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基于就业能力导向的高校教育体制的改革

2017-03-02 21:20丁静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6年37期
关键词:教育体制就业能力高等院校

丁静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对于高素质人才培养力度逐渐增强,为社会输送了大量的优秀人才。高校教育事业发展中,为了能够更好的迎合人才市场需要,迫切的需要转变以往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就业能力为导向,培养学生社会所需能力,提升就业竞争优势。但同时,高校教育体制改革中,受到种种困难的阻碍和影响,建立完善的就业能力导向的教育体制需要遵循实效性和全面性原则,从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几个方面进行完善,迎合时代发展需要,谋求长远发展。由此,本文主要就基于就业能力导向的高校教育体制改革展开分析,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合理的改善措施。

关键词:就业能力;高等院校;教育体制;改革

就业能力是大学生毕业后在社会上发展的一项关键能力,对于学生未来发展好坏影响十分深远。当前导致大学生就业能力不足的主要问题主要是由于高校教育体制落后,其中很多内容过于陈旧,无法更好的迎合时代发展需求,培养更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这就需要高校建立基于就业导向的教育体制,在传统教育体制基础上改革和创新,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和教育成效,为后续发展奠定基础,同时也是人才创新的具体表现。由此看来,加强就业能力导向的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对于后续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开展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一、高校教育体制改革中面临的困难

1.大学生就业困难

就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就业现状来看,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并且呈现明显的地区差异和专业差异,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十分突出。也正是这一问题,导致公务员热和考验热现象的现象,从中同样能够感受到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大学生由于支付较高教育成本,却难以获得足够的收益,严重影响到大学生的未来生活,付出和收获不成正比[1]。从宏观角度来看,大学生如果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就意味着失业,失业将造成大量教育资源的浪费,严重影响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2.大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

大学生本应该将沉重的就业压力转变为积极向学的动力,更加投入的学习,但是这种现象只发生在少数学生身上,更多的学生则是自暴自弃。在大学阶段,学习的只占少数比例,其他的学生多数逃课、玩游戏、听歌、聊天、看小说、吃零食等等,真正学习的学生却没有几个,受到这样环境影响,真正学习的学生数量变得越来越多。与此同时,很多大学生难以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是认为教学内容枯燥、乏味,教学方法单一,任课教师自身魅力不足,难以调动大学生的学习兴趣[2]。由此看来,教育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师个人魅力均是影响大学生学习成效的主要原因,迫切的需要转变教学理念,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建立就业能力导向的高校教育体制,提升人才培养成效。

二、就业能力导向的高校教育体制改革原则

高等院校对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主要是以打造复合型人才,满足人才市场需求为主。其一,传授更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学生成就复合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提升大学生社会就业竞争优势。其二,传授给大学生更多的学习方法,潜移默化中掌握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由于大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较短,但是这短短四年的学习时光却是影响学生一生的,灌输给学生大量知识,不如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知识学习能力,在分析问题时能够从多种角度着手,寻找问题的发生原因,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合理的改善措施。这种方法实用性較强,不仅适用在各种课程中,还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三,培养人际交往能力。在高校中,有很多大学生不仅不热爱学习,还在班级中造成各种麻烦和困扰,同学生产生矛盾,严重影响到班级和谐。高校应该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学会团队合作,为后续社会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此外,还应该培养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控制自身的情绪,选择合理的方式发泄出来,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

三、基于就业能力导向的高校教育体制改革

1.教育内容

课堂教学是传授知识的主要渠道,同时也是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关键所在。首先,应该优化课程体系,根据大学生综合能力培养需要,有针对性调整必修课和选修课,对于学生未来发展意义重大的,作为必修课,意义较小的则是可以作为选修课,由学生自己选择。其二,更新教学内容,对现行教材内容更新换代,淘汰内容陈旧的教材,选择内容更为前沿的教材,将更多的科研成果引入到教材中。其次,在实践教学中,适当的调整理论和实践教学比例,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重视程度,将实践课作为必修课程,突出实践课程重要性。

2.教育方法

创新教育方法,迎合高校教育体制改革需要,选择更为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消化知识,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到实践中。教师应该明确自身教育职责,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主,促使学生从被动式学习转变为主动式学习,积极参与其中,切身学习知识[4]。其一,设问法。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的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的学习思路,在学生回答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启迪智慧,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其二,情境创设法。通过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其中,扮演不同的角色,更加有效的解决问题。

3.教育管理

优化专业制度。大学生在填报志愿时,由于对专业发展方向认知的局限,盲目报考,影响到未来发展。这就需要高校基于学生在校期间的专业调整权力,根据自身喜好和能力来选择合适的专业。

结论:

综上所述,高校应该进一步迎合市场需求,坚持建立以就业能力为导向的教育体制,深化体制改革,有针对性的培养大学生专业知识、实践能力和创新力,为后续大学生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 黄敬宝.高等教育、就业能力与大学生就业——基于北京××大学的典型调查[D].北京师范大学,2013.

[2] 王映一.高等教育体制对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影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

[3] 黄敬宝.试析就业能力导向的高校教育体制改革[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30(6):130-132.

[4] 户艳辉.以就业能力为导向构建高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意义与途径[J].出国与就业,2011,21(14):13-14.

猜你喜欢
教育体制就业能力高等院校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定位及改革取向研究
浅析VB程序设计教学方法的改革
当代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研究
立足以人为本的教育体制改革研究
教育体制改革中的教育公平问题
朝鲜族教师教育体制发展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