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阑尾切除术206例治疗体会

2017-03-06 13:19林福利
临床外科杂志 2017年8期
关键词:系膜盲肠根部

林福利

·临床经验·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206例治疗体会

林福利

腹腔镜; 阑尾炎; 阑尾切除术

阑尾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不仅大型综合性医院开展腔镜阑尾切除手术,基层医院更加有必要掌握此项技术。我院2014年9月~2016年9月对收治的各种急慢性阑尾炎病人采用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手术,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对象与方法

1.对象:急慢性阑尾炎病人206例,男性128例,女性78例,年龄11~71岁。慢性阑尾炎3例,单纯性阑尾炎38例,化脓性阑尾炎135例,坏疽穿孔性阑尾炎并弥漫性腹膜炎25例,阑尾周围脓肿形成4例,异位腹膜后阑尾炎1例。合并胆囊结石、慢性胆囊炎1例。

2.方法:(1)采用气静全麻下完成,术前常规留置导尿管,均于术后6小时内拔除;气腹压力12 mmHg,采取平仰卧左侧倾斜15°体位。(2)戳孔位置选择:观察孔约1.0 cm,脐上、下缘均可;经观察孔探查明确诊断,取左髂前上棘内侧2.0 cm处约1.0 cm斜切口为主操作孔;取耻骨联合上方2.0 cm处约0.5 cm切口为副操作孔。(3)阑尾切除:脓液多者先吸除髂窝及盆腔内脓液,找到阑尾,明确诊断后,分离粘连,显露阑尾系膜,沿阑尾根部分离系膜,以3-0可吸收线结扎系膜根部或以结扎夹夹闭,远端以电凝钩烙断,在阑尾根部距盲肠约0.3 cm内以3-0可吸收线双重结扎阑尾根部或以结扎夹夹闭,远侧0.6 cm处以丝线结扎一道,其间切断阑尾,电凝灼烧残端黏膜,不做包埋。当阑尾末端与后腹膜粘连难以分离时,可先分离显露阑尾根部,可吸收线或结扎夹夹闭根部,远端结扎后切断,再分离结扎阑尾系膜及末端的粘连,逆行切除阑尾;术中如发现阑尾周围已形成脓肿,分开脓腔清除脓液,再行阑尾切除;对于根部环疽穿孔病例,采用3-0可吸收线荷包缝扎加结扎处理阑尾根部,穿孔处必须缝在距穿孔约0.5 cm的盲肠壁上,将小部分盲肠壁阑尾化。(4)标本取出:较细阑尾可直接牵拉结扎线经主操作孔的Trocar套管取出,较粗大的阑尾由取物袋经主操作孔取出。(5)冲洗引流:吸除右下腹及盆腔内积脓,再以温生理盐水反复冲洗,一般不放置引流管,个别腹腔感染较重、阑尾脓肿形成或根部处理后有顾虑时,在耻骨联合上方的副操作孔放置22号引流管。(6)合并症的处理:本组1例合并胆囊结石并慢性胆囊炎,在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后同时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

结 果

206例病人中有205例顺利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1例持续反复发作8个月的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病例术中发现为腹膜后阑尾,并形成炎症性包块,无法找到分离间隙,遂中转开腹手术。手术时间25~65分钟,平均45分钟,住院时间2~7天,平均4天,出院前要求血白细胞低于9×109/L,中性粒细胞比率在正常范围。腹腔镜下完成的病例术后疼痛极轻,术后6小均能自行下床活动,胃肠功能恢复快,肛门排气时间早。本组中4例阑尾脓肿病例术后均放置引流,恢复时间明显较慢,住院时间达6~7天;术后随访2个月~2年,术后所有病人均恢复良好,本组病人均未发生穿刺孔感染,未出现术后腹腔出血、残端瘘和残株炎病例。所有病例均未出现粘连性肠梗阻等并发症。

讨 论

传统开放的阑尾切除术具有创伤大、术后恢复慢、疼痛明显及并发症多等缺点,对远离切口的病变无法进行探查,临床实践中误诊率高达30.0%[1],特别是女性病人,遇上临床术前误诊的病例处理上将非常尴尬和被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较传统开放的阑尾切除术有明显优点[1-2]:(1)创伤小,疼痛轻,容易早期下床活动,一般不需应用止痛剂;(2)术野暴露清晰,能充分探查腹腔和盆腔,对诊断不明的右下腹病人,提供更可靠的诊断方法,对一些合并症可同时进行手术处理;(3)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快,住院时间短;(4)腹腔镜手术对腹腔脏器干扰轻,可以彻底清除腹腔积脓和充分冲洗,术后切口感染、肠粘连、肠梗阻、腹腔脓肿等并发症发生率低,恢复快,一般不需放引流管。(5)手术切口瘢痕更小,更隐蔽,更符合美容的需要。虽然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有诸多优点,但仍不能完全取代传统手术方式,如在中晚期妊娠、阑尾肿瘤、阑尾形成炎性包块、异位阑尾等情况均需要剖腹开放手术[1-3]。

我院已广泛开展腹腔镜阑尾切除手术,逐渐形成了程序化规范化手术方式,我们总了以下经验体会:(1)Trocar放置,取左髂前上棘内侧2.0 cm处为主操作孔,取耻骨联合上方约2.0 cm处为副操作孔,操作方便又使戳孔位置较隐蔽美观,对有腹腔手术史病例,脐孔应逐层切入腹腔再放入Trocar,直视下建立气腹,防止误伤。(2)处理阑尾:阑尾系膜以可吸收线结扎或上结扎夹后远端电钩烙断,防止术后出血;必须确认根部充分游离再行结扎,可防止残株炎;对阑尾根部处理我们总结了三种方式:以3-0可吸收线缝扎加结扎根部;以3-0可吸收线双重结扎;以3-0可吸收线结扎加上一个结扎夹,双道处理更为可靠,有效防止残端瘘的发生;切断阑尾前必须在根部结扎线外0.6 cm处再次结扎阑尾,以防在切断阑尾时阑尾腔内脓液及粪石溢入腹腔而污染腹腔。(3)阑尾脓肿虽然不是绝对禁忌证,但仅是感染难以控制时才施行的补救性手术,不应作为常规手术,当炎症发作超过72小时手术难度和并发症大大增加[4],手术时机应选择炎症控制稳定3个月后。(4)阑尾根部穿孔病例可采用3-0微荞缝扎根部,经过穿孔部位缝线须缝在距穿孔边缘约0.5 cm盲肠壁上,将一小部分盲肠壁变成阑尾壁,即盲肠壁阑尾化,加结扎一道,并将大网膜覆盖残端。(5)对末端粘连于盲肠外后位的阑尾,末端被包裹,甚至盲肠向后扭转,病灶在视野盲区,不可强行分离,应先分离显露阑尾根部,先结扎切断根部后,再沿阑尾走行处理远端系膜及粘连,逆行切除阑尾。(6)异位腹膜后阑尾常伴有局部炎性粘连,边界不清,不可盲目分离,应当中转开腹下手术。(7)标本取出:对较细小的阑尾可拉入套管内,拔出套管退出阑尾;对阑尾较大或已坏疽、穿孔的阑尾标本,采用标本袋取出,必要时将其分解后分次取出,原则上避免阑尾直接接触切口,防止切口感染[1]。

腹腔镜阑尾切除手术是属于腹腔镜微创手术,并逐渐成为腹腔镜手术的另一个金标准,但必须以开放手术为基础,既要认识腹腔阑尾切除术的优越性,也要充分认识它局限性,手术过程需细致谨慎操作,规范操作防止损伤。

[1] 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腹腔镜与内镜外科学组.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常规[J].腹腔镜外科杂志,2006,11(4):359-360.

[2] 姚智.腹腔镜阑尾切除术80例体会[J].临床外科杂志,2011,19(4):277-278.

[3] 舒柏荣,张克难,聂传庚,等.腹腔镜阑尾切除术1261例报告[J].腹腔镜外科杂志,2002,7(1):38-39.

[4] 王有利,刘凡,叶颖江,等.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在急性和慢性阑尾炎中应用疗效的比较[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3,28(2):93-95.

(本文编辑:杨泽平)

10.3969/j.issn.1005-6483.2017.08.020

363000 福建省漳州市中医院普通外科

2016-11-05)

猜你喜欢
系膜盲肠根部
白藜芦醇改善高糖引起肾小球系膜细胞损伤的作用研究
鸡盲肠肝炎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和防治措施
降低低压铸造铝合金轮毂辐条根部缩孔报废率
芪蓟肾康加味煎剂对AngⅡ诱导的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分泌MMP-2、TIMP-2的影响
丹参注射液治疗小儿系膜增生性肾炎的临床观察
根部穿孔性阑尾炎的腹腔镜治疗策略
隧道
膝关节内侧半月板后根部撕裂的MRI表现
三角柱体对机翼根部马蹄涡的影响
肾小球系膜细胞与糖尿病肾病