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涂片分析在血常规检验中的重要性评价

2017-03-06 09:01房翠云
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 2017年4期
关键词:涂片分析仪血常规

房翠云

(山东省泰安市妇幼保健院检验科,山东 泰安 271000)

临床研究

血涂片分析在血常规检验中的重要性评价

房翠云

(山东省泰安市妇幼保健院检验科,山东 泰安 271000)

目的探讨血常规检验中血涂片分析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本院2016年5月-2017年4月间经化验的2,100例异常血标本以及680例正常血标本,并对其进行分析比较,以充分了解血涂片分析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优势。结果680例正常血标本经涂片检查提示异常9例,假阴性率为1.32%。2,100例异常血标本涂片检查提示正常983例,假阳性率为46.81%,且血涂片中存在异常红细胞、中性粒细胞中毒颗粒、异常淋巴细胞以及幼稚细胞。结论做好血涂片镜检工作不仅能显著提高患者病情诊断的准确性,同时还能为其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依据。

血常规检验;血涂片;诊断

近年来,我国医疗卫生事业不断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人自愿参与到了体检以及化验的工作当中来。在此情况之下,医院工作人员开始广泛应用血细胞分析仪,以有效缩短血常规检查的时间,但由此也忽略了血涂片检查的重要性,使得漏诊以及漏报等问题频发,给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不良影响。对此,本文将重点研究血常规检验中血涂片分析的应用价值,现将具体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6年5月-2017年4月本院接诊的门诊及住院病患的血标本共2,780例,其中有680例为正常血标本,有2,100例为异常血标本。

1.2 方法

1.2.1 试验仪器和试剂 Beckman-Coulter 780型的血液分析仪与配套试剂;瑞士-吉姆萨复合染液;日本OLYMPUSCX-31型的生物显微镜。

1.2.2 方法 根据血液分析仪的性能,同时参考其他科室的血涂片检查标准,对血标本进行规范化的检查。针对血小板、红细胞以及白细胞计数异常,其中一系、二系亦或者是三系有增减,但未报警,需要根据镜检、临床诊断亦或是提示不符的标准对其进行检查。在对血涂片进行制作时,要保持适宜的厚薄度,让细胞均匀分散在玻璃片上,并控制血膜长度约为2/3玻璃片。利用瑞士-吉姆萨复合染液对涂片进行染色。此后,再利用低倍镜亦或是高倍镜对涂片的全貌进行仔细的观察,明确涂片与染色达标与否,同时估计检验的白细胞数和血常规检验是否吻合,全面观察血细胞的比例以及外周血细胞的分布情况,特别要注意观察涂片尾部有无异常细胞亦或是巨大细胞。将体尾交界处有细胞核且未和红细胞重叠的部位当做代表性油镜区,并对其施以油镜观察,了解细胞的形态与比例以及分类计数等。

1.2.3 试验方法 利用抗凝真空采血技术对血样进行采集,并置于常温中进行保存。2 h后,严格按照仪器操作手册中的内容对血样进行检测。对2,780例血标本Beckman-Coulter 780型血液分析仪检测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并予以血涂片检查。参考相关标准及操作流程,利用光学显微镜对血标本进行检测,全面观察血细胞的分类、数量和形态等。

1.3 评价指标 综合分析2,780例患者血涂片检查的结果,以进一步挖掘血涂片分析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价值。

2 结果

2,780例血标本血液分析仪检测的结果提示正常680例,涂片检查提示异常2,100例。在680例正常血标本中,血常规检查和涂片检查提示存在中毒颗粒9例,所占百分比为1.32%。2,100例异常血标本中,经血涂片检查提示正常983例,假阳性率为46.81%。

当WBC正常、略微减低亦或者是升高,且伴有M%、L%、B%与N%中任意一项升高的情况之时,血涂片检查的结果提示异常的几率较低,约为29.7%。当WBC明显减低亦或者是升高,且伴有M%、L%、B%以及N%中任意一项明显升高的情况之时,血涂片检查的结果提示异常的几率较高,约为66.8%,若仪器不计数,需警惕白血病,要再进行血涂片检查。当WBC、HGB、RDW与MCV均正常时,要仔细观察RBC的形态,了解患者有无贫血症状。

3 讨论

近几年来,血液分析仪在我国临床上的广泛应用,显著提高了血常规检查结果的精确度,但依旧不能有效区分嗜酸细胞、嗜酸粒细胞以及幼稚细胞,同时也无法有效辨别中性粒细胞毒性以及异形淋巴细胞。所以,在面对一系列可疑状况之时,利用血液分析仪进行检测并不能获得较为精确的结果。对此,我们需要采用人工血涂片镜检法,以尽可能降低误诊率与漏诊率。

血液分析时可根据细胞的大小和分布等明确是否需要报警,但无法分析清楚异常产生的原因。了解有无核左移、空泡亦或者是中毒颗粒,若有则表明严重感染亦或是恶性肿瘤[1]。若血液分析仪检查提示WBC计数正常,L%升高,需注意发热患者有无异形淋巴细胞,当异形淋巴细胞的存在率在40%-70%的范围之内时,表明病毒感染,若为老年患者,要警惕白血病[2]。若血液分析仪检查提示M%显著升高亦或是B%和M%均明显升高,特别是M%超过20%时,需要进行涂片检查,了解是否存在幼稚细胞[3]。若血液分析仪与涂片检查均提示E%升高,表明寄生虫亦或者是皮肤病等[4]。若为贫血患者,需要注意HB与RBC变化,在进行涂片检查时需要注意有无RBC大小不均、中心浅污染消失以及体积变化等情况[5]。

总而言之,当血常规检验提示血细胞比例、分布以及数量异常,亦或者是患者伴有疑似血液疾病,比如:发热与贫血等,需要对其施以血涂片检查。如此,方可提高其病情诊断的准确性。

[1]高丽娟. 血涂片分析在血常规检验中的重要性[J]. 哈尔滨医药, 2013, 33(3): 206-207.

[2]杨馥彦, 黄江玲, 邱少雄, 等. 血涂片分析在血常规检验中的重要性[J]. 吉林医学, 2013, 34(20): 4120-4121.

[3]范永力. 血涂片分析在血常规检验中的重要性分析[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17): 82-83.

猜你喜欢
涂片分析仪血常规
Sievers分析仪(苏伊士)
痰涂片与痰培养在下呼吸道感染诊断中的比较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
直肠FH检测剩余液涂片用于评估标本取材质量的探讨
血常规解读
一种用于深空探测的Chirp变换频谱分析仪设计与实现
骨髓穿刺涂片联合骨髓活检切片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
全血细胞分析仪配套操作台使用体会
探讨在血常规检验中运用不同采血方法对于检验结果的影响
两种常用染色方法在性成熟SD大鼠阴道涂片中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