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通信运营商移动支付困局的策略研究

2017-03-04 22:29刘金波
移动通信 2016年24期
关键词:移动支付

刘金波

【摘 要】为了解决4G时代通信运营商在移动支付业务发展缓慢的问题,通过研究移动支付行业现状和发展趋势,对通信运营商面临的移动支付困局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打造全行业应用场景、提高用户让利红利、深化与金融机构协作力度等发展建议。

【关键词】通信运营商 移动支付 线上支付 线下支付

doi:10.3969/j.issn.1006-1010.2016.24.016 中图分类号:F6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010(2016)24-0078-04

1 引言

自进入4G时代以来,移动互联网在我国取得了长足发展。得益于移动互联网的网速、覆盖面的提高和移动终端的进一步普及,移动支付渗透率快速提升。移动支付的引入既是对传统支付行为的重大创新,也为广大用户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性,成为移动互联网浪潮下的必然趋势。

支付方式的发展是人类消费方式的转变,从“物物交换”到“以金银为媒介的交换”,从“金银等价券”到纸币,从借记卡到移动支付,交易支付的载体一步步从实体向电子化转变,从一对一的现金、卡片向一对多的移动终端转变,并日益颠覆着传统支付产业的格局。

2 关于移动支付

从广义上看,移动支付是指用户通过移动终端接入通信网络,实现资金由支付方转移到受付方的一种支付方式;从狭义上看,移动支付特指应用于线下场景,并基于移动终端所发起的支付行为。

移动支付可简单划分为线上支付和线下支付,涵盖了目前市场上主流移动通信终端的移动支付场景。具体如下:

(1)线上支付的场景实现方式完全基于应用(如支付宝、微信支付、PayPal),关键的支付信息都保存在云端,不受账户资金额度限制,其安全度相对较低。

(2)线下支付场景一般是依靠硬件去实现支付场景(如Apple Pay、Google Wallet、Samsung Pay),目前限于小额支付,安全度较高。

3 移动支付发展现状

3.1 整体行业发展强劲

近年来,随着技术不断革新以及消费者对快速、便捷支付的需求变得更加迫切,移动支付正日益成为产业创新和投资的热点,并持续保持高位增长。

在全球范围内,移动支付呈现强劲增长的态势。据Gartner公司预测,2016年全球移动支付交易金额将达6170亿美元,亚太地区将成为移动业务交易最多的地区。

我国的移动支付产业发展势头同样迅猛。2016年初,央行所发布的2015年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中,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共发生电子支付业务1052.34亿笔,金额2506.23万亿元。其中,移动支付业务138.37亿笔,金额108.22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5.86%和379.06%。

3.2 多方主体融合竞争

移动支付是对传统金融服务深度的有效拓展,对于大众消费产业的高速发展是强有力的催化剂,拥有广泛的市场应用前景。移动支付所具备的特质可为各参与方带来不同的附加价值,有潜力为通信运营商(以下简称“运营商”)、商业银行、第三方支付机构这三大主体及产业链上其它成员带来营收,形成了多方主体融合竞争的局面。

3.3 O2O落地的现实需求

就现阶段而言,由于相关业务布局的缺乏,移动支付给运营商带来的价值仅在于提升交易手续费收入或增加用户粘性。而对于互联网公司,移动支付不仅在于促使O2O(Online To Offline,线上到线下)生态闭环的形成,更重要的是移动支付所产生的数据价值。支付业务承载着庞大的交易数据,互联网巨头通过精准营销及与第三方企业合作的方式,构建从搜索、下单、支付到提货的消费场景,互联网巨头逐渐从用户之争走向场景之争。如何占据更多的线下用户场景、提高服务渗透率成为互联网巨头关注的焦点,由于支付服务具备刚需、高频特征,使其具有天然的获客优势,因此成为互联网公司积累用户数据最重要的入口。

4 通信运营商面临的移动支付困局

近年来,三大运营商都成立了支付业务子公司,将移动支付作为未来重点发展的业务之一,以期尽早完成移动支付业务布局。然而,移动支付与运营商的传统业务存在较大差异,再加上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所以运营商很难发挥自身的既有优势。

4.1 商业模式相似

从商业模式来看,三大运营商提出的移动支付解决方案在应用平台、支付方式及使用场景上均具有较强的同质化趋势,缺乏具有竞争力的亮点,难以提升竞争门槛及增强对用户的吸引力。如图1所示:

具体如下:

(1)战略层面:中国移动坚持打造互联网入口及整合已有的手机钱包和手机支付,中国电信采取“通信+支付+理财”的互联网模式,中国联通则倾向与互联网巨头和金融业的跨界创新。

(2)平台层面:功能相似的开放式平台,主要是基于SIM(Subscriber Identification Module,客户识别模块)卡打造开放生态体系,从而与第三方公司共同开发应用,包括生活缴费、话费充值、手机购票等功能。

(3)推广层面:中国移动采取给予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近场通信)手机补贴的政策,中国电信主要采取赠送流量的方式,中国联通则采取手机营业厅支持第三方支付的方式。

(4)银行连接层面:两种移动支付模式并存于三大运营商。一是“间联接入”银行模式,运营商首先对接银联的集中交换平台,然后由银联与各银行对接,能够快速地把银行集中到同一平台上;二是一对一的“直联”模式,通过省去银联交换环节,能够有效地缩短流转路径。

4.2 使用者不愿承担成本

一般而言,移动支付体系当中最直接、最受益的雙方即消费者与商户,移动支付更多的是线下场景下消费者与商户的连接工具。然而,根据移动支付网调查数据[1]显示,有超过50%的个人消费者不愿承担NFC手机更换成本,更有超过70%的消费者不愿意额外付费。由此可见,移动支付给个人消费者所带来的便利性并不足以驱动个人消费者为之支付过高成本。而商户端关心的是移动支付能否获取更多客流以提升销售额,至少在关键的支付网络建设初期承担建设成本的意愿并不强。

4.3 难以平衡多方利益

运营商开展移动支付业务的目的在于拓展其增值业务,避免移动支付管道危机。其优势在于用户群体广泛,加之在业务运营和推广上的丰富经验,使得其具备开展移动支付运营和管理的能力,但是由于在终端、内容和资金管理方面的不足,运营商开展支付业务时必须与其它厂商合作,而不同厂商之间利益的权衡,尤其是与银行之间的分成问题,成为运营商移动支付业务发展的一大阻碍因素。再如,消费者的手机与商家POS机均由终端设备生产商制造,终端厂商对分成拥有的话语权也逐步提高,终端厂商既可以选择与某运营商合作,也可以与银行合作,将自身分成收益最大化。

5 通信运营商如何走出移动支付困局

移动互联网的爆发式发展带来了移动支付的快速崛起。互联网公司拥有海量、高活跃度的用户群体,有着将现有线上业务延伸至线下的强烈需求,因而推广移动支付业务的动力十分充足。目前以阿里支付宝、腾讯支付为代表所推出的移动支付整体解决方案颇受用户认可,对运营商和银联的市场份额形成巨大冲击。

对于通信运营商而言,摆脱当前管道化处境、解决效益下滑等问题,拓展新型业务、寻找突破口已成为当务之急,而移动支付业务能够为通信运营商带来新的市场空间。一旦互联网第三方移动支付场景日臻丰富多元化后,用户粘性将提高,平台效应会增大,届时运营商将面临边缘化与管道化的风险。因此,运营商面临各方挑战,需迅速掌握机遇扭转局面。

5.1 运营商的优势

面对强势的互联网第三方支付公司,运营商在移动支付领域仍有以下优势:

(1)用户群体数量庞大:三大运营商的总用户数接近13亿,3G/4G用户也已经突破6亿,如此庞大的用户基数有利于运营商进行业务创新。

(2)产业链逐渐成熟:随着NFC的逐步成熟,产业链各参与方支持力度提高,运营商将成为受益者。

(3)政企市场优势:除了个人业务之外,运营商也为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提供集团服务,在企业移动支付场景的建设上更加有资源与影响力。

5.2 以用户为导向,打造全行业应用场景

差异化的应用以及应用的多寡决定了使用的意愿与频率,无论是运营商自行搭建还是透过开放平台合作,必须以用户为导向。从目前来看,运营商的应用无论是在质或量上均有所欠缺,难以转化用户,如何增加平台用户数量是运营商所面临的最核心问题。因此,如果运营商想聚集用户,进而形成规模效应,应改变以合作方为中心的着眼点,转向深度挖掘用户需求,从而抓住消费者的“痛点”,增加应用领域和开发创新支付产品。

使用移动支付的动力来自三大因素:支付流程快捷、安全可靠、应用种类多。在移动支付应用的布局上,运营商可采取全方位系统性的出击,使应用场景与支付环节能够无缝隙连接,让用户拥有良好的支付流程体验。同时,进一步深化对各行业的洞察,妥善利用数据分析精准选择消费者的“痛点”行业,打造用户所期待的支付场景。此外,在用户越来越依赖移动设备进行支付和金融服务的同时,对安全的重视程度也不断提高,运营商可以利用自身多年来培育的强大技术实力,升级系统平台以提升其安全性,提高行业进入壁垒。

5.3 提高用户让利红利

以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为首的打车软件价格之战,充分体现了移动支付激烈的博弈。互联网第三方移动支付领军企业的补贴之战不仅是为了快速占领市场与培育用户移动支付的习惯,也是为打通线上线下的通道,进而将货币支付交易进行移动化。

面对竞争,运营商至少需要思考以下两个方面:

(1)互联网第三方移动支付场景的拓展是否会出现运营商现有用户被转化到其它平台的可能。若是,是否考虑以持续补贴的方式与其抗衡,保有存量客户群,避免付出更高成本以重新获得客户。

(2)在互联网第三方支付尚未进入的领域上,运营商能否采取让利红利的方式,培养用户使用移动支付的习惯,让消费者由试用到愿意使用其服务。

要解决上述问题,运营商需要拥有完备的营销能力、稳定的预算保障以及稳固的合作伙伴等多方支持。

5.4 深化与金融机构协作力度

运营商的优势在于整合移动用户与手机终端的能力,而金融机构的优势则体现在支付系统上。若由运营商负责构建移动支付平台场景及导入用户、金融机构负责布局商户端和支付系统,双方采取整合协作的模式推进移动支付,才能与互联网第三方支付企业展开竞争。

以上海地铁为例,由中国移动、浦发银行、上海地铁共同打造地铁全网手机支付,率先在全国推出了融合移动支付、金融服务以及地铁出行于一体的应用服务,揭示了运营商与金融机构的合作模式。具体而言,上海地铁全网手机支付采用的是银联标准与浦发银行的技术,同步支持中国移动NFC手机支付。运营商与银行在该闭环场景下所提供的移动支付服务能够为其带来垄断性收益,有利于浦发银行客户快速增长。此种模式较好地平衡了金融机构与运营商之间的利益,使双方走向利益同盟。

6 结束语

综上所述,移动支付业务有助于运营商实现从通信管道业务向服务平台业务的转变,并将创造出新的商业模式与收入机会。面对第三方支付公司的强势竞争,运营商需要加快步伐,打造出符合市场需求的移动支付解决方案,从一站式服务能力的建构、营销预算到完整的应用生态系统进行多方面的投入,形成持续性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卢婷,赵国进. 软件及服务、技术硬件及设备[R]. 北京: 中金证券研究部, 2015.

[2] 中国人民银行移动支付技术标准课题研究组. 中国移动支付技术标准体系研究报告[M]. 北京: 中国金融出版社, 2012.

[3] 方腾. 中国移动移动支付发展策略研究[D]. 北京: 北京邮电大学, 2008.

[4] 侯珀,钟昀泰. 走出移动支付的迷宫[R]. 北京: 德勤科技、传媒和电信行业研究部, 2015.

[5] 舒文琼. 海水与火焰:移动支付两大阵营差距扩大[J]. 通信世界, 2016(4): 33-34.

[6] 胡霞. 4G时代移动支付的发展现状与策略[J]. 技术与市场, 2015(1): 153.

[7] 吴恒亮,张巍巍. 消费者对移动支付服务商的信任维度实证研究[J]. 统计与信息论坛, 2015(4): 101-106.

[8] 帅青红,芮婷婷,黄涛. 移动支付市场三大服务商博弈研究[J]. 计算机科学, 2015(10): 262-265.

[9] 中金證券研究部. 移动支付催熟O2O商业模式[J]. 大众理财顾问, 2014(8): 93.

[10] 德勤. 2016年科技、传媒和电信行业预测报告[J]. 上海国资, 2016(4): 92-93.

[11] 秦岐. 移动支付:一场多赢的竞赛[J]. 中国金融家, 2013(7): 88-89.

[12] 贺彦琨,管晓岩. 基于金融IC卡的移动支付发展浅析[J]. 甘肃金融, 2014(2): 35-37.

猜你喜欢
移动支付
以微信红包为例分析移动支付对互联网金融的促进作用
从财务角度探讨支付宝移动支付业务对医院的挑战与对策
移动支付中NFC创意新技术
电子商务环境下移动支付模式研究
打车软件的普及对城市交通压力缓解情况研究
移动支付时代大学生消费行为研究
市场竞争中的“蓝海战略”
微信红包移动支付中的诈骗行为与法律监管
基于O2O模式的餐饮POS机设计策略研究
移动支付方式在农村金融中推广的困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