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反应蛋白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分析

2017-03-06 09:01杨红丽
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 2017年4期
关键词:胶体金感染性血清

杨红丽

(广州市海珠区南洲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检验科,广东 广州 510290)

临床研究

C反应蛋白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分析

杨红丽

(广州市海珠区南洲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检验科,广东 广州 510290)

目的分析C反应蛋白的检测及其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纳入2017年5月-9月来我院就诊的95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于治疗、后检测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使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953例患者为发热患者和咽喉炎患者,治疗后均获得满意疗效。治疗前的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为(27.62±5.53)mg/L,治疗后的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为(7.69±1.14)mg/L,治疗前、后的C反应蛋白水平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5.786,P<0.05)。结论C反应蛋白表达水平在机体发生感染时明显上升,可用于辅助诊断感染性疾病和评估感染性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

感染性疾病;C反应蛋白;临床意义;辅助诊断;疗效评估

C反应蛋白于20世纪30年代初被发现,自此之后该蛋白的理化属性、临床意义迅速引起了广大学者的研究兴趣[1]。经过几十年的实践研究,现阶段C反应蛋白已成为各国医疗领域公认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在多种疾病的临床诊断和病情评估中发挥着重要应用价值[2]。步入21世纪以来,伴随着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的迅速发展,医疗领域中用于检测C反应蛋白的方法较不断丰富[3]。本研究应用胶体金法检测发热患者和咽喉炎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并探讨C反应蛋白表达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我院2017年5月-9月收治的953例患者,其中包括发热患者491例和咽喉炎患者462例,男性505例,女性448例,年龄最小患者2个月,年龄最大患者83岁,平均(21.24±4.18)岁。本研究在获取研究对象或其直系亲属的知情、同意后开展,研究对象本人或直系亲属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

1.2 研究方法 检测仪器为免疫定量分析仪,应用胶体金法检测研究对象的C反应蛋白水平。检测试剂盒为全量程C反应蛋白检测试剂盒,购自南京基蛋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采集两组研究对象静脉血(3 mL),使用枸橼酸钠抗凝,在室温条件下完成检测。参考区间:低于10 mg/L为正常,≥10 mg/L为异常。

1.3 观察指标 本研究对比953例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的C反应蛋白水平。

1.4 数据分析处理 基于SPSS 19.0版本的数据分析模型,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953例患者治疗前的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为(27.62±5.53)mg/L,治疗后的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为(7.69±1.14)mg/L,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5.786,P=0.000)。

3 讨论

早期开展的大量实践研究已经证实,当机体处于急性应激状态时,体内的肿瘤坏死因子和白介素等炎性因子能够刺激肝细胞合成C反应蛋白,尤其是白介素6对C反应蛋白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4]。在正常健康人群的血浆中,C反应蛋白的表达水平往往低于10 mg/L,而当因外伤等因素发生炎性反应后,在多种理化因子的刺激下,C反应蛋白水平在5 h-8 h内迅速升高,24 h内达到峰值,最高可上升至正常人群的数百倍,而当疾病得到有效控制后,其表达水平也会逐渐下降,恢复至正常水平[5,6]。目前国内认为C反应蛋白水平在10 mg/L-50 mg/L之间时表示轻度炎症,表达水平上升至100 mg/L时往往表示有较严重的疾病,在必要时需要静脉注射,当C反应蛋白水平高于100 mg/L时,表示患者患有严重疾病的过程中伴有细菌感染。

现阶段,血清C反应蛋白检测已经在部分器质性疾病、组织坏死疾病和恶性肿瘤疾病的临床诊断和疗效评估中得到应用。总结C反应蛋白的长期临床检测经验得出,该血清生化指标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有时能够直接影响患者的疾病诊断和治疗。因此,选择科学、准确的C反应蛋白检测方法,最大程度地减少该指标检验结果误差具有重要意义。早期,用于检测C反应蛋白方法的灵敏度和检测效率均较低,现阶段,胶体金法在C反应蛋白的检测中应用较为广泛。该种方法的检测原理是以两株高特异性、高敏感性的C反应蛋白单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I固定于膜上检测区T,单克隆抗体II为胶体金标记抗体,包被于NC膜下缘与样品交界处,样品加入试剂盒后,待测物通过层析作用移动,与单克隆抗体II发生特异性结合,形成胶体金标记抗体-抗原复合物,该复合物继续移动至检测区,与检测区的单克隆抗体I形成交替金标记的双抗夹心复合物,在检测区应用双抗体夹心法,在质控区应用抗原抗体反应结合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检测出人血中C反应蛋白的水平。实践研究证实该种检测方法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本研究选取发热患者和咽喉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胶体金法检测研究对象治疗前和治疗后的C反应蛋白水平。发热既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也是多种疾病的临床表现之一。引起发热的原因很多,其中以感染最为常见,据统计由感染导致的发热患者约占发热患者总数的95%,小儿患者较多。咽喉炎是指发生在咽喉部的炎性反应,为我国临床十分常见的一种慢性炎性反应性疾病。检测结果显示,病理表现以咽部黏膜慢性出血为主。上述两种疾病的治疗难度较小,但病情易反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尽早就诊,对病情变化进行准确评估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关键。本研究经检测发现,随着发热患者和咽喉炎患者病情的不断改善,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表达水平呈下降趋势,治疗后的检测结果与治疗前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对上述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本研究得出C反应蛋白表达水平在机体发生感染时明显上升,在感染性疾病的辅助诊断、病情评估、疗效评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孔繁荣, 由晓颜, 吴天歌. 血浆内毒素与C反应蛋白及血清降钙素原筛查细菌感染性疾病的价值[J].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4, 28(5): 500-501.

[2]罗婉霞. 血清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在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应用[J].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3, 24(1): 19-20.

[3]苏巧云, 杨凤啸. 血清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对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价值[J]. 河北医学, 2013, 19(7): 1109-1111.

[4]赵满仓, 范永谦. 降钙素原和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在诊断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价值[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3,34(17): 2326-2327.

[5]杨云峰, 庄建奖. 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在临床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J]. 中国医药科学, 2013, 3(23):145-146.

[6]张巍, 陈春光. 血清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在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应用[J]. 中国当代医药, 2012, 19(2): 88-89.

猜你喜欢
胶体金感染性血清
伤寒杆菌致感染性腹主动脉瘤合并腹腔脓肿1例
9例布鲁氏菌病并发感染性主动脉瘤患者临床诊治分析
血清免疫球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思考心电图之177》
Meigs综合征伴血清CA-125水平升高1例
慢性鼻-鼻窦炎患者血清IgE、IL-5及HMGB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胶体金在钩体病监测中相关因素的研究
血清Cys C、β2-MG在感染性休克早期集束化治疗中的临床研究
新型B族链球菌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的临床应用评价
基于EP-17A2的胶体金法检测粪便隐血的空白限、检出限及定量限的建立及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