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工业基地区域和产业融合绿色发展思考

2017-03-02 16:49林甸县环境监测站黑龙江林甸166300
黑龙江环境通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绿色区域发展

徐 钢(林甸县环境监测站 黑龙江 林甸 166300)

何润堃(东北大学国防教育学院 辽宁 沈阳 110004)

老工业基地区域和产业融合绿色发展思考

徐 钢(林甸县环境监测站 黑龙江 林甸 166300)

何润堃(东北大学国防教育学院 辽宁 沈阳 110004)

老工业基地绿色发展应结合区位特点、自然禀赋、历史基础,发挥政策优势,贯彻新发展理念,增强创新能力,实行新旧动能转换。走区域与产业融合绿色发展道路,构建绿色、低碳、循环体系。从扩展区域优势和产业结构调整上下功夫,进行整体构思,协调推进。

区域;产业;优势;路径

1 引言

区域发展往往依托于区位优势、自然禀赋、历史基础和创新能力。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特殊地位,在新一轮全面振兴中,需突出区域经济社会环境特征和产业结构特点,遵循新发展理念,走绿色发展道路,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体系。“东北以传统产业为主的地区经济发展、环境改善压力较大。环境质量不容乐观,经济发展与环境关系呈现明显异化趋势。”(陈吉宁在2017年全国环保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国环境报》2017.1.25)做好“三篇大文章”,进行整体构思,协调推进是摒弃粗放的、低品质的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走内经济涵式绿色发展道路,改变不合理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和工业布局,成为新旧动能转换和绿色发展的“升压器”。探讨区域和产业融合绿色发展路径,推动传统工业、农业创新发展,增加绿色生态产品供给,提升区域和产业的品质与竞争力,促进老工业基地加快绿色化发展势在必行。

2 发展的重要基础

(1)区域基本特点。东北松嫩平原的大工业、大农业、大平原、大湿地,既有区位政策优势,又有老工业基地和大平原农业的雄厚基础。东北地区是我国工业基础雄厚,能够生产加工特大型机械;农业耕地平坦广阔,适于大机器作业;林业天然林资源丰富、木材质优;矿业资源规模大,煤矿、油矿开发较早。资源国有化致使国有企业规模大,集聚化程度高,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时间最长,人们思想对国家依赖程度高。与南方民营经济发展较早、较快地区比,市场化程度低。国家重点大学的重点专业多与国防、高科技产业联系紧密,转变成产业需要大量投资,民营企业往往难以涉足。农副产品加工业多以地方农牧产品为原料,寒冷地区气候特点,致使农作物生长期长、品质好。国际公认的北纬47度黄金奶源带,牛、羊奶质;猪、禽类的肉质优于其他地区。地区物产丰富的使是具有充足的合理性。

按照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这三篇“大文章”,努力形成区域和产业融合绿色发展的新格局。

(2)具有政策优势。东北地区历史上具有重大的政策机遇,推动了区域和产业快速发展。上个世纪50年代,借助地缘优势,国家引进156项重点项目落户于东北58项。被总理誉为“国宝”的中国一重公司和“掌上明珠”的北满特殊钢有限公司建在齐齐哈尔。这批技术密集型、投资密集型、集聚度很高的大型企业,具有能源(煤炭、电力)、水资源、农业资源充足,铁路运输方便的优越条件,并且相互配套支撑,形成了统一、系统的工业格局。优于全国的区域工业体系,为实现国家整体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推进农业机械化做出了重大贡献。国营农场、林场面积大,机械化程度高,支持了工业原料需求。国家派遣大批优秀干部和知识分子到东北地区,从事企业技术工作、大中学教师、科学研究,集中了大量的优秀人才。同时,东北地区也是我国实现城镇化、农业机械化较快的地区。

然而,由于国有企业比重大,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时间较长,转入市场经济较慢,企业遗留的历史问题较多等诸多因素,近些年与南方发展起来的城市群相比,呈现了明显的落后局面。国有企业众多,习惯于对国家政策依赖性强。企业的思维、决策方式,与海尔、福耀等公司企业家的思想方法不同。

国家实施新一轮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又一次给予东北地区重大政策机遇。在原有资源优势锐减的情况下,依托原有产业优势,转换动能,首要的是观念的转变,借助国家政策优势,实现振兴发展。

3 绿色发展的路径

工业是东北地区城市发展的基础,经济的命脉。机械制造业。机械工业随着《中国制造2025》计划实施,推进供给侧改革,提高产品的市场适应性,向高端、智能化发展,减少手工操作,计量精准度提高,减少单位产值消耗,降低排污量。

(1)提高绿色综合思维能力,增强发展原动力。紧密结合区域情况、产业特点实施绿色化改造,当务之急是人才的作用。齐齐哈尔发挥重型机械加工的产业优势,创建大学、央企、地方结合,解决人才不足问题。发挥大学的研发优势,央企的生产能力,地方政府的行政作用,对优势大型国企实施绿色化改造,有针对性地实施创新发展项目,实施创新老动能转换,推进绿色发展。

(2)提高“老”字号企业信息化、智能化水平。装备制造业是东北地区具有传统优势的产业,能够适应我国发展核能的需要,制造百万千瓦级核电站压力壳和主泵。制造业的工艺过程必然涉及能耗、物耗、水耗,与排污量直接、间接相关。企业工艺设备现代化是绿色发展的内在因素,特别是具有很大潜力的企业,工艺过程进行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是生产专业化、复合化、智能化程度高的产品必然需求。在制造业提高信息化程度和使用机器人比例,改变大型设备加工关键环节,沿用有经验技术工人操作的方式。

(3)积极发展新型产业,改变单一产业结构。新能源是改变传统能源产业,解决大气污染的有效途径。北方地区玉米、小麦等农作物秸秆很多,无法消化。作为生物质能源的原料,既可以解决利用途径,又可以产生价值。秸秆发电厂与同等规模燃煤电厂相比,每年可少排SO2635t、烟尘400t左右。燃烧后的灰渣可作为生产有机肥原料,形成生物质——电能——肥料循环产业。在县城建设生物质、沼气、光伏、风能发电厂(站),可以优先获得并网,又可以避免燃煤电厂造成大气污染。

(4)结合绿色城镇化,改变原有企业功能。东北地区冬季供热暖以燃煤为主,小锅炉仍然较多,燃煤低空排放是造成城镇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东北地区电力供应充足,近两年工业生产负荷低,出现“窝电”现象。把原有的大型发电厂改造成热电厂,实施大面积供暖,可以提高热效率,大幅度减少散煤小锅炉,避免分散治理的资金、技术、管理等诸多难题,加快推进绿色城镇化建设。

(5)农副产品深加工业提档升级,减少产污排污。粮、豆、薯是区域种植业主要作物。依托草原畜牧业迅速发展,畜禽养殖业规模越来越大。近年来,农副产品加工业产值连年上升,占GDP比重越来越高,成为快速发展的县域工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和畜禽养殖业成为农村主要污染源,对江河水质威胁很大。特别是马铃薯淀粉、甜菜制糖企业排放废水污染物浓度高,治理难度大。应积极发展精深加工,延长“原”字号产业链,采取工艺全过程控制加末端治理,减少污染物排放总量。寒冷地区还要根据受纳河流的季节性流量变化及环境容量,因地制宜建设采取防渗措施的氧化塘、污水库或土地处理系统,废水实行冬贮夏排。区域化、规模化发展畜禽养殖业,配套建设粪便肥料化处理设施。高水平建设和管理,形成种、养、加,产业化有机循环体系。

(6)处置好“僵尸企业”。随着市场变化,一些企业较长期停产,有的甚至关闭。这些企业的排污变化会直接影响环境治质量。特别是一些排放废水直通江河的大型造纸、制糖企业,停产时出现某江段水环境治理好转假象。环境管理部门应注意这些企业的变化,特别是对集中式地面水水源地上游企业停产后复产要严格控制。要求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污染较重、排污量较大,对水源地水质能够造成威胁的,应严格限制增加排污量的改建、扩建工程。要求其政策性搬迁、转产,实施清洁生产改造。关闭企业可改变原厂址用途,作为公共绿地、沿江公园,建设居民区等。

(7)因地制宜发展第三产业。工业、城市发展是第三产业发展的基础。银行、保险等金融业往往依托大量的资金流,在经济发达的地区需要大型的金融企业。如,新家坡依托港口优势,修船、租赁、买卖交易、保险、银行一应俱全,极大地带动了吃、住、游等服务业发展。在交通枢纽城市建设大型物流中转站,可以形成新业态,改变大量消耗能源、资源,产生高排放、高污染企业的传统重化工经济结构。齐齐哈尔发挥区域优势,发展小商品市场,辐射到内蒙地区。利用昂昂溪三间房大型铁路编组站的节点作用,建设铁路物流中心,联通内蒙古——俄罗斯——欧洲货运。同时,增大城市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扩展区域枢纽功能。

4 结语

区域和产业都需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占据区域空间,区域是产业的载体。人的活动限于区域和产业之中,控制着区域和产业的发展方式。绿色发展应是整体性、区域性、协调性、产业型的,必须构建“地——产”融合绿色发展格局。

Discussion on Green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and Industrial Integration in Old Industrial Bases

XuGang(Eenvironment Monitoring Station of LinDian County LinDian Heilongjiang 166300)

Green development of old industrial bases should combine with the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natural endowments and historical basis,give full play to the advantages of the policy,implement the new development concept,enhance innovation capability and implement new and old kinetic energy conversion.We take the green development path of regional and industrial integration,build a green,low-carbon and recycling system.

Region Industry Advantage Path

X-01

A

1674-263X(2017)01-0007-03

2017-03-02

徐钢(1983-),男,本科,工程师,从事环境监测工作。

猜你喜欢
绿色区域发展
绿色低碳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分割区域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区域发展篇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区域
再造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