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之爱,呼唤民主与智慧

2017-03-03 05:47李镇西
新班主任 2017年2期
关键词:李镇西呼唤民主

□李镇西

·作者心声·

教育之爱,呼唤民主与智慧

□李镇西

编者按: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是拥有一颗爱孩子的心。《爱心与教育》一书是著名教育家李镇西的成名作,叙述了李镇西老师教书育人的感人故事,此书虽已出版20年了,至今读来,仍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启发性,我们可以从中体会作者如何用民主和智慧之爱来解决教育中的现实问题。

1997年夏天,我从成都市玉林中学调到成都石室中学。在搬家过程中,一张张发黄的老照片和一本本教育随笔触发了我的回忆,这些充满感动的回忆全是关于我和我的学生们,我决定把这些故事讲述给更多的人听。于是,经过一个月在电脑前的“零敲碎打”,《爱心与教育》一书写成了。当时,我怎么也不会想到,它会激起那么强烈的社会反响,更没有想到它会一直畅销到今天——今年,刚好整整二十年。

教育需要爱,但是在市场经济的今天,教育的爱在某些老师眼里已经淡化了。人们从书中读到了久违的温馨故事,因而热泪盈眶。本书出版二十年了,它依然能够让一些读者感动流泪,这说明人们依然呼唤着教育的爱。但是今天,我们重新审视教育的爱,它绝不只是一种简单的教师对学生的情感,而应该是充满民主精神和智慧的爱。

教育之爱应该是充满民主精神的爱。民主的核心是对人的尊重,因此充满民主的爱同样意味着“尊重”——尊重学生的人,尊重学生的情感,尊重学生的思想,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人权,尊重学生的创造力……当然,与此同时,也要教会学生尊重他人。特别要指出,这里的“尊重”还包括对规则(法律和规章制度)的尊重。因此,必要的教育惩戒也是充满民主之爱的固有要素。

不过,针对当下的教育现实,我更想强调的是,尊重学生,意味着教育者要有“儿童视角”。一个有真正民主之爱的教育者,应该在某种意义上把自己变成孩子,即学会用孩子的眼睛去观察,用孩子的耳朵去倾听,用孩子的大脑去思考,用孩子的兴趣去探寻,用孩子的情感去热爱。唯有如此,我们才能真正培养出同样具有民主情怀和博爱之心的下一代。

教育之爱应该是充满智慧的爱。这里的“智慧”,特指教育的专业智慧。然而,并不是每一位教师都具有教育的智慧。这样的老师可能为数不少,他们发自内心地爱孩子,对待工作很敬业,几乎随时守在学生身边,可依然管理不好班级;他们几乎每天放学后都把学生留得很晚,给学生义务补课,可学生的成绩还是没有提高。所以有人说:“一个学校最可怕的事情是,一群愚蠢的教师却兢兢业业。”这样的教师为什么“兢兢业业”?因为他爱着自己的学生;可为什么说他“愚蠢”?因为他缺乏专业智慧。缺乏爱的教育是伪教育,但用爱取代一切,也不可能实现真正的教育。真正富有教育之爱的教师必须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学科素养和高超的育人艺术——这些最后都体现于如何带好班,如何上好课,如何与学生谈心,如何进行家访,如何处理每一次突发事件等方面的智慧。离开了这一切,空谈对学生的爱,是没有用的。

没有民主的爱,是专制的“爱”;没有智慧的爱,是愚蠢的爱。唯有民主与智慧的爱,才是我们需要的教育之爱。

(责任编辑 李敏芃)

猜你喜欢
李镇西呼唤民主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无声呼唤
呼唤古风
三月的呼唤
怎样让别人打不倒你
爱心是教育的前提,教育是心灵的艺术
关于现代民主的几点思考
穿越时空的呼唤
欲望的位置:论两种慎议民主取向之争
选举年的民主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