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孩子忘记了涵养

2017-03-03 05:48韩素静
新班主任 2017年2期
关键词:公共场所班规规则

□韩素静

别让孩子忘记了涵养

□韩素静

周末我去电影院看电影,找到座位刚坐下,几个中学生模样的孩子走过来,他们一手拿着饮料,一手拿着爆米花,一边找座位一边叽叽喳喳议论着什么。电影开始放映了,可那几个孩子还是安静不下来,时而窃窃私语。看到这些,我想起澳大利亚的教育状况:幼儿园里的孩子知道公交车上不能吃食物,不允许大声喧哗,因为这是公共场所,而不是个人空间。而我们的孩子呢?初中生还不懂得在公共场所保持安静,这确实有点让人汗颜。我不由得想:在公共场所应遵守怎样的规则,这一课,应该由谁给他们补上呢?

当然,教育的责任不全在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但是,当孩子已经到了学校里,我们就有义务承担起教育的责任,不管孩子来自于什么样的家庭。也就是说,不管愿意不愿意,班主任老师都需要把这一课给孩子补上。特别是在强调核心素养的今天,班主任老师更要有一种意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是教育的最终目标,而规则意识,就是综合素养中重要的一条。

那么,怎么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怎么才能从细节方面对学生进行规范并达到强化,让孩子的行为变得温文尔雅,从容大方呢?

在这个方面,我的建议是班主任一定要制定、完善班级规则。班级是一个浓缩的社会,指向具体、明确的班级规则可以规范、强化学生的行为,促使学生达成一种共识,甚至提升为一种班级文化。知识是更新的,能力是长久的,而文化则是永恒的,不同的文化熏陶出的孩子带有不同气质的。这里特别强调,班级规则要“指向具体、明确”。但我们的很多班规只是结果性评价或者制止性指向:评价学生这里做得不对,那里做得不对;但具体应该怎么做,没有具体明确的指导,这样的班规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不是真正的班规,真正的班规不仅要对学生的行为有所限制,更要对学生的行为有所指导。

我们来看一下美国罗恩·克拉克老师的55条班规吧。他的55条班规不仅涉及到孩子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具体而详尽。在“说话要讲礼貌”这一条中,就有这样的具体要求:回答大人的问话时,要有“是的,阿姨”或“不,老师”这样的尊称,如果只是点头或用其他的方式表达“是”或者“不是”,那是不可取的。“眼神沟通很重要”这一条的具体要求为:用眼睛和他人沟通,有人对你说话时,眼睛要注视着他;有人发表意见时,你的身体和脸要正对着他……

是的,班规就要这样具体而明确,不仅让学生知道什么不能做,更要让学生知道应该怎么做。除了指向具体明确外,班规涉及的内容还要更宽泛,不仅要规定班级生活中的规则,而且还要涉及社会生活规则。例如,怎么才是文明乘公交、如何维护公共场所秩序、公共餐厅要注意什么礼仪等,让学生在自由辨析中明白是非,主动规范自己的行为。

吴非老师曾说:“教育应当培养学生高贵的气质,让学生从青少年时代,就有精神上的追求,高尚的人生目标。他可以选择做一个普通的人,和芸芸众生一样,过普通的生活,但他的教养必须是这个社会上最优秀的。”

教育,千万不能只要分数而让孩子忘记了涵养。班主任,不能只关注考卷上机械、单薄的分数,更要关注一个个鲜活的成长中的生命;不能只关注学生在教室内的表现,更要关注他们在社会上的行为。总之,作为班主任,一定要意识到教育远远大于教学,提升孩子的核心素养,才是教育的终极目的。

(作者单位:河南省濮阳市油田教育中心教研室)

猜你喜欢
公共场所班规规则
如何有效地落实班规?
撑竿跳规则的制定
My New Year Wishes
数独的规则和演变
如何进行班规的制订和实施
班规要科学合理
让规则不规则
基于ARM的公共场所智能保洁车控制系统的设计
TPP反腐败规则对我国的启示
公共场所 不能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