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在临床中的价值

2017-03-06 09:01赵倩
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 2017年4期
关键词:末梢血常规红细胞

赵倩

(惠民县人民医院检验科,山东 滨州 251712)

临床研究

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在临床中的价值

赵倩

(惠民县人民医院检验科,山东 滨州 251712)

目的分析在血常规检验中不同采血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科室接收的160例行血常规检验的健康体检人群进行研究,将其分为静脉组(80例,予以静脉采血)、末梢组(80例,予以末梢采血),分析检验指标结果。结果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以及红细胞计数等指标,静脉组检验指标结果高于末梢组检验结果(P<0.05),白细胞计数、血小板、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平均红细胞体积以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等指标,静脉组检验结果与末梢组检验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采血的检验结果准确性更高,可以广泛应用。

静脉血;末梢血;血常规检验

血常规检验是临床实验室基础检验项目之一,通常在血液中含有各种细胞因子、血浆等成分,通过血常规检查,可以掌握体内血小板、红细胞、血红蛋白以及血小板等多种指标数量和形态,对临床的早期诊断尤其是全身性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1]。静脉血采集、末梢血采集是临床血常规检验常用的采血方法,本研究选取160例采取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的健康体检人群分组观察,探究不同采血方法对临床检测结果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的研究对象为2016年6月-2017年6月期间接收的160例血常规检验健康体检者,将其均分为静脉组、末梢组,各80例,静脉组:男性47例,女性33例,平均年龄(42.6±3.7)岁;末梢组:男性46例,女性34例,平均年龄(42.5±3.4)岁。上述体检者知晓研究目的,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检验方法 检验应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由美国雅培公司生产)以及配套的稀释液和清洗液,对体检者的血液样本进行分析和检测。所有体检者均保持空腹状态,在清晨9点由同一采血者进行采血收集,静脉组予以静脉采血,选取体检者的肘静脉进行采血,对采血处进行常规的清洁、消毒处理,连接加有抗凝剂的真空试管和一次性采血针,采取患者的静脉血液作为血液标本,剂量在3 mL左右,采血结束后,轻轻混合,防止溶血、凝血的发生;末梢组予以末梢采血,选取体检者食指内侧予以采血,对采血处常规清洁、消毒,连接加有抗凝剂的真空试管和一次性采血针,采取患者的末梢血液作为血液标本,患者采血结束后,立即用血液分析仪对血液标本进行血常规检验,保证所有的检验在采血2 h内完成。

1.3 观察指标 观察血常规检验指标的具体情况,包括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血小板(PLT)、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平均红细胞体积(MCV)以及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详细的记录两组健康体检者血常规指标数据,并对比分析,探究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价值。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22.0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以及红细胞计数等指标比较,静脉组检验指标结果高于末梢组检验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白细胞计数、血小板、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平均红细胞体积以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等指标比较,静脉组检验结果与末梢组检验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血常规检验作为一种基础检验对临床早期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血液在机体内无论是器官还是循环系统均有广泛的分布,且血液中含有多种成分,包括血浆、血细胞等,而血浆又是由多种细胞因子组成。相关学者在研究中指出血液中成分的变化可以反映组织器官的病理变化,因此,可以通过血液指标的表达为临床的疾病诊断提供参考[2]。有效的采集血液对检验结果的准确性非常重要,因此,寻找最佳的采血方法对临床研究的重点问题。

静脉采血和末梢采血均是临床常见、常用的采血方法,末梢血液主要来自于人们的毛细血管,具有出血量少的特点,增加了采集的难度[3]。在末梢采血过程中,需要对采血部位进行挤压,易导致血液标本中渗入其他组织液,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此外,末梢血采集中也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影响,不能准确地反映机体的血液循环情况。静脉血采集主要是采取机体的肘静脉血,基本不受到外界因素影响,检验的准确性较高,因此应用价值更高。本次研究中血常规检查中的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以及红细胞计数等指标比较,静脉组检验指标结果高于末梢组检验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不同采血方法对检验结果有不同的影响,而静脉采集血液的方法操作便捷,对检验结果影响小,因此在临床中应用更为广泛。

综上,一般情况下,在血常规检验中,常采取静脉血采集法对患者血液进行检测,准确率较高,可以推广应用。

[1]王娴默, 肖林, 李彦林. 不同采血方法对血常规检验的结果影响分析[J].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7, 14(1): 10-12.

[2]詹诣. 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临床应用价值[J]. 医药前沿, 2017, 7(9): 128-129.

[3]李晓南. 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结果差异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 2017, 15(23): 149-150.

猜你喜欢
末梢血常规红细胞
红细胞的奇妙旅行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
血常规解读
向区域创新体系“末梢”发力
破碎红细胞检测研究进展
静脉采血和末梢采血对血小板计数的影响
探讨在血常规检验中运用不同采血方法对于检验结果的影响
Uf1000i红细胞检测在肾内科的应用价值
猪附红细胞体病诊治对策探讨
末梢血与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