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gA肾病发病机制与治疗研究进展

2017-03-06 09:01付正阳
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 2017年4期
关键词:血尿蛋白尿肾小球

付正阳

(遵义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贵州 遵义 563000)

综述

IgA肾病发病机制与治疗研究进展

付正阳

(遵义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贵州 遵义 563000)

IgA肾病临床表现主要为反复的肉眼血尿(感染同步性血尿)、无症状尿检异常、肾炎/肾病综合征、急性/慢性肾衰竭等,其病理表现特征性较为明显,以肾小球系膜区IgA颗粒状或团块状沉积为主,该典型表现也是IgA肾病临床确诊的重要依据。IgA肾病的病理类型复杂多样,临床治疗也不够理想,仍需进一步提高其临床治疗水平。为此,本文对IgA肾病发病机制与临床治疗进行综述。

IgA肾病;发病机制;临床治疗

IgA肾病属于一类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其发病率存在明显的地区性差异,其中东亚发病率较高,美国发病率较高,我国IgA肾病发病率也较高,约占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者的45%以上。IgA肾病的发现时间较晚,早期认为该病预后较好,但是现代临床研究发现其并非良性疾病,长期临床研究发现,多数患者虽然属于慢性病程,但是终将进展至终末期肾脏疾病。IgA肾病的预后不佳,目前尚无特异性的治疗药物,迫切的需要提高其临床治疗效果,为此有必要深入探究其发病机制与治疗研究进展。

1 IgA肾病发病机制

1.1 遗传学因素 近年来,家族性IgA肾病相关文献报道逐渐增多,遗传学因素在IgA肾病发病中的作用已经被证实。文献报道显示,IgA肾病群体中,约10%以上的患者为家族IgA肾病,一级亲属患病率最高,二级亲属显著下降,但是其遗传因素参与IgA肾病发病的具体机制尚不明确[1]。

1.2 免疫学机制 当前,临床文献研究普遍认为,自身免疫反应在IgA肾病发病机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特异性IgG与半乳糖缺乏的IgA1结合后沉积,并触发免疫炎症反应攻击肾脏是IgA肾病发病机制中的重要环节[2]。IgA肾病患者血清半乳糖缺乏的IgA1显著高于非IgA肾病患者,而Gd-IgA1具有抗原性,可诱导特异性的细胞免疫反应,并与多聚IgG结合为一类特异性免疫复合物,随后激发系膜区免疫炎症反应,该过程IgA肾病自身免疫反应的中心环节。自身免疫反应的爆发,可直接损害肾脏,导致肾脏出现肾小球系膜区IgA沉积、肾小管萎缩或间质纤维化等病理表。

1.3 病理生理改变 IgA肾病病理类型较为复杂,除典型表现(肾小球系膜区IgA沉积)相似外,还存在其他异常改变,包括肾小管萎缩或间质纤维化、系膜细胞增生伴毛细血管内细胞增生、内皮细胞增生、节段肾小球硬化及粘连增生性病变等。其中,肾小管萎缩或间质纤维化是IgA肾病肾活检中最重要的病理指标,其病理改变是系膜区免疫炎症反应的直接证据,通过监测肾小管萎缩或间质纤维化进展,可有效评估患者预后,指导临床制定可靠的免疫抑制治疗方案。

2 临床治疗研究进展

2.1 轻度蛋白尿(<1 g/d) IgA肾病早期,肾组织损伤较小,肾活检可见轻度系膜增生或微小病变,其病理改变主要为轻度蛋白尿或单纯性血尿。该阶段临床治疗主要以去除诱因、控制感染、降低血清IgA水平和非药物干预为主。扁桃体炎、胆囊炎、慢性肠炎等感染性因素是血尿的重要诱因,需尽快行扁桃体摘除术、胆囊切除术等治疗,去除诱因,同时积极抗感染治疗,避免血尿进一步加重[3]。同时,要求患者尽量卧床休息,避免重体力劳动,禁止使用肾损害药物,必要时可给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

2.2 中度蛋白尿(1 g/d-3.5 g/d)和重度蛋白尿(>3.5 g)中度和重度蛋白尿的IgA肾病患者肾损害病程难以逆转,即时通过规范治疗,肾功能改善效果也不理想。中度蛋白尿单纯支持治疗效果不佳,应合理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并长期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其中激素治疗程应达到6个月左右,可有效控制并减轻患者蛋白尿,减缓肾功能损害进展,多数血压正常患者治疗效果较好[4]。治疗效果不佳的中度蛋白尿,可联合应用环磷酰胺、潘生丁,改善尿蛋白较好。

对于已经出现重度系膜增生、局灶性硬化的重度蛋白尿患者,应立即开始强化免疫抑制治疗——糖皮质激素与细胞毒性药物,其中糖皮质激素联合环磷酰胺或硫唑嘌呤临床应用较多[5]。文献报道显示,早期、足量、疗程长、慢减药的强化免疫抑制治疗后,可有效减少尿蛋白,尽早应用激素治疗效果更好[6]。部分文献[7]报道显示,大剂量雷公藤多甙片(120 mg/d)应用于在糖皮质激素基础上,可增加疗效,但尚无可靠依据。对于已经出现肾功能急骤恶化伴有大量蛋白尿的患者,应尽早使用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甲基强的松龙,0.5 g/d-1.0 g/d),大量激素治疗3 d-5 d,观察患者尿蛋白改善情况,再进行下一疗程[8]。

3 小结

当前,IgA肾病的临床治疗主要为降低尿蛋白、控制血压、抑制免疫反应等,其治疗目标为减轻、控制肾组织损害,延缓病程的,但是在实际治疗中需要根据患者肾损害实际情况,选择针对性的治疗措施。从本质上分析,IgA肾病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临床治疗也需要从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中寻找新的方向、方法,从而真正提高IgA肾病临床治疗水平。

[1]马丹萍, 黄燕萍. IgA肾病中关于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J/OL].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7, 8(10): 1275-1277.

[2]喻琴, 王丽. IgA肾病发病机制与治疗研究进展[J]. 重庆医学,2016, 45(16): 2268-2270.

[3]汪力, 王少清. IgA肾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J]. 医学综述,2015, 21(15): 2712-2714.

猜你喜欢
血尿蛋白尿肾小球
TIR与糖尿病蛋白尿相关性的临床观察
白藜芦醇改善高糖引起肾小球系膜细胞损伤的作用研究
血尿的梦魇 横纹肌溶解
中西医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80例疗效探讨
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258例
蛋白尿方联合科素亚治疗慢性肾炎临床分析
肾小球系膜细胞与糖尿病肾病
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高血压合并蛋白尿46例疗效观察
肾功能不全怎样分级
祝您健康处方(10)血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