突现、个性的彰显,创造性地解放。对教师而言,通过融入到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中,不但体味、领略了教学的神圣和精彩,而且自身也得到了学习,得到了发展,数学课堂成为师生共赢、共同发展的地方。

这正如著名数学家徐利治先生所说,数学有两重功能:一个是科技的功能,一个是文化的功能,不应忽视文化的功能。因为数学的文化观念具有重要的育人价值,数学文化观念中蕴含着的观点、信念和态度,如客观、公正、理性和追求完美等,可以影响人们的人格素质和个性品质。

数学生态课堂就像是链,链是一个个环做成的,最终表现出来的是环环相扣,生命不止的循环。在这个循环系统中,学生和教师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以得到自己的需要,学生获得的是关爱、机会、知识、方法、信心、帮助……,教师获得的是享受、回应、提升、成就……,师生共同获得的是欢乐、收获、信心,是生命的自由成长。让我们一起营造生态的氛围,在关注教学的有效性的同时,思考数学文化的生态建构,做一名大气的、有思想的小学数学教师。

猜你喜欢
自主发展生态课堂和谐
这里的课堂扬起低碳、生态的风帆
教育生态学视阈下的《基础日语》课堂教学
新课改下如何建立高效和有效的高中体育课堂教学
对班主任管理的几点看法
互联网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管理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