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文化产业供给侧改革路径研究

2017-03-05 03:28王卫秋马亚敏
商情 2016年51期
关键词:差距文化产业现状

王卫秋+马亚敏

【摘要】本文对河北省文化产业现状尽心研究,重点对文化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路径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文化产业 现状 差距 路径

文化产业是世界公认的朝阳产业,其发展不依赖于资源消耗,其核心竞争力来源于人类的智力成果。文化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十余年的发展,正逐渐成长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型产业。但是当前文化产品产能过剩和产品有效供给不足这一突出矛盾严重制约了文化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十三五规划》指出,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供给侧改革是通过新供给创造新需求,将资源要素从过剩的产能中释放出来,来实现同需求之间的平衡。河北省历史悠久,地大物博,文化资源丰富,是中国古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有众多的民间文化艺术,形式和文化产品,同时,河北省地理位置优越,地处京津冀经济圈,教育、设计、传媒等相关领域都有良好的发展,因此,探索适合河北发展的文化产业供给侧改革道路,对促进河北省经济快速发展有重要意义。

一、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十二五”以来,河北省坚持创新引领、深化改革、融合发展,通过完善政策体系、优化发展环境、打造示范园区基地、培育龙头企业、加大开放力度、鼓励招商引资等措施,使文化产业政策体系逐步完善,发展环境日益优化,全省文化产业实现了长足发展。“十二五”期间,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20 %左右。在中国人民大学和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发布的“中国省市文化产业发展指数”排名中,河北省文化产业发展综合指数位居全国第十位,河北省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日益增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越来越大,但与先进省份相比,河北省文化产业还存在着明显差距。一是整体规模小、实力弱、贡献率不高。目前,河北省文化产业增加值较少,占GDP比重偏低,文化产业大项目、好项目较少,规模以上文化企业数量不多,缺少龙头企业和领军企业。二是传统行业偏重、核心主业不强、新兴产业乏力,产业结构不够合理。在国家认定的文化产业十大门类中,河北省“工艺美术品生产”“文化用品的生产”“文化产品生产的辅助生产”等传统文化制造产业所占比重较高,占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的50%以上;“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文化信息传输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服务”等新兴产业占比较小,不足30%;“新闻出版发行服务”“广播电视电影服务”“文化艺术服务”等主导产业贡献率偏低,不足15%;“文化专用设备的生产”发展滞后,占比不到5%。三是在资源使用效益、文化创新活力、文化企业竞争力等方面的不足,导致文化产品有效供给短缺和无效供给过剩、文化需求不能有效满足,抑制了文化产业综合效益的发挥和文化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加强我省文化产业供给侧改革是发展我省经济的重要任务。

二、河北省文化产业供给侧改革路径

文化产业的根本问题还是在供给侧,研究河北文化产业,我们应当着重从文化产品供给着眼。

(一)完善政策体系建设、优化发展环境

良好的政策环境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更加强调从文化产业的源头入手,从产业、企业的角度解决文化发展中深层次的问题,从而突出文化产业长远的升级转型。通过适度简政放权和因地制宜的微观政策,充分激发全民创造活力和消费潜能,激活文化企业和企业家的发展能动作用,系统调整和优化文化产业的财税、金融、投资、土地、人才和环境政策,形成有利于文化消费升级和文化产业升级协同发展的政策环境和知识网络,以利于文化企业主体间的知识共享,创意阶层间的创意碰撞,产生创新氛围,构成创意空间,使企业具备更强创新能力,从而为文化产业的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成长提供支撑。通过结构和制度变革,提高潜在增长率,才能使文化产业的短期发展与长期发展有效结合。

(二)健全市场体系,激发产业活力

着眼供给侧改革,最终是要实现高效、高质的文化供给。完善文化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优胜劣汰,促进文化资源在全省范围内流动。国有文化企业理应做大做优做强,更好地服务国家文化发展的战略目标。民营文化企业作为文化产业发展的主力军,具有机制灵活的优势,在吸纳就业、创新技术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鼓励民营企业依法进入更多文化领域,引入非国有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革,更好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因此需要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文化市场体系,建立公平竞争的保障机制,打破地域分割和行业垄断,让各种所有制企业在市场当中优胜劣汰。建立健全严格的市场退出机制,市场退出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将倒逼文化企业自我改革,提高文化供给效率,承担起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领文化风尚的企业使命。对管理者而言要掌握负面清单,发挥市场作用,杜绝低俗供给,减少低端供给,淘汰过剩供给。

(三)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力度,创新人才供给

创新是供给侧动力结构改革的关键。人才资源作为第一资源,是重要的创新供给要素。对中国而言,应当围绕创新驱动和产业升级目标,加大对包括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在内的整个教育体系的投入力度,深入改革和不断完善教育培训模式、专业课程设置以及教育评价标准,持续提升全社会人力资本水平,将原有的“人口红利”转化为“人才红利”。大力推动理论创新,突出应用对策研究,充分发挥思想库作用,尊重规律、科学管理。还要以文化发展需求和人才双创需求为导向,促进各类创新要素流动与优化配置,满足双创人才的创新创业需求,形成“市场牵引、需求导向、资源整合、要素协同、产业辐射”的全链条、全要素的运行模式。

(四)提升科技供给

文化科技创新是供给侧全要素生产力的重要组成要素,一方面要加大文化科技创新投入。增加文化科技创新数据库和平台建设投入,加大对高校和其他文化研究机构的应用型研究项目的支持力度,扶持文化创意研究机构的发展。另一方面要提高文化科技创新转化。充分释放以高校和院所为主体的知識创新体系所蕴藏的巨大潜力,完成从科学研究、实验开发、推广应用的三级跳,实现创新价值、创新驱动发展。

(五)加快融合发展、创建河北品牌。

河北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文化资源大省。这种资源优势蕴藏着转化为创作优势、服务优势、产业优势、产品优势的巨大潜力。当前,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相互融合衍生的新兴业态,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尽快制定、落实文化与科技、与旅游、与金融融合,以及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的实施意见,以推动文化产业融合发展。

猜你喜欢
差距文化产业现状
重庆市文化产业结构、效益比较分析
重庆市文化产业结构、效益比较分析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
课桌和电脑的差距好大
中国民营文化产业商会:举办文化产业沙龙
幻想和现实差距太大了
四川命名首批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